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湿地保护开启新的一页
来源: 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网 上传日期:2018-07-23 打印本文章 【字体】 大 中 小 从“仙鹤之乡”黑龙江扎龙的生态补水,到鄱阳湖畔的退田还湖,从内蒙古草原乌梁素海的恢复湿地,到洞庭湖畔的湿地水文监测站,占世界湿地面积十分之一的中国正在以积极的姿态,履行《国际湿地保护公约》的承诺。
湿地是自然界最富生物多样性的生态景和人类最重要的生存环境之一。我国湿地资源十分丰富,但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湿地生态环遭到破坏和威胁。
湿地问题引起了我国政府的高度重视。1992年,我国正式加入了《国际湿地保护公约》,1994年又将“中国湿地保护与合理利用”项目纳入《中国21世纪议程》优先项目计划。我国是世界少数制定了湿地保护行动计划的国家之一,在履行《湿地公约》、加强湿地资源保护、湿地自然保护区建设、人才培养、宣传教育、科学研究和国际交流等方面做了卓有成效的工作。
目前,我国已有21处湿地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目,面积达303万公顷。到2002年6月,我国已建各类湿地自然保护区353处。政府还计划在未来10年里,新建保护区333个,使湿地保护区的总数达到643个,保护区面积占天然湿地总面积的90%以上。
近年来,国家林业局联合17个部委统一制定了《中国湿地保护行动计划》,并启动了湿地保护的立法工作。与此同时,中国在“全国野生动植物保护及自然保护区建设工程”中投入1990万元,对湿地进行恢复和保护工作,包括退牧还泽还草、退田还沼还泽、红树林生态系统等项目已初见成效。2002年11月,我国还积参与了全球未来3个的湿地公约履约计划的制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