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保要闻

《人民日报海外版》:热点关注:关注生态建设和人居环境

来源: 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网   上传日期:2018-07-23   打印本文章   【字体】 大   中   小  
 
2003年3月6日 
新华社记者 张景勇 张小军 秦大军
 
 
● 重视生态自我修复能力
● 建议学校开设环保课
● 警惕城市超负荷开发
 
    在人们日益强调环境保护的今天,一些发生在现实生活中的事例给人警醒:盲目地利用内陆河流的水资源扩大灌溉面积、建设人工绿洲,结果导致河流下游断流,大面积天然绿洲退化;盲目地强调“人进沙退”,结果却尝到“人进沙进”的恶果。在全国政协十届一次会议上,如何进行生态环境建设,成为委员们的热门话题。
    “植树造林不能等同于生态环境建设,我们不能一厢情愿地建设一个不适合当地自然条件的新系统,而是要遵循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发展方针。”
    生态环境建设,既要强调人为治理,更要重视生态的自我修复能力。林业专家沈国舫委员的观点得到其他委员的首肯。
    “以后再进行植树造林等生态环境建设时,最好先请一些专家进行调查分析,弄清楚利弊,然后再决策也不迟。千万不要一拍脑袋就下达指令。”黄维义委员提醒有关职能部门。
    中国少年报社总编辑海飞委员说:“最近全国的一次调查表明,中国小孩子最关心的问题是环境保护。中国水资源本来就贫乏,随着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水资源受到严重破坏。江南水乡曾经遍布清可见底、鱼虾丰富的小河,但这些小河开始慢慢消失,代之以混浊的臭水沟。”
    教育界委员朱清时认为,相比工业污染,人类的生活方式更是吞噬清洁淡水的巨兽。现在城镇普遍使用的冲水马桶、洗衣服使用的洗衣粉以及农业中大量使用的化肥和杀虫剂都是淡水资源的大敌,高居污染源的前列。
    为解决淡水问题,委员们纷纷献计献策。社科界委员瞿世镜认为:“中国的淡水问题与人口问题是密不可分的。中国人口众多,使包括淡水资源在内的自然资源都遭到过度开发。中国必须把人口控制住。”海飞委员建议:“中国应该仿效世界发达国家的经验,在中小学开设环保课,使环保意识更深地印在孩子的心中。”
    “超越城市资源和容量的负荷,超强度的城市开发,将会给城市可持续发展带来隐患。”全国政协委员刘秀晨认为,城市建设必须量力而行,切合实际,要严格限制不符合区域整体和长远利益的开发活动。
    “要控制和把握城市中心区建设总量,把部分规划建设用地调整为绿地。要向城市中心区要绿地,使城市中心区的规划建设纳入更加科学合理的轨道。”刘秀晨为解决城市超负荷开发提出自己的建议,“能否突破原有的观念,考虑并探索以高速公路为主线的新规划模式,即沿着高速公路建设社区的新模式。”

最近更新

微信 欢迎关注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