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保要闻

关于印发陈明忠副司长及高波副局长在全国水利科技处长会议上讲话的通知

来源: 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网   上传日期:2018-07-23   打印本文章   【字体】 大   中   小  
 
国科科[2002]23号
 
流域机构,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水利(水务)厅(局),各计划单列市水利(水务)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水利局,部属有关科研单位:
    为学习贯彻落实十六大精神,研究和交流新形势下水利科技工作的思路和经验,水利部国际合作与科技司于2002年12月10~12日在广东省召开了全国水利科技处长会议。陈明忠副司长在会上作了题为“学习贯彻落实十六大精神,加强创新,推动水利科技发展”的工作报告,水利部综合事业局副局长、科技推广中心主任高波作了题为“加强管理,求真务实,努力实现水利科技现代化”的总结讲话。现将报告和讲话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附件:1.学习贯彻落实十六大精神,加强创新,推动水利科技发展
          2.加强管理,求真务实,努力实现水利科技现代化
 
学习贯彻落实十六大精神  加强创新   推动水利科技发展
 
——在全国水利科技处长会议上的讲话
 
(陈明忠   2002年12月10日)
 
同志们:
    在党的十六大胜利闭幕,全国上下深入学习、贯彻十六大精神的重要时刻,我们在这里召开水利科技处长会议,认真学习、贯彻落实十六大精神,研究和交流新形势下水利科技工作的思路和经验,对加强水利科技创新,推动水利科技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下面我借此机会向大家介绍一下当前水利科技工作方面的一些情况,并结合学习贯彻十六大精神,就今后一段时间内水利科技工作谈几点想法,供大家参考。
    一、当前水利科技工作面临的形势
    近年来,水利科技工作迎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 党的十六大对水利工作、科技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
    党的十六大是我们党在新世纪召开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也是在我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召开的一次大会,在我们党和国家的发展进程中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
    十六大报告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描绘了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宏伟蓝图。继续将水利放在国民经济基础设施建设的首位,对抓紧解决部分地区水资源短缺问题、建设南水北调工程提出了明确的要求。水利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水资源是重要的战略资源,水利的改革与发展和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直接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在十六大报告中只提到了一个工程,就是南水北调工程。这充分表明党中央对水利工作的高度重视,对解决水资源短缺问题的高度重视。
    十六大报告再一次强调,必须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必须发挥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的重要作用,注重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改善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加强基础研究和高技术研究,推进关键技术创新和系统集成,实现技术跨越式发展。鼓励科技创新。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完善科技服务体系,加速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
   (二)“十五”国家科技工作对水利科技给予了高度重视
    根据国际国内经济、科技形势的发展和需要,科技部对“十五”期间的科技工作作出了总体部署,其中把水利科技工作作为重要内容予以高度重视。
    1、发布《可持续发展科技纲要》
    继去年国务院发布了《农业科技发展纲要》后,今年科技部又发布了《可持续发展科技纲要》。这两个纲领性文件都对水利科技工作给予了高度重视。《农业科技发展纲要》提出要重点实施“十大科技行动”,与水利直接有关的有两大行动,一是节水农业科技行动,二是防沙治沙科技行动。《可持续发展科技纲要》将水资源安全保障列为重点领域之一,重点开展水资源的合理配置、保护、调控及管理体系的研究,为我国水安全保障提供技术支撑。与水有关的重点领域还有环境污染控制与生态综合治理、减灾防灾等。
    2、实施重大科技专项
   “十五”期间,科技部将牵头组织实施十二个重大科技专项。重大科技专项以提升核心产品和新兴产业的竞争力为中心,集中投入60亿元,集成各方面力量,迅速抢占一批21世纪科技制高点,力争在3~5年内,取得重大技术突破和实现产业化。
    其中与水直接有关的2个,“现代节水农业技术体系及新产品研究与开发”专项,以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节水农业技术体系为目标,以提高作物水分利用效率、农田水利用率、渠系水利用率、水源的再生利用率和农业生产效益为核心,推进我国节水农业的跨越式发展。“水污染控制技术与治理工程”专项,围绕我国今后5~10年内必须解决的湖泊河流等受污染水体修复、城市水环境质量改善、饮用水安全等重大问题,通过系统的技术研究开发与工程示范,形成我国水污染控制核心技术的研究开发基地和自主创新体系。
    3、实施人才、专利和技术标准战略
    为应对加入WTO带来的挑战,科技部组织实施了“人才、专利和技术标准”三大战略。
实施人才战略,目的是全力创造一个有利于人才成长、有利于留住人才、有利于吸引人才的良好环境;实施专利战略,目的是强化知识产权管理,抢占自主创新的制高点,建立鼓励知识产权的创造、保护和运用的机制;实施技术标准战略,目的是建立健全我国技术标准体系,建立既符合WTO规则,又能有效、合理保护我国产业与市场及国家安全的技术性贸易措施体系。
   (三) 新《水法》对水利科技提出了新要求
    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已经颁布,并于今年10月1日起施行。新《水法》充分体现了科学治水的精神,对水利科技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
    新《水法》强调了科学研究、科技推广的重要性。总则第十条规定:“国家鼓励和支持开发、利用、节约、保护、管理水资源和防治水害的先进科学技术的研究、推广和应用”。科学研究应密切围绕国家水的总体发展战略目标,为水利的可持续发展服务;新《水法》提出了科学研究的重要课题。制定全国水资源战略规划、水中长期供求规划及水功能区划,进行全国水资源宏观调配,以及加强水文、水资源信息系统建设等,都需要科学研究的支持;新《水法》指明了科学研究的重要方向。新《水法》要求:“制定规划必须进行水资源综合科学考察和调查评价”、“开发利用水资源,应当首先满足城乡居民生活用水,并兼顾农业、工业、生态环境用水以及航运等需要”、“跨流域调水应当进行全面规划和科学论证,统筹兼顾调出和调入流域的用水需要,防止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等。科学研究应紧密结合水利发展的新要求、新特点、新任务开展工作;新《水法》突出了科学研究的重点领域。应围绕节约用水、水权与有偿使用、水资源管理体制等重点领域加强科学研究。
  (四) 治水新思路以及南水北调等重大工程的实施,亟需科技支撑
    根据国家水利发展方针,水利部党组在总结历史经验,深入分析客观形势的基础上,提出了从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可持续发展水利转变,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支持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的治水新思路。强调要用高新技术改造水利传统行业,依靠科技进步,推动水利现代化。
    南水北调工程总体规划日前已经党中央、国务院原则通过,将由规划阶段转入实施阶段。通过三条调水线路与长江、黄河、淮河和海河四大江河联系,逐步构成以“四横三纵”为主体的总体布局,有利于实现我国水资源南北调配、东西互济的合理配置格局。作为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水利工程,南水北调工程将有非常多、非常复杂的科技问题需要进行研究。
    今年年初,我部发布了《水利科技发展规划(2001-2010)》,明确了今后一个时期水利科技发展的指导思想、原则和目标,论述了未来10年水利科技发展方向与优先领域,提出了“十五”期间水利科技发展的重点与关键技术,并对成果转化与推广、水利技术监督、水利科技体制改革以及支撑条件和保障措施等作出了总体部署。《规划》的发布实施,是科技工作落实部党组治水新思路的一个重要的指导性文件,是指导未来10年水利科技发展的重要依据。
    二、近年来水利科技工作成就和问题
    近年来,水利科技工作积极实践部党组治水新思路,依据《水利科技发展规划(2001~2010)》,围绕水利中心工作和重点、热点、难点问题,加强科技创新,水利科技获得长足发展。其成就可以概括为“三个新突破,一个新进展”。
  (一) 科技投入取得新突破
    近年来,国家和地方都大幅度增加了科技投入,水利行业各单位经过多渠道、多层次的争取,科技投入取得重大突破。
    从国家层面上来讲,国家加大了科技投入。十二个重大科技专项中,“现代节水农业技术体系及新产品研究与开发”专项投入2亿,“水污染控制技术与治理工程”专项投入3.5亿;“水安全保障关键技术研究”科技攻关项目,一期投入经费3900万元;“南水北调工程成套设备研制”项目投入3000万元。其他基础性研究、公益性研究、转化资金等计划用于水利的投入,均比“九五”有较大幅度增加。
    水利部不断增加科研投入。据不完全统计,2002年水利部科研投入比1998年增加约1亿左右,增长约2.4倍,增幅极为明显。
    从流域和地方层面上来讲,水利科技投入也都有了显著的增加。如黄河水利委员会与国家自然基金委共同设立了“黄河联合研究基金”,双方每年各出资300万元,三年共1800万元,广泛发动国内科研力量共同研究黄河。广东省水利科技创新和成果推广应用专项经费从2000年的360万元增加到目前的700万元,同时设立了水利科技发展专项资金1000万元。河北省水利厅通过不同渠道、不同形式,每年用于科研的投入大约在500万元左右。浙江省水利厅科技投入逐年递增20%以上。
   (二) 科技创新取得新突破
    近年来,水利科技工作紧密围绕部党组治水新思路,努力争取各类科技计划支持,开展科技创新,在高新技术改造水利传统行业,以水利信息化推动水利现代化,水资源节约、保护、配置等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1、高新技术改造水利传统行业
    通过自主研究开发和引进国际先进技术相结合,在灌区管理自动化、水资源实时监控、水质自动监测、水旱灾情监测评估、防洪调度和决策指挥、水土流失监测等领域,采用了3S技术、计算机技术、微电子技术、现代通讯技术等高新技术。
    花园口水质监测站是黄河上第一座数字式水质自动监测站,得到了朱鎔基总理的高度评价,并要求抓紧建设其他河段的水质自动监测站。最近,黄河上第一座省界水质自动监测站已在潼关落成投运;甘肃景泰高扬程多梯级泵站提水灌区用水管理调度系统为灌区现代化建设提供了示范;江都抽水站自动化运行系统的建成和运行,不仅大大提高了江都站的运行效率,同时为江苏水利信息化奠定了良好的基础;黄河中游水土保持动态监测与业务运行系统、长江上中游水土保持及水旱灾情动态监测系统等的建成运行,极大提高了水土保持工作的科技含量,取得了显著的社会、经济和环境效益。
    2、水资源实时监控系统试点建设
    按照部党组提出的“建设水资源实时监控系统,以信息化促进水利现代化”等要求,2001年启动了江苏、辽宁、黄河、海河、太湖流域5个水资源实时监控系统试点建设。水资源实时监控系统的核心是通过高新技术应用,实现水资源的优化配置,保障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支撑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经过近2年的努力,试点建设取得初步成效。黄河水量调度系统已于日前启用,实时监测全河水量、水质、引水、水库蓄泄量情况,快速完成各类信息的收集处理,对引黄涵闸实行远程监控,为编制水量调度方案和监督方案的实施提供依据和保障,提高了水资源开发利用水平,实现水资源的优化配置和科学调度。
    3、节水技术开发与示范
    节水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国家高度重视,社会广泛关注。近年来,水利部先后完成了“节水农业技术研究与示范”科技攻关项目、“农业高效用水科技产业示范工程”项目,参与组织了“现代节水农业技术体系及新产品研究与开发”科技专项等,取得一系列重要成果,促进了节水农业技术的发展。
   “节水农业技术研究与示范”项目取得重大研究成果37项,研制完成节水节能灌溉新设备19种,7种产品获国家实用新型专利。“农业高效用水科技产业示范工程”项目,以示范工程为纽带,以产业化为突破口,有力地推动了我国农业高效用水材料、设备和相关产业的发展。新疆、山西、河北、山东、陕西、宁夏、甘肃、内蒙古等8个示范区建设取得了显著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并顺利与重大专项衔接。“现代节水农业技术体系及新产品研究与开发”重大专项,针对我国节水农业发展中存在的关键技术问题,围绕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节水农业技术体系,以节水农业前沿与关键技术创新、关键设备与重大产品研发及产业化以及技术体系集成与示范为主要内容开展工作。目前处于启动实施阶段,我部多家单位以各种形式参与项目实施。除上述8个示范区外,北京、天津、黑龙江、四川、河南、辽宁、江西等省都参与了示范区的建设工作。
    4、水资源配置与水环境治理
    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要特别重视水资源的优化配置和水环境的治理保护。这两个领域也取得了很多重要的研究成果。
    水资源优化配置方面。“西北地区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与生态环境保护研究”科技攻关项目,提出了内陆干旱区的“天然-人工”二元水循环模式,揭示了水资源、社会经济、生态环境三者间相互依存的定量关系与转化规律,为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提供了重要的科学决策依据。“水安全保障关键技术研究”科技攻关项目,针对中国分区域生态用水标准、洪水资源安全利用和流域水资源调配管理以及非传统水源的应用等开展研究,目前进展顺利。
    水环境治理保护方面。“水污染控制技术与治理工程”重大专项,围绕湖泊污染控制与水体修复技术、城市水环境质量改善技术、饮用水安全保障技术、水污染控制生物与物化新技术以及水污染控制基础性研究等几方面开展工作,以提高我国水污染控制技术的整体水平。近年来水利部组织了“生物生态措施修复污染水体”项目,在北京、天津、河北、深圳、南京等地安排了6个试点建设,通过生物廊道、人工湿地、生物浮岛、土地处理等技术,修复受污染水体,恢复水体自净能力,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5、流域和地方水利科技工作进一步加强
    流域机构和地方厅局结合本流域、本地区的发展需求和科研特色,开展科学研究和科技创新,取得了显著成绩。大部分流域机构、省市都制订了本流域、本地区的水利科技发展规划和计划,出台了加强科技创新、加强科技管理、促进科技成果推广转化的相关办法、法规和政策。一大批科研成果获得科技奖励,并在生产实践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黄河水利委员会在黄河中下游水资源开发利用及河道减淤清淤关键技术研究、水沙变化和河床演变特点、防洪形势研究等方面取得重要成果,为黄河的治理和开发利用提供了科技支撑。部分省市的水利信息化、水利现代化建设已初具规模、初显成效。
    6、科技项目管理更加规范、高效
    从科技项目立项、评审、实施到验收以及科技成果的管理、科技奖励等都有健全的管理办法和规章制度,管理更加规范。项目管理实现了系统化、规范化和数字化,开通了项目网上申报系统,建立了各类项目、成果数据库。管理手段不断更新,管理效率不断提高。
   (三) 科技体制改革取得新突破
    2001年11月,科技部、财政部、中央编办联合批复了《关于对水利部等四部门所属98个科研机构分类改革总体方案的批复》,使我部成为第一批启动的社会公益类科研机构改革试点部门之一。方案批复以来,按照“分类指导、稳住重点、推动转制、促进发展”的思路,我部完成了院所的归并调整工作,批复了非营利性科研机构改革实施方案,改革工作进展顺利,初见成效:
    增加了投入。2001年我部新增科学事业费4529万元,四个非营利性科研机构的非营利科研人员人均达到4万元,比改革前翻了一翻,有力地支持了改革工作的开展;激活了机制。通过深化人事、劳动、分配制度的改革,变身分管理为岗位管理,实行绩效挂钩。通过组建国家级和部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积极探索“开放、流动、竞争、协作”的运行机制;促进了发展。改革的目标就是要促进发展。四个非营利性科研机构2002年科研合同额近3. 3亿,科研基建近6300万元,分别比1998年增长91%和45%。高质量的科研成果不断涌现,同时加强了青年科技人才的培养;维护了稳定。改革是动力,稳定是保障。本着“以改革促发展”的精神,积极稳妥地推进改革工作。目前,部属科研单位的改革工作进展平稳,队伍稳定。
    地方水利科研机构的改革工作,根据各地体制改革的规划和步骤统一实施。如浙江省按照省里统一部署,将原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和河口海岸研究所合并,紧密围绕省水利事业和经济建设需要开展科学研究和科技服务,取得很大成绩。
  (四) 技术引进和成果转化推广取得新进展
    技术引进取得新进展。“十五”期间,国家继续实施农业引进计划即“948”计划,并加大了支持力度。引进原则调整为以支持可持续发展的相关技术为主,拓宽了支持领域,所有与水利有关的技术都可以组织引进。在项目组织上坚持为水利现代化建设服务,用高新技术改造水利传统行业,坚持技术引进与自主创新和合作研究相结合,加强技术集成,结合科研机构改革加强能力建设。在项目管理上加强了前期调研和组织立项工作,强化了项目的规范化管理,加强了成果的宣传和推广。两年来,验收结题的“948”项目25项,取得科技成果30余项,新安排引进项目49项,安排经费965万美元,配套经费815万元。
    成果转化推广取得新进展。从去年开始,科技部设立了“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用于支持涉农科技成果的转化、推广。两年来,通过我部推荐,有25个项目获国家支持,获得经费近1300万元。从“十五”开始,“948”引进计划中每年专门安排一定经费用于技术创新和转化推广。在项目组织过程中,结合行业需求,将先进实用技术持有方与需求方有机联系起来,既推广了先进实用技术,同时也满足了地方的需求。两年来,共安排项目49项,经费1500万元。目前,我部正在积极争取专项经费用于支持水利科技成果的转化推广,预计800万元左右。希望各科技主管部门根据本地区、本流域发展需求,积极组织申报。
    一些流域和地方已经充分认识到科技推广对水利建设和发展的重要促进作用,先后成立了本流域、本地区的科技推广机构,它们或独立、或依托其他单位,充分发挥了科技推广的职能和作用。
    经过几年的努力,一大批先进、实用技术在水利建设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如堤防隐患和险情快速探测技术及仪器,经过引进和国内自主研究开发,目前一些仪器已在生产实践中得到应用。节水灌溉和农村供水、堤防除险加固技术、土工合成材料在水利工程上的应用、防风固沙综合技术等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等都得到不同形式的转化推广,在生产实践中得到应用。
经多方努力,《大禹水利科学技术奖》已得到批准,并正式启动。这项奖励是在部国际合作与科技司的指导和监督下,由中国水利学会承办,覆盖全国的水利行业科学技术奖。望科技主管部门的同志积极做好组织申报工作。
    虽然水利科技工作取得了很大成绩,但还不能完全满足新时期水利工作的要求,与水利现代化建设的要求也还有很大差距,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科技投入仍然不足,还处于一个较低的水平,制约了水利科技的更大发展;行业科技管理力度不够,手段不足;科技成果尚未实现统一管理,科学研究低水平重复和科研浮躁现象依然严重;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科技成果转化推广机制和体制尚未建立,推广应用力度不够。
    三、学习贯彻十六大精神,理清思路,推动水利科技创新
    当前,全国上下正在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水利部党组和科技部都已发出通知,对学习贯彻十六大精神作出部署。我们要按照通知的要求,联系水利科技实际,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并在实际工作中贯彻落实。
    十六大报告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从社会经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以及可持续发展能力等方面提出明确要求。水利部党组提出要实践新的治水思路,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提供水资源支撑与保障。要依靠科学技术进步,以信息化促进水利的现代化,推进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转变。强调要依靠科技进步和技术创新,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和水资源的承载能力。利用先进的计算机网络、信息化和数字化等技术手段,建立现代化的水资源实时监控系统、优化配置管理信息系统和专家决策支持系统,对水资源进行优化配置和科学调度,提高水资源开发利用水平和科技在水资源管理中的贡献率。
    根据这样的目标和要求,今后水利科技工作的指导思想是:贯彻落实十六大精神,继续实施科教兴国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坚持科学治水方针,加强水利科技创新,积极推动水利现代化。
    总体思路可以概括为:一个目标、两条主线、十大领域取得新突破。
    一个目标就是要为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转变,以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支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两条主线就是以体制创新和技术创新为主线。即通过深化改革,促进体制创新,以技术创新,促进水利科技大发展。
    在十大领域力争取得新突破:(1)水资源开发利用及合理配置;(2)防灾减灾;(3)水环境和生态问题;(4)以节水灌溉为中心的农村水利;(5)河湖整治;(6)水利工程建设和管理;(7)南水北调;(8)河口、海岸带整治及开发利用;(9)水土保持和生态脆弱地区的水利科技问题;(10)高新技术应用。
   (一) 深化水利科技体制改革,构建水利科技创新体系
    水利科技体制改革的基本原则,是要有利于科学技术的发展,有利于科研院所综合实力的增强,有利于科技人员及广大职工群众物质与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改革的目标,是优化水利科技力量和科研机构布局,调整结构,分流人员,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以政府为主导、全社会广泛参与的新型水利科技体制,建立“开放、流动、竞争、协作”的新型运行机制。
    部直属科研机构管理体制改革工作,要按照科技部、财政部和中编办批复的改革方案,积极稳妥地推进。流域机构所属的水利科研机构,主要围绕流域的开发和治理,开展水利应用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技术开发、工程质量监督和科技推广。其改革工作要与流域机构的改革同步进行,根据流域机构的改革方案统一实施。地方水利科技体制改革工作要服务于水利发展的总体目标,注意区别对待、科学定位、分类指导。地方水利科研机构的一个重要任务,是加强科技成果的推广转化,促进水利科技产业化。其改革工作要根据各地科技体制改革的规划和步骤统一实施。
    要结合水利科技体制改革,逐步构建新型的水利科技创新体系,包括科学研究体系、技术开发体系和科技推广与技术服务体系。要以非营利性科研单位和高校为基础,建立机构布局科学、学科结构合理、人员精干高效、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水利科学研究体系。结合转企科研院所和水利科技企业的改革和改制工作,建立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开发体系,积极培育一批水利科技企业。结合水利科技推广机构的建设和水利勘测设计单位、中介机构和社会团体的改革,建立队伍多元化、运行市场化、形式多样化、服务网络化的水利科技推广与技术服务体系。
积极探索建立新型的科研单位内部运行机制,以人事制度、分配制度改革为突破口,大力推动科研机构人事制度、分配制度、课题管理制度等方面的改革,调动广大科技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增强创新活力。加大中青年科技人才特别是青年学科带头人的培养力度,建立激励机制,为优秀人才的脱颖而出营造环境。
   (二) 加强水利技术创新,促进水利科技新飞跃
    要紧紧围绕洪涝灾害、水资源短缺和水环境恶化三大水问题,以及当前水利建设和发展中的热点、难点、重点问题和关键技术问题,开展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和推广转化工作。
    1、加强技术创新,要重点把握的几项原则
    第一,要突出原始创新,加强基础研究和宏观战略问题研究。要紧紧跟踪科技前沿,探索创新,攀登高峰。处于国际领先的一些领域,要继续保持其国际领先地位。事关水利发展的关键技术要达到并保持国际先进水平。要高度重视前瞻性、战略性的应用基础研究,同时也要重视水利发展全局性、方向性、战略性问题的研究。要积极探索新理论、新方法、新模型,开发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
    第二,重视高新技术的开发和应用。在水资源的监控调度、洪水预警预报及灾害评估、大型工程的设计与施工、大中型灌区的计算机监控等方面,要广泛采用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微电子技术、现代通讯技术、计算机辅助设计系统(CAD)、遥感技术(RS)、地理信息系统(GIS)、全球定位系统(GPS)以及自动化等技术。特别要加强水资源实时监控系统的建设,坚持不懈地用高新技术对传统水利行业实行技术改造。
    第三,坚持自主研究开发与引进先进技术相结合。要把引进技术和消化吸收作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一个有效手段。充分利用加入WTO后的有利时机,加大引进、消化、吸收的力度。加强对技术引进的宏观指导和统筹协调,防止重复浪费。把主要力量集中在消化吸收与创新上。要注意软件与硬件引进相结合,注重软件引进,并与人才和智力引进有机结合,提高技术引进成效。要把自主研究开发与引进国外先进技术相结合,防止低水平重复,注意技术的集成,形成更多的自主知识产权。
    第四,促进学科的交叉、综合、渗透,鼓励跨行业、跨领域联合攻关。新世纪水利发展中的重大问题,都涉及到工程技术、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众多领域,只有组织跨领域、跨学科的联合攻关,鼓励学科之间的交叉、渗透,综合研究,才能全面认识客观规律,寻求正确的解决方案。
    第五,加速科技成果的推广转化。要不断完善水利科技推广体系,健全推广机制。通过各类示范工程、示范区、科技园区的建设以及多种形式的科技培训和技术普及活动的开展,促进水利科技成果尽快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2、多渠道争取资金,利用各类科技计划,支持技术创新
    科技投入是水利技术创新的必要条件。近几年,水利科技得到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无论是中央还是地方,对水利科技的投入都有大幅度增加,科技计划的渠道也有较大突破。从目前国家层面看,支持水利技术创新的各类科技计划较多,归纳起来主要有三种类型:(1)支持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的计划,如国家科技部的攻关计划、863计划、973计划、中小型科技企业创新基金计划,国家经贸委的技术装备与技术创新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的自然科学基金计划,水利部的重大科技计划、水利科技创新计划等。(2)引进国外先进技术、经消化吸收后为我所用的计划,如948计划,国际科技合作计划等。(3)支持成熟科技成果转化与推广的计划,如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计划、国家重点推广计划、火炬计划及明年我部将争取设立的水利科技推广计划等。以上三类计划涵盖了水利技术创新的自主研究开发、引进消化吸收和成果转化推广等各个方面和各个阶段,符合技术创新的基本规律和基本要求。从支持的范围来看,这些科技计划涵盖了以科学研究为主体的部属非营利性科研单位、以技术开发为主体的转企院所和科技企业、以成果应用为主体的生产应用部门和地方水利部门,体现了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和推广服务三大创新体系的联动,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推动水利技术创新工作。希望各单位结合自身的优势,积极组织相关项目的申报和实施工作,多出好成果,多发挥好效益。
    同时,我们还要看到,尽管目前这些计划的渠道已经开通,但资金量与实际需求相比仍有较大差距。我们要继续争取国家和各级政府的经费投入以及信贷、匹配性资金等政策性投入、科技风险资金投入。鼓励、引导全社会多渠道、多层次地增加科技投入,尤其是鼓励企业积极支持科技开发,开拓水利科技市场。
    3、围绕十大领域的重点需求,开展技术创新
    当前,重点要依据《水利科技发展规划(2001~2010)》,围绕十大领域的重点需求和关键技术,开展创新研究开发和推广转化,力争取得新突破。
   (1)水资源开发利用及合理配置。重点研究在可持续发展原则基础上建立和完善水资源规划理论及管理方法;水资源水环境承载能力及水资源演变规律;利用水权、水市场理论研究水资源的科学配置,建立水资源实时监控系统,实现水资源的统一管理和优化配置的关键技术;非传统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技术;要特别重视西部大开发中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及生态环境建设问题,为政府决策提供科技支撑。积极推广区域水资源合理规划与开发利用技术,城市雨洪资源的合理利用技术,西部集雨技术等。
   (2)防灾减灾。重点研究现代防洪抗旱减灾保障体系,探索洪水成因及演变规律,开发不同尺度的洪水预报模型,建立以高新技术为基础的防汛抗旱决策指挥调度系统;加快引进、开发高新技术,提高水旱灾害监测、预警预报及评估体系的总体水平;水库防洪调度及洪水资源化技术。研究开发推广崩岸防治技术,泥石流防治技术,大坝安全监测技术,堤防隐患探测技术,防汛抢险和堤坝堵漏技术等。
   (3)水环境与生态问题。重点研究开发水环境监测技术,生态用水标准及指标体系,水污染成因分析、防治对策及污水资源化研究。推广利用生物生态技术修复污染水体技术等。
   (4)以节水灌溉为中心的农村水利。要加快节水灌溉先进科技成果的集成、转化和应用;研究渠道防渗新技术和新材料;大力推广渠道量水技术和灌区自动化管理技术,实施以节水灌溉为主要目标的大中型灌区的技术改造,建设大型灌区实时监控和现代化管理系统的示范工程;要注重灌溉技术与农业技术相结合,推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
   (5)河湖整治。要根据各流域河道治理的规划,结合我国大江大河治理的工程实践,加强水沙资源利用关键技术、河湖关系、湖库清淤技术、河道整治及水沙关系等方面的研究,特别要重视长江三峡、黄河小浪底工程建成后长江中下游及黄河下游河势演变、水沙关系、河湖关系等的研究,提出治理对策。
   (6)水利工程建设和管理。研究开发水利工程病害诊治、评估与决策的科学体系及先进实用的除险加固技术。要研究、开发工程建设中的重大技术与装备,加强岩土高边坡稳定、强震区工程防护、大跨度地下洞室群等问题的研究。推广碾压混凝土筑坝技术和混凝土面板堆石坝筑坝技术,钢筋连接技术,土工合成材料应用技术,重大水利枢纽自动化调动与管理技术,中、小水电站无人值守技术等。
   (7)南水北调。这是一项非常复杂的巨型系统,涉及社会、经济、技术等众多领域。要研究南水北调工程规划中的重大宏观决策问题,以及南水北调工程建设中超长深埋隧道、超大倒虹吸及渡槽、高填方、深挖方、高边坡、各种扬程的特大型泵站、长距离输水通讯、自动化管理、输水系统安全与风险等重大工程技术问题以及开发应用先进的施工技术和装备。
   (8)河口、海岸带整治及开发利用。研究河口综合整治技术,海岸带水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技术,以及海岸风暴潮灾害及对策。
   (9)水土保持和生态脆弱地区的水利科技问题。对水土流失侵蚀机理和产沙规律的若干重大科技问题深入研究,利用高新技术进行水土流失的动态监测和评价研究,对若干重大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和工程建设关键技术进行研究开发。同时,要进行生态脆弱地区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技术的综合研究,促进这些地区生态环境的改善。重点推广小流域治理与经济开发综合技术,防沙固沙综合技术等。
   (10)高新技术应用。要加强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研究和关键技术开发,广泛采用3S技术、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现代通讯技术等,对传统水利实施技术改造,以信息化带动水利现代化。
21世纪初期,我国水利科技工作既面临新的发展机遇,也面临严峻的挑战。如何在新形势下为水利建设与发展提供决策支持和技术支撑,是摆在水利科技工作者面前的首要任务。我们要在十六大精神的指导下,始终不渝地坚持“科教兴国”战略和“科学治水”方针,加强科技创新,推动水利科技进步,为实现水利现代化的宏伟目标而努力奋斗!
 
加强管理,求真务实,努力实现水利科技现代化
 
—— 全国水利科技处长会议总结
 
(高 波    2002年12月11日)
 
各位代表:
    经过大家两天的共同努力,2002年全国水利科技处长会议已基本完成了预定的各项任务,达到了预期的目的。这次会议是党的十六大胜利召开之后关于水利科技工作的一次重要会议。受会议委托,我就本次会议做个小结,并就学习贯彻十六大精神、做好下阶段水利科技工作提几点希望和要求。
    一、本次会议的主要收获
    这次会议共有来自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水利(水务)厅(局)、计划单列市水利局、流域机构、部属科研院所的70余位代表参加。部国际合作与科技司陈明忠副司长做了题为“学习贯彻落实‘十六大’精神,加强创新,推动水利科技发展”的主题报告。陈明忠副司长的讲话,分析了当前我国水利科技面临的形势和任务,明确了水利科技的发展重点,介绍了科技项目管理的重点和方向。讲话对今后水利科技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对贯彻落实十六大重要精神和全国水利科技发展规划、加强科技项目管理、加强成果管理、加强信息化建设、加快水利科技成果的推广转化以及体系建设提出了明确的意见和要求。
    会议还听取了中国工程院陈志恺院士、中国水科院于福亮博士所做的《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南水北调管理局许新宜副局长所做的《南水北调工程总体规划的几个问题》等学术报告;听取了有关领导和专家关于《大禹水利科学技术奖》设立情况、水利科技计划情况、科技项目管理信息系统情况的介绍。         
    参会的省厅、流域机构和科研院所都提交了会议交流材料,交流了各地科技工作的经验与做法。珠委、黄委、长科院、广东、浙江、陕西、山东、河北等省水利厅共8个单位做了专题发言。其他单位在座谈、交流时也介绍了本地、本单位取得的科技成就、当前工作进展、工作思路和科技项目管理等情况。代表围绕贯彻落实十六大重要精神,围绕陈明忠副司长的讲话,就如何满足水利建设新形势对科技发展的新需求,如何进一步推动水利科技发展等问题进行了认真的座谈和讨论,提出了许多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
    明天会议还将组织代表参观、考察珠江口治理模型,了解、学习珠江水利委员会和广东省水利厅以科技为先导,结合工程实际,利用先进技术装备进行工程建设和加强水利管理的经验和做法。
    通过介绍、座谈和交流可以发现,各地、各单位的科技工作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创造并形成了很多好的经验和做法,非常值得总结和推广。这些先进经验和做法归纳起来,大致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认清形势任务,强化组织领导
    实践证明,认识到位,领导重视,是做好水利科技工作的关键。如山东省水利厅将科技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每年定期召开工作会议,研究协调解决科技工作中的重大问题。为了提高水利科技决策水平,成立了山东省水利专家顾问团和山东省水利厅科学技术委员会。
    2、落实相关政策,制订科技规划
    很多地方根据当地水利科技发展的实际情况,制订、出台了水利科技方面的政策、法规。如广东省制定了《广东水利科技“十五”计划》、《关于提高广东水利现代化科技含量实施办法》和《广东省水利科技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各地科技规划、计划、办法的相继出台,使科技管理工作走上了有法可依、有章可循的健康发展道路。
    3、采取有效措施,增加科技投入
    各地都采取了有效措施,多渠道增加科技投入。如黄河水利委员会每年出资300万元联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面向全国,三年共投入1800万元设立了“黄河联合研究基金”,引导全社会的力量,关注和解决我们面临的科技问题。江西省在科技投入政策上取得重大突破,规定水资源费的8~12%、水土保持设施补偿费及水土流失防治费的5~10%、河道采砂管理费的8~12%用于重大科技项目、科技推广及科普宣传等工作。广东省的水利科技创新和成果推广应用专项经费从2000年度的360万元,提高到700万元,并设立了水利科技发展专项资金本金1000万元,在水利科技体制改革、科技与工程结合、技术推广应用等方面取得突破。
    4、完善规章制度,加强项目管理
    各地日益重视水利科技项目的组织管理,管理办法不断丰富完善,积累了很多先进的经验,取得了显著的效果。如山西省采用了对全年科研及节水技术推广经费相对集中使用的办法,建立人才培养、进修和奖励制度,调动科技人员的积极性和创新能力;长江科学院按照ISO-9000系列质量保证体系对项目立项、合同、经费、人员、计划与实施过程、质量等关键环节进行全程跟踪管理,建立了“一评二查三审”制度,有效地促进了项目研究质量的提高。
5、健全推广体系,加大推广力度
    近年来,各地逐步加大了水利科技成果推广转化力度,通过制订优惠政策、增加推广投入、建立完善推广体系,使一些科研成果走出实验室,走向水利建设第一线。如山东省成立了省、市、县三级水利科技领导小组,县、乡、村三级科技服务网络,全省已有10个地市、95个县、1400多个乡镇成立了科技推广服务组织,形成了水利科技推广“上下有人管、层层有人抓”的可喜局面。辽宁省在“九五”期间,每年推广水利新技术80余项,节水6亿立方米,新增经济效益5.2亿元,50%的新建工程采用了新技术、新材料和新设备。这些成绩的取得,主要得益于狠抓了推广体系建设,全省有省级、地市级科技推广中心14个,县级推广机构40个,初步建立起省、市、县三级推广服务体系。
    好的经验和做法还有很多,在各地提供的交流材料中都有体现,限于时间关系,不能一一枚举。希望大家相互借鉴,相互学习,共同提高。大家提出的问题,我们将在会后专门组织研究。
    总的来说,通过这次会议,大家统一了思想,明确了认识,看到了成绩,找到了不足,坚定了信心。进一步认清了新时期我国水利科技面临的形势、机遇和挑战,明确了今后水利科技工作的目标、方向、重点和任务,进一步了解了各项水利科技计划的组织及管理程序,增强了做好水利科技工作的信心和决心。代表们普遍反映,通过这次会议,既明确了任务,交流了经验,又学习了兄弟单位好的做法,加强了横向了解,对做好本省、本单位的水利科技工作,提高水利科技项目的管理水平,很有意义。
    二、下阶段工作部署
    当前,水利科技工作面临难得的发展机遇。一是党的十六大对水利工作、科技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十六大报告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继续将水利放在国民经济基础设施建设的首位;二是“十五”期间国家科技工作对水利科技给予了高度重视,去年国务院发布的《农业科技发展纲要》和今年科技部发布的《可持续发展科技纲要》都对水利科技工作给予了高度重视;三是新《水法》对水利科技提出了新要求,明确规定了“国家鼓励和支持开发、利用、节约、保护、管理水资源和防治水害的先进科学技术的研究、推广和应用”条款,强调了科学研究、科技推广的重要性;四是治水新思路以及南水北调等重大工程的实施,亟需科技支撑,强调要用高新技术改造水利传统行业,依靠科技进步,推动水利事业发展。在全国上下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之际,我们水利科技人员要积极行动起来,把握当前机遇,大力实施“科教兴国”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坚持科学治水方针,加强水利科技创新,积极推动水利现代化。
    1、进一步认清形势,提高认识
    十六大报告提出,必须发挥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的重要作用;要鼓励科技创新,实现技术的跨越式发展;要推进国家创新体系建设;要制定科学和技术长远发展规划;要加强科学基础设施建设;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十六大报告对科技工作的高度关注和重视,鼓舞人心,催人奋进。我们要在学习领会十六大精神的基础上,按照陈明忠副司长报告中明确的今后水利科技工作的总体思路:“一个目标、两条主线、十大突破”,全面做好水利科技工作,为实现水利现代化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具体的讲,坚持一个目标,就是要为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转变,以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支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把握两条主线,就是要以体制创新和技术创新为主线,即通过深化改革,促进体制创新,以技术创新,促进水利科技大发展;争取十大突破,就是要力争在水利发展规划明确的十大技术领域取得新突破。
    2、加强水利科技政策法规建设
    各地方、流域机构正在建立健全水利科技政策与法规保障体系。要依据十六大精神,根据国家关于科技体制改革、技术创新、科技投入、科技成果管理及推广转化、知识产权保护、科技奖励等政策法规,结合当地水利科技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实施细则,为水利科技创造一个良好的政策环境。
    国家的科技规划和全国水利科技发展规划都已经颁布,这是指导今后10年水利科技发展的重要依据。各地一定要按照上述规划,结合本地的科技发展需求和突出的水利科技问题,理清思路,明确当地水利科技工作的方针、目标、原则,确定重点领域和方向,争取水利科技在“十五”中后期再上新台阶。
    3、继续争取加大科技投入
    科技投入是科技进步必要的物质条件,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科学治水方针的基本保证。今年各省、各流域机构大都采取了积极、有效的措施,在努力争取增加政府科技投入的基础上,引导企业和社会增加对水利科技的投入,成绩很大。但科技投入不足依然是制约水利科技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各地要千方百计,积极争取国家和各级政府的经费投入、匹配性资金、税收等政策性投入,鼓励、引导全社会多渠道、多层次地增加科技投入。
    国家级科技计划、水利部科技计划主要面向国家、行业的重大基础科学研究和重大关键技术研究;各类推广计划,成果转化以及产业化计划,主要面向地方水利科技发展需求的科技成果转化、推广、产业化;先进技术引进计划为技术研究和推广转化构建了桥梁。各省水行政主管部门和各流域机构要结合当地水利发展的宏观战略问题和关键技术问题,建设中的热点、难点、重点问题,根据不同科技计划的支持重点,积极摸清需求,创造条件,组织好各类计划申报,大力争取各类科技计划支持,将科技发展推向前进。
    4、建立完善推广体系,加大推广转化力度
    科技成果的推广转化是促进科技与经济结合的重要环节。科技成果只有转化为生产力,才能变成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巨大推动力。各地方、流域机构、科研院所要高度重视科技成果的转化与推广工作。建立完善省级及以下水利科技推广体系;根据本地区、本流域对科技成果的需求,促进产学研联合,争取国家和部委的资金支持,积极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推广转化,发挥科技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
    5、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加强项目管理
    科技项目管理是科技工作的重要内容,要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强化项目管理。各省、流域机构在机构改革后,要明确科技管理部门及其职责。科技管理部门要加强项目申报的宏观指导和统筹协调,严把项目申报质量关;要加大项目跟踪、检查力度;要积极创造条件,引导扶持承担单位走产业化道路,促进引进技术的推广应用。水利部科技推广中心受部国科司委托,承担水利行业科技计划的日常管理工作,承担水利科技成果管理、奖励、科技成果推广转化工作。科技推广中心希望与各省、各流域机构及科研院所加强交流与沟通,在国科司的指导下,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进一步提高工作水平,为大家做好服务。
    6、认真做好《大禹水利科学技术奖》的申报准备工作
    会议已经向大家通报了《大禹水利科学技术奖》的进展情况,大禹奖即将正式开始接受申报,请各地认真做好组织、申报的准备工作。
    各位代表,当前水利科技工作既面临机遇,又面临挑战,科技进步和科技创新的作用越来越重要,水利科技工作大有可为。希望各位代表回去后,认真传达、贯彻、落实本次会议的有关精神,求真务实,努力工作,力争多出高水平的科技成果,为新时期水利科技实现更大的发展和跨越做出努力!
    谢谢大家!

最近更新

微信 欢迎关注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