生态移民说沙尘
来源: 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网 上传日期:2018-07-23 打印本文章 【字体】 大 中 小新华社记者刘军 何涛
我国近10年来最为狂暴的一场沙尘天气刮得正紧时,我们来到内蒙古浑善达克沙地边缘的一处生态移民点上。
走进新移民嘎拉家时,我们背后的苏尼特草原飞沙走尘,浑沌一团,空气能见度不足50米,一人高的红砖院墙已被流沙淤平,屋内也蒙上一层细细的尘土与草根。“自打二月初二那天起,刮到现在一刻也没停。”嘎拉说:“一夜的功夫,院内饲料青贮窖上能积起半米多厚的黄沙,所以我每天起床的第一件事是从院内向外背沙子,好取出秸秆喂羊,光除沙一件事,3个人就得干上3个小时;第二件事就是为羊抖掉身上足足七八斤的沙土,否则羊会被压得站都站不起来。”
为达到通路、通电、通水、通邮、通广播电视的标准,移民点建在苏尼特右旗齐哈日格图苏木(乡),距中蒙边境线60多公里,可容纳400户牧民。自去年9月份以来,已有20户牧民从草原腹地搬迁到这里,政府无偿补助三分之二的资金,为每户牧民建起50平方米的住房和120平方米的暖棚。
嘎拉说,连续3年的旱灾烤干了草原,现在连耐旱的沙蒿都渴死了。大风一刮起来,草根都被吹上天,草场就像扒了一层皮。嘎拉家原有的草场全部丧失载畜能力,3年前的2000头大小畜死的死、卖的卖,一年比一年少,现在只剩下不到200头。
“沙尘要是照这么吹下去,连这几只羊也快养不起了,全靠买草买料,按市价计算,一只山羊每天的伙食费要花去8毛钱,绵羊饭量大,要一块钱,而一只羊的卖价也就100来块钱。”嘎拉扳着指头给我们算起了账:“幸亏政府为鼓励转移,按半价卖给我们草料,这样我们的负担就减轻了不少。”
移民户布赫仿佛适应了眼下“城里人”的生活方式,见到他时,他正在家里给在外地上学的孩子打电话,打听那边是不是起了沙尘暴。布赫告诉记者:“听说沙子都吹到北京去了,看样子我们咬紧牙关,也要离开草原。”
羊绒价高的时候,在苏尼特草原上养一只山羊每年能赚200多元钱,早上放到草场上,晚上收回来,几乎没有什么成本。说起前几年的放牧方式,布赫感到有些后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