忧患分析: 森林与水土保持与泥沙量关系
来源: 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网 上传日期:2018-07-23 打印本文章 【字体】 大 中 小2002年10月7日
(1)专家研究:森林与水土关系极大。 有专家专门研究过长江上游杉木林对水土保持的作用,结果表明,在暴雨后,原始林地区的土壤基本没有流失,23年的成熟杉木林带每公顷流失土壤47公斤,8年生杉木林带每公顷流失75公斤,而树龄两年的幼林带,其林下土壤流失达每公顷1100公斤,但这还是远远低于荒坡的流失量。
(2)生态被破坏后,坡度与流失量关系极大。研究表明,坡度大于10度的旱地,每年流失表土为8.5毫米;而坡度大于20度时,每平方公里的侵蚀模数会达到5000到6000吨。
(3)水库和森林蓄水功能差别。 水库修得再多,也不能和森林的作用相提并论。50年前,单单长江上游川西、滇东北的原始森林,其水源涵养能力就达到4000亿立方米。50年砍下来,劫后余生的森林仍能涵养1000亿立方米的水源。而建设中的三峡水库,总库容也不过393亿立方米。
(4)电站宁可用钱买森林以保水土。 由于森林砍伐,上游泥沙量大增,而水量普遍减少,枯洪比扩大,造成水库在枯水季节运转困难。岷江下游电站就深受毁林之苦。1998年年初,下游甘堡水电站听说川西林业局还有3000方采伐任务,立刻急了,找到有关部门,要求买下这些指标。3000方木头不过卖100多万元,可电厂每年因水量减少而少发电200多万元。
(5)砍伐十几年平安无事! 60年代中期,三线建设在中国西南的崇山峻岭中展开。这里交通不便,毫无工业基础,莽林便成了唯一的资源。为搞三线,一场称为“金沙江会战”的伐木大战在川西老林的核心区展开。在“备战”的紧急状态下,2.3万人从全国各地迁入林区,全力砍伐森林。仗没有打起来,可林子却一砍就是十几年。
(6)自然的报复,泪流何方! 1979年.冷静下来的四川人开始清理自己的家庭,发现川西天然林覆盖率已从40%下降到不足20%,而四川全省的森林覆盖率已经下降到12%,其中有20多个县竟不到1%!砍树几十年,却并没有出什么事,四川人多少心存侥幸。可是报应最终降临,1981年7月,成都平原和四川腹地的岷江、陀江、嘉陵江上下游均爆发特大洪水灾害。洪水淹及119个县市,1584万人受灾,伤亡13010人,淹死牲畜近14万头,淹没87.4万公顷农田,冲毁小型水库15座,倒房139万间,洪灾经济损失约20亿元。
(7)历史功绩的回溯,当受何益。 在川西北,滇西北,包括部分青海和甘肃的高山峡谷里,曾经是郁郁葱葱的高大林木,是一片巨大的原始森林。曾经这是一片神奇的森林,它面积广大,大约控制着65万平方公里的流域面积;它欣欣向荣,多以数十米高的巨木为主体,与生活在下层的大量其它植物形成多层混交林,再加上地表厚实的地衣和腐叶层,有级强的涵养水源功能,每公顷约能含蓄雨水1000立方米。正是这一片森林,日夜守望着中华民族的血脉之河;正是这一片森林中的飞泉瀑布,使得50年前的长江还是有别于黄河的清流。
(8)简单的计算,难得的收获。 据专家测算,每公顷大雨后能含蓄雨水1000立方米,每平方公里可含蓄水100,000立方米。原长江上游控制65万平方公里的森林,按覆盖率67%计算,应为650,000x67%x100,000=43,550,000,000立方米。其每次含蓄雨水可达435亿千万立方米,其年蓄雨水量为其10倍以上,至少蓄水总量达4355亿立方米。而今所休伟大的三峡水库,其库容量为393亿立方米,仅不足其蓄水量的9.024%。而今足可见保持三峡上游森林的伟大意义!
(9)长江上游原始森林的破坏,灾难不断。 说起这片森林,称为祖宗的遗产也罢,上苍的恩赐也罢,都是绝不为过的。因为它们生长的长江上游地区,大多是地质条件十分复杂的高山峡谷,它们能在这样的地方生长兴旺,完全是自然的奇迹。一旦老林被成片砍伐,则它下面的多层植被也都难以保全,它们赖以生长的土壤也会很快流失,滑坡、泥石流普遍发生,从而造成不可逆转的水土流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