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是缺乏可持续发展战略
来源: 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网 上传日期:2018-07-23 打印本文章 【字体】 大 中 小浑善达可沙地一角。
人民网记者郅振璞摄
人民网记者 吴坤胜 郅振璞 对草原功能的片面认识,也是造成草原退化的成因。长期以来,人们只把草原当作牲畜的“粮食”,忽略草原在陆地生态系统中兼有调节气候、涵养水源、放风固沙、保持水土、净化空气、美化环境的功能,是绿色生态屏障、抵御沙漠的前哨阵地。草原生态环境的整体恶化,不但造成牲畜失去“粮食”,更严重的是导致水土严重流失、江河湖泊断流干涸、水旱虫鼠灾频繁发生、沙尘暴愈演愈烈。
观念滞后是草原沙化退化的直接杀手。人们长期以来“重农轻牧”、“重牧轻草”,对现代草业在经济建设和国计民生中重要作用缺乏认识;“靠天养畜,只取不予”,加上原始、落后的放牧畜牧业不断加重掠夺程度,致使反馈机制瓦解。人口增长是草地退化的潜在杀手,比牲畜超载更危害草原。大气中的煤烟型浮颗粒物、酸雨、水源污染、臭氧层破坏、温室效应等,都直接间接危害草原生存。
内蒙古草原不断沙化退化,自然因素也好,人为因素也罢,关键是缺乏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意识。在“以粮为纲”年代,“种草不如种粮”,否定草原生态功能;后来,又提出“增草增畜”,结果草越来越少,牲畜严重超载,使内蒙古草原不堪重负。内蒙古现有草原面积比50年代减少933万公顷,而牲畜却增加4.5倍,每只绵羊拥有的草原面积由50年代的3.4公顷、80年代中期的0.7公顷降到目前的0.42公顷,牧草高度由45厘米下降到8厘米。载畜量多了,草刚长出来就被牲畜吃掉,加之牲畜在草原上奔跑活动,草原必然沙化退化。片面追求牲畜数量增长,向大草原无休止地索取,导致草原得不到“喘息”的机会。
牧区也需要发展工业,需要生态移民,但是没有足够的资金来培育和保护新环境,最终只能是重复草原噩梦,受害的还是草原和草原的主人。长期以来,从政府到牧民,都对草原重利用轻建设,多索取少投入。据统计,50年代至90年代初,全内蒙古的草地投入累计每年每亩不足0.01元;“九五”期间草原建设开始受到重视,但前3年每亩平均年投入也就0.06元,近两年虽有所增加,每亩草原投入平均分别为0.40元和0.50元。按13亿亩草原计算,投入是6.5亿元,而2000年全区畜牧业产值为112亿多元。投入和产出之比是1:20。投入与产出失调,使内蒙古的草地畜牧业成为经营粗放、成本极低的产业。(人民网呼和浩特12月22日电)
(责任编辑:孙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