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评论员:把退耕还林工作引向深入
来源: 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网 上传日期:2018-07-23 打印本文章 【字体】 大 中 小 2002-06-21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完善退耕还林政策措施的若干意见》,针对退耕还林试点中出现的问题,进一步明确了有关的政策措施,各地一定要认真贯彻落实,确保退耕还林扎实、稳妥、健康地进行。
退耕还林是党中央、国务院总揽全局,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高度作出的重大决策。两年多的实践证明,党中央、国务院关于退耕还林的决策和“退耕还林、封山绿化、以粮代赈、个体承包”的政策措施是完全正确的,深得广大干部和群众的拥护。退耕还林是调整农业结构、加强生态建设的重大举措,也是当前增加农民收入最直接、最有效的办法,是贫困山区脱贫致富的重要途径。我们一定要进一步提高对退耕还林重大意义的认识,统一思想,扎实推进。
进一步推进退耕还林工作健康发展,必须注意几个问题。首先,要突出重点,注重实效,在任务安排上防止“撒胡椒面”。一些地区把退耕还林简单地看成是扶贫措施,在山区县全面铺开。而大江大河两岸、湖区库区、二十五度以上坡耕地等生态地位重要的地段却只下达少量计划。国务院《若干意见》明确提出,退耕还林必须遵循“因地制宜,统筹规划,突出重点,注重实效”的原则。各地一定要正确贯彻文件精神,突出重点,科学规划。一定要优先安排江河源头、大江大河两岸、湖泊水库周围的陡坡耕地及重点风景区、风沙危害严重等生态地位重要地区。退耕还林地段要相对集中、连片治理、按流域推进,确保这些地区的生态环境短期内就能有比较大的改善。
其次,要尊重自然规律,科学选择树种。退耕还林是生态建设工程,首要目标是恢复和加强生态建设。尤其在干旱、半干旱地区,要以尽快绿起来为第一目标,重点发展耐旱灌木。经济林应控制在规定的比例之内。退耕还林后,要严格禁止林粮间作,对未按要求做的要坚决整改。
第三,要把退耕还林作为一项系统工程,认真抓好各项配套措施。两年多来,退耕还林试点工作取得的一条重要经验,就是要把退耕还林同调整农林牧业结构、加强农田基本建设、发展农村能源、实行生态移民以及封山禁牧、舍饲圈养等配套措施结合起来,走一条生态改善、经济发展、农民增收“三赢”的路子。实践证明,只要把退耕还林与农民的吃饭、烧柴、增收以及地方经济的发展紧密结合起来,就一定能使之持续、健康地开展下去,真正做到“退得下、还得上、稳得住、能致富、不反弹”。
最后,要抓住关键环节,确保退耕还林取得成功。从各地的实践看,必须切实把握好“林权是核心,给粮是关键,种苗要先行,干部是保证”这几个主要环节。实施退耕还林后,必须确保退耕农户享有在退耕土地和荒山荒地上种植的林木所有权,并依法履行土地用途变更手续,切实调动和保护好农民退耕还林的积极性。必须按国家规定组织发放好补助粮,及时兑现到户,确保农民口粮按质按量供应。必须提前做好种苗的培育,组织好种苗的供应,做好地区之间种苗调剂工作。要加强领导,落实责任。退耕还林搞得好不好,关键在领导。各级领导干部要以高度的责任感、事业心,切实转变作风,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把退耕还林政策落到实处。
退耕还林工作事关我国生态环境建设的大局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非同小可。我们一定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部署,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扎扎实实地把退耕还林工作引向深入。
《人民日报》 (2002年06月21日第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