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让祖国山川更加秀美
来源: 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网 上传日期:2018-07-23 打印本文章 【字体】 大 中 小——人民解放军参加国家生态环境建设纪实
新华社记者 杨民青 胥金章 本报记者 翟启运
共和国军人戎装是生命之绿,身系国家安全,身系祖国美好山川。
从长江源头奔腾的浪花上,从黄河九曲翻滚的波涛里,从神州青山如黛的屏障中……处处有人民解放军播撒绿荫的身影。
在开发西部的进军中,江泽民主席提出再造祖国秀美山川,要求全军将士在西部生态建设中发挥生力军和突击队作用。这是向三军将士下达的新动员令,一场声势浩大的“绿色战役”全面展开。
全国人大常委会、全国政协部分领导和全国绿化委员会负责人在陕西、甘肃、内蒙古等地,查看了军队承建的重点生态工程后称赞说:国家生态环境建设部队立了头功。
有军营就有绿色,生命之绿向戈壁荒岛强劲辐射
改革开放之初,党的第二代领导核心把绿化国土、改善环境的重要议题摆到国家发展战略的位置上。一九八一年,五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根据邓小平同志的倡议,作出了《关于开展全民义务植树运动的决议》。从那时起,每年我国农历春分之前,全军上至将军下到士兵,都满腔热情投入到义务植树活动中。
西沙永兴岛有数片椰林被人称作“将军林”,注满共和国将军的心血。十几年间,先后来西沙考察的一百六十八位将军都在西沙营区种下椰树,现已长成占地四百多平方米的“将军林”。
犹如屏障的“将军林”无言地激发了西沙官兵的植树热情。他们与高温、台风、高盐分搏斗,一代一代建设“植树绿岛工程”。
在中国与吉尔吉斯斯坦接壤的银色雪山峡谷间,驻守着斯姆哈纳边防连。多年来,官兵们上哨所时植下“扎根树”;离哨所时植下“纪念树”;新婚夫妇植下“同心树”。在海拔三千多米的冰雪高原哨所,杨、柳、榆、松、柏、刺玫瑰等上万棵树木环绕营区,“青年林”、“团员林”、“党员林”枝繁叶茂。官兵们在水渠丛林中建成绿色长廊,绘出了一幅壮丽图画。
1982年,邓小平同志发出人民解放军绿化大西北的号召,兰州军区空军率先请缨,担负起陕、甘、青、蒙等省区飞播造林和人工增雨任务。在没有指挥塔导航的情况下,飞行员们硬是凭着精湛的飞行技术和与死神较量的无畏胆魄,让航迹遍及6省区的300多个区域,飞播造林达8000多万亩。
据全军绿化委员会统计,多年来,全军共出动军工3000多万人次,义务植树2.5亿株,成片造林180多万亩,建成万亩林场60多个,建立千亩以上义务植树基地230个,参加和支援国家重点生态工程建设670项。
向沙漠荒山进军,生命绿色挑战生态极限
初秋,记者乘越野车穿行于内蒙古中部黄沙弥漫的沙漠中,眼前突然出现了大片浩瀚绿海:乔、灌、草等各种绿色植物覆盖着沙地和沟岭———这是被联合国防治沙漠化官员赞叹为“世界上少有的奇迹”的敖汉旗。
20年前,这里的生态环境极为恶劣。全旗森林覆盖率不足10%,而如今已达到48%。在这浩瀚的绿海中,凝聚着赤峰军分区敖汉旗人武部官兵的心血和汗水。
王兴军,敖汉奇迹的创造者之一,全国绿化奖章获得者。1979年他来到离人武部10余公里外的村庄绿化荒山,带领人们苦干3年,使荒山和沙地绿化面积达到60%,吸引了澳大利亚外商投资兴办“生态引资第一村”。他担任旗人武部部长后,创办的“民兵号工程”造林带700多公里,控制了大片严重沙害。
江泽民主席发出军队参加西部环境建设的口号后,王兴军在全旗5万多民兵面前立下誓言:不获全胜,决不收兵。不久前,他率领2万多名民兵投入战斗,历时两个月,一举完成14万亩的小流域生态治理任务。
前不久,全国绿化委员会领导检查了全军实施的30多项生态建设重点工程后称赞说,军队不讲价钱、不讲困难,自筹资金建设的一批重点生态工程规模大、速度快、投入少、质量好,已成为当地的精品工程、样板工程和示范工程,意义十分重大。
横穿新疆塔克拉玛干大沙漠南缘的塔里木河是我国境内最长的内陆河,由于盲目开发,风沙侵袭,塔里木河两岸草场、植被受到严重毁坏。驻守这里的新疆军区部队官兵提出“爱我塔河水,绿染塔河岸,再造秀美西部山川”的口号,积极开展植树造林和保护生态环境活动。阿克苏军分区投资30多万元,建成10个成片林木基地、4个大型果树基地,帮助阿克苏市东城区、温宿县建成一条长25公里、宽4公里的防风固沙林。现在,塔里木河水逐年变清,自然环境逐年变美。
展开科技之翼,生命之绿再现勃勃生机
每年的3月12日是植树节,可在内蒙古军区所属部队,还有“第二植树节”。过去,部队官兵按传统方法,秋季挖坑,春季植树。可是,由于受当地环境、气候条件等原因的限制,致使植下的树今年种明年死,明年种后年死……
经不断摸索实践,一些官兵发现内蒙古北部每年9月为雨季,雨水相对充足,便试着按当地的地理、气候条件,采取春季挖坑、秋季植树的新方法,明显提高了植树成活率,于是,他们就把每年的9月26日定为全区部队的“第二植树节”。
“第二植树节”这一创举使内蒙古军区在号称“八千里生态战”中取得丰硕成果。荒山披绿,沙地吐翠。仅去年,全区部队就完成了面积为59.6万亩的生态工程,树草成活率均达到了85%以上。
记者采访中发现,全军各部队的许多官兵们在与大自然艰苦的抗争中,依靠科技之翼,不断探索和创造出科学的治沙经验和植树方法。
中国第六大沙漠———库布其沙漠每年以平均27.8平方公里的面积,向南、北、东方向扩张,严重威胁着黄河中上游及华北地区的生态环境。
1994年春天,内蒙古杭锦旗人武部政委王中强带着帐篷,率领着人武部的23名官兵打响了治沙战役。他们一边实践一边摸索,总结出“前挡后拉法”、“扎死种活法”、“撵沙腾地法”、“乔灌草齐拉法”等多种植树新法,在大漠“试验田”里,终于种下了沙葱、沙芥等20多种植物。
今年5月,记者走进王中强等人筑就的库布其“沙漠万亩林”。但见绵延的浩瀚沙漠中呈现一片片绿岛———柠条、沙柳等灌木郁郁葱葱,肆虐的沙漠被拦腰斩断,无法向南侵移。
向导告诉我们,在这里人们不时见到狐狸、野兔、山鸡等飞禽走兽出没其间。尽管不到花开季节,但青翠新绿使人顿生兴奋和感叹,人们惊奇地发现,先前的“死亡之海”正在出现人类所创造的勃勃生机。
(2002年09月14日第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