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科学家将水土保持研究和规划设计推进到数字化阶段
来源: 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网 上传日期:2018-07-23 打印本文章 【字体】 大 中 小2002年8月22日
《科学时报》讯(记者王百战)为了将水土保持科学研究和规划设计推进到数字化阶段,中科院水利部水保所在知识创新工程中大胆探索,依托该所在近50年的黄土高原综合治理中积累的大量信息资源,提出了“数字黄土高原”的构想。经3年努力,其有关研究成果现已纳入中科院科学数据库研究项目。
黄土高原是一个复杂特殊的地理区域,因此黄土高原水土保持规划决策和水土保持研究,对多种数字化空间数据具有广泛地、连续不断地需求。“数字黄土高原”就是针对这种情况而提出的,它指在区域水土保持科学理论的指导下,在现代空间科学技术和通讯网络技术基础上,基于数字地图、遥感影像、试验观测、调查统计等多种形式,多种时相,多种比例尺/空间分辨率的数字化空间数据和模型对黄土高原进行全方位表现、描述和分析的系统。即从空间和时间两方面对黄土高原这一特殊地理区域的数字化表现。
早在“八五”期间,该所李玉山研究员就曾希望将黄土高原已有研究成果以地图、图片、简单文字等形式输入计算机,建立一个虚拟的黄土高原,以便能在有限时间内让政府决策者、对黄土高原事业的关心者、研究者全面了解黄土高原及其开发治理的概况,同时也是对研究所有关研究成果和认识的充分展示。美国提出的“数字地球”,对他们是一个极大的促进。1999年,研究所即将“数字黄土高原”建设列入了知识创新领域前沿项目。此后3年来,根据黄土高原地区水土保持和生态环境建设及其科学研究的要求,他们借鉴数字地球、数字中国、数字城市等研究设计成果,对监测评价时空单元与尺度,监测评价指标体系、数据及其元标准、数据结构、数据集成方法,区域水土流失评价模型,区域水土保持快速调查等国家和区域水土保持基础信息设施建设的关键问题进行了系统研究,以建立“数字黄土高原”信息平台,为黄土高原水土保持和生态环境建设及其相关的科学研究提供全方位数字图形、图像和分析环境的支持。
日前,“数字黄土高原”有关研究已纳入科学院科学数据库研究项目。该课题的启动,将有助于充分发掘长期积累的具有地域特色、专业特色的科学数据的价值,以满足国家西部大开发对水土保持与生态环境建设的科学需求。目前,“数字黄土高原”网站建设已经实现了网上静态查询,数据库动态和互操作式查询功能也正在实现。
“数字黄土高原”和“国家水土保持基础数据库”受到了水利部水土保持监测中心领导的高度评价和充分肯定,要求将有关研究成果及时提供给水利部有关部门使用,并且表示将提供第二次全国土壤侵蚀遥感调查数据用以充实完善该系统,在水保所和水利部监测中心之间尽快建立数据定期交换制度。
对于“数字黄土高原”计划的实施和逐步建成,课题组专家介绍说,它将使我们便捷地检索、传递和共享黄土高原治理和建设中所需要的多种信息;利用多种学科的方法分析研究黄土高原治理和建设中提出的或是科学发展提出的诸多问题;强化生态建设规划设计和科学预测能力。它还将进一步提高黄土高原地学、资源环境学、区域水土保持学的精确程度和综合研究能力,全面促进黄土高原区域水土保持学及相关学科的发展。同时该系统将为开展环境教育,提高人们的环境意识及紧迫感提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