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保要闻

沙棘抗旱机理及其抗旱造林关键技术研究通过验收

来源: 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网   上传日期:2018-07-23   打印本文章   【字体】 大   中   小  
 
    (通讯员柏跃勤)2002年11月2日黄河上中游管理局组织有关专家,在陕西省吴旗县对《沙棘抗旱机理及其抗旱造林关键技术研究》课题进行了现场检查验收。
    验收委员会认为该课题采取了实验室理论研究与上野外造林实验结合,实验示范相结合,研究的系统性较强,将沙棘的抗旱机理与水分生理的理论研究,与解决黄土高原造林成活率低的实际问题有机结合,在理论上有重要进展,在技术上简便、有效、经济实用,易于应用推广。
    为了了解不同沙棘种抗旱能力、研究沙棘造林成活阶段幼苗体内水分平衡的影响因素以及不同立地条件下沙棘成林发育规律,解决沙棘造林成活率低、保存率低、效益低的问题,黄河上中游管理局1997年立项开展《沙棘抗旱机理及其抗旱造林关键技术研究》,通过5年的研究,在沙棘抗旱机理和造林关键技术等方面取得重要进展。
    1、沙棘抗旱机理与抗旱方式的研究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
    首次在电子显微镜下观察到沙棘的气孔在下表面分布。干旱胁迫下保护酶系统SOD、POD、CAT活性均高于正常水平,抗氧化物质AsA、GSH含量随干旱时间延长趋于增加;表明干旱下自由基清除系统活性高。渗透调节物质中可溶性糖、游离氨基酸、Pro在干旱后累积显著增加而降低渗透势,使沙棘具备较强的渗透调节能力而表现为低水势耐旱特性。
    2、揭示了造林苗木成活过程中的水分平衡与致死机理,阐明了造林苗木在栽植—生根—萌芽—展叶这一关键阶段的内部生理变化,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提高苗木成活率的造林关键技术,所提出的造林技术经不同年份和地点示范,认为简便、有效、经济实用,易于应用推广。
    3、系统研究了沙棘的耗水规律与水分利用特性,并比较了不同树种的水分利用率,证明沙棘属高水分利用率的树种。
    4、系统研究并阐明了沙棘与杨树混交林促进杨树生产力提高的机理,这对改造黄土高原大面积的杨树“小老树”林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也为沙棘林在生态建设中确立了应有的地位。

最近更新

微信 欢迎关注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