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评论员文章:加快荒漠治理再造秀美山川
来源: 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网 上传日期:2018-07-23 打印本文章 【字体】 大 中 小2002年6月17日
今天是第八个世界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日,全国各地都在采用不同的形式,宣传荒漠化的危害,落实防治措施。
我国是世界上荒漠化面积较大、危害严重的国家之一。新中国成立以来,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在全国人民的支持下,沙区干部群众同荒漠化进行了长期不懈的顽强抗争,并取得了不小的成绩,局部地区实现了人进沙退。尤其值得大力颂扬的是,在艰苦卓绝的防沙治沙实践中,全国先后涌现出内蒙古赤峰市、新疆和田、陕西榆林等一批先进典型和石光银、牛玉琴等一批可歌可泣的模范人物。他们的成功经验和感人事迹,不仅为防沙治沙工作提供了范例,闯出了路子,树立了榜样,而且凝聚成“沙害不除、战斗不止”的治沙精神,成为激励沙区群众再造秀美山川的强大精神动力,成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生动教材。
由于气候干旱特别是过度开垦放牧、乱砍滥伐、过度樵采等不合理的人为活动加剧,我国荒漠化“局部好转、整体恶化”的趋势还没有得到遏制,土地沙化速度已从一九九四年前年均扩展二千四百六十平方公里发展到现在的三千四百三十六平方公里,相当于每年损失两个中等规模的县。由此造成的自然灾害频繁发生,危害越来越重,损失越来越大。近几年来,强沙尘暴天气频繁袭击我国北方大部分地区,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第三代领导集体,对荒漠化问题高度重视,把以防沙治沙为重点的生态建设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江泽民总书记一九九七年发出了“植树造林,绿化荒漠”、“再造一个山川秀美的西北地区”的伟大号召。朱镕基总理强调指出,治沙止漠刻不容缓,绿色屏障势在必建。“十五”计划纲要把推进防沙治沙列为西部大开发的重要工作之一。如何抓住机遇,迎难而上,实现荒漠化防治事业的跨越式发展,是时代赋予我们的神圣使命。
我国荒漠化发生、发展的特点,决定了防治荒漠化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要从根本上遏制荒漠化,需要树立长期作战的思想,持之以恒地抓下去。要把持久奋斗和阶段性攻坚结合起来,把全面推进和重点突破结合起来。新形势提出了新要求,防沙治沙工作要在“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方针的指导下,探索新思路,形成新格局,开创新局面。要强化政府行为,认真组织实施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和三北防护林四期工程,以大工程带动大发展;要完善政策,活化机制,充分调动各方积极性,形成国家、集体、个人不同投入主体共同防治荒漠化的局面;要提高防治荒漠化科技水平,做好荒漠化监测工作;要认真贯彻《防沙治沙法》,加大执法力度,严厉打击破坏沙区植被和生态环境的各种违法犯罪行为,保护好沙区植被。
荒漠化防治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伟大事业。各级党委、政府尤其是党政主要领导要树立守土有责的意识,把防沙治沙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并建立目标责任制,层层落实,严格把关;各部门要按照各自分工,协调一致,积极配合,齐抓共管。通过全社会共同努力,争取早日实现荒漠化防治目标,使山川秀美,人民富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