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保要闻

新探索新实践——人与自然和谐共处(上)

来源: 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网   上传日期:2018-07-23   打印本文章   【字体】 大   中   小  
 
  编者的话
  江泽民同志强调“要促进人和自然的协调与和谐,使人们在优美的生态环境中工作和生活。坚持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这为我国水利工作指明了方向。过去的一年,是水利事业蓬勃发展的一年,也是水利部门按照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和可持续发展的要求进行新的探索和实践的一年。这一年里,塔里木河输水使下游重现生机,黑河分水首次走完全程;黄河调水调沙、扎龙湿地补水、引江济太治污、南四湖应急补水旗开得胜;水保生态自然修复、以小水电代燃料、牧区水利建设再上新台阶。枯树萌芽,涸泉复涌,祖国的山水焕发出生机,水利在生态环境建设中正在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从这些新的实践中,我们解读出了人类对与自然和谐共处的不懈追求。我们相信,在新的一年里,在十六大精神指引下,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我们将谱写出更加光辉灿烂的水利新篇章,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支撑和保障。
■塔里木河输水绿色走廊重现生机
  2002年11月20日,两年来从新疆博斯腾湖向塔里木河下游的四次应急输水完成后,干涸30年的塔里木河尾闾台特马湖形成的水域面积达到28.7平方公里,相当于天池的5倍多。
  由于开垦过度、无序开发水资源等原因,塔里木河上游输送的水量逐年减少,塔里木河下游从70年代初开始断流,一些河道甚至被黄沙掩埋,位于塔里木河下游的胡杨林也大面积死亡。在水利部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政府的组织协调下,在相关地区和单位的共同努力下,2000年开始向塔里木河下游紧急输水,全长933公里。2001年11月第三次输水结束后,台特马湖区形成了10多平方公里的水面,大西海子水库以下干涸了30年的360余公里河道两岸的地下水得到了补充。干枯的胡杨和灌木吐出了新绿,绝迹多年的野兔、黄羊重返故里,塔里木河下游绿色走廊开始焕发生机。
■黑河分水东居延海荡碧波
  2002年7月17日17时,干渴的东居延海终于迎来了黑河水。
  在水利部党组的领导下,在黄河水利委员会和各有关部门的支持下,在甘肃、内蒙古两省自治区各级地方政府及业务部门的配合下,2000年8月,成功组织实施了黑河分水调度方案。2000年,黑河水送达额济纳旗达来呼布镇;2001年,水到达来呼布镇达来湖波桥;2002年,黑河水成功输入终端尾闾东居延海。
  东居延海为黑河尾闾,10年干涸使这里几乎沦为沙的世界。此次黑河水进入东居延海,形成23.66平方公里的水域面积。短短十几天,就招来了过往的各种鸟类,成群的骆驼赶来饮水,湖周的芦苇、草类开始发芽……东居延海周边的生态小气候正在逐渐恢复。
  水到东居延海后补给了这里的地下水,使地下水位回升,从而对其上游额济纳绿洲的地下水位产生顶托作用,减缓其下降趋势。从长远看,额济纳绿洲生机重现,将使黑河中游和下游绿洲连成一条绿线,切断西侧已沦为沙海的西居延海同东侧巴丹吉林沙漠之间的联系,进而遏止北方地区沙尘暴的生成。
■南四湖补水又一曲绿色颂歌
  这是我国东部地区首次远距离生态补水,是淮河流域第一次跨省调水,是南水北调工程的预演和初步尝试。2002年,因“微山湖”而闻名的南四湖再次受到世人的广泛关注。这一次,是因为干涸。
  南四湖是我国北方第一大淡水湖,2002年,在降雨最为集中的6~9月份,南四湖地区降水量只有多年同期的一半。南四湖上级湖于7月16日干涸,下级湖8月25日水位降至29.85米,也接近干涸。持续的干旱使该地区种植业大幅度减产,水产养殖损失惨重,农村饮水发生危机,内河航运中断,湖区生态遭受破坏。12月8日,开始从长江向南四湖应急生态补水。利用江苏省江水北调工程,长江水通过京杭运河、经过9级泵站提升、跋涉400多公里,50天后,1.1亿立方米长江水将补入南四湖,确保明年汛期来临前南四湖不干涸,以保护湖区生物物种的延续和多样性。调水计划实施后,湖区水面较12月1日增加110平方公里,水面总面积达正常蓄水位相应面积的26%,包括微山湖在内的南四湖盈湖有日。
■扎龙湿地补水鹤乡生机盎然
  2002年4月20日,黑龙江省中部引嫩工程闸门徐徐开启,滚滚清流第二次涌向扎龙湿地。5月10日,伴随着扎龙湿地应急调水工程全面竣工和投入使用,更强大的水流注入扎龙,鹤乡一派生机。
  位于黑龙江省西部松嫩平原的扎龙湿地,因其在世界鹤类保护及湿地保护事业中所占有的重要位置而被列为国际重要湿地。然而,近年来由于持续干旱,扎龙湿地逐渐退化,湿地生物多样性遭到严重破坏。为让扎龙湿地重获新生,水利部党组2001年决定实施临时补水和建设应急调水工程,在水利部松辽委的组织和黑龙江省水利部门的参与下,当年补水3500万立方米,2002年补水3亿立方米,其核心区水面已由补水前的130平方公里恢复到600平方公里,湿地之“渴”得到初步缓解。
  有了水的扎龙生机盎然,展现给人们一幅生动的画面——成群的鱼虾游弋水底,美丽的丹顶鹤翩跹起舞,茂密的芦苇长势喜人,渔民们更是笑逐颜开。无疑,无论是从经济效益、社会效益,还是生态效益看;无论是对鹤乡齐齐哈尔、黑龙江省,还是全国,扎龙湿地的调水补水意义深远。
■小水电代燃料利国利民的生态工程
  长期以来,我国退耕还林区、天然林保护区、自然保护区和重点水土流失治理区内主要靠烧柴(草)做饭、取暖的居民有1亿多人,一年要烧掉7100万亩森林。农村能源消耗占全国森林资源消耗的40%,山区占50%~70%。解决农民燃料和农村能源问题直接关系到退耕还林工程能否顺利进行,关系到退耕还林、天然林保护工程成果能否巩固,关系到生态能否改善。
  目前全国以小水电为主的农村水电供电区已有2000多万户农户部分使用电炊,每年减少森林砍伐2000万亩,年节约木材5000多万立方米,有效保护了生态、改善了环境,实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被誉为生态工程。
  为加快小水电发展,全国400个水电农村电气化县建设正式启动,同时,全国25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编制了省级小水电代燃料生态保护工程规划,共有886个县(市)编制了县级小水电代燃料生态保护工程规划。水利部农村水电及电气化发展局编制完成了全国小水电代燃料生态保护工程规划,已上报国务院。

最近更新

微信 欢迎关注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