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水土流失防治步伐 保护黑土资源
来源: 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网 上传日期:2018-07-23 打印本文章 【字体】 大 中 小武龙甫
黑土地是大自然赋予人类的得天独厚的宝藏,是一种性状好、肥力高、非常适合植物生长的土壤。全世界仅有三大块黑土区:一是分布在乌克兰大平原,面积约190万km2;二是分布在北美洲密西西比河流域,面积约120万km2;三是分布于我国松辽流域的东北黑土区,面积约100万km2,是被誉为“北大仓”的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
东北黑土区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是水土流失。严重的水土流失破坏了宝贵的黑土资源,危及当地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恶化了生态环境,制约了当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如果任其发展,将对我国的粮食安全构成威胁。
一、东北黑土区基本情况
1.自然经济情况
东北黑土区主要分布在黑龙江、吉林、辽宁和内蒙古4省自治区的191个县(市、区、旗)。该区属于寒温带气候,气候干燥寒冷,降雨集中多以暴雨形式出现,7~9月的降雨量占年降水量的70%左右。年平均降雨量400~700mm,水资源总量为1415.99亿m3,人均占有量为1213.98m3。区域内人口为11664万人,耕地面积约2130万hm2,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也是我国石油、化工、钢铁、汽车、森工等产业基地。
2.水土流失现状
黑土土壤疏松,抗蚀能力弱。由于降雨集中,加之过度垦殖、超载放牧、乱砍滥樵等不合理的开发利用,致使该区水土流失严重。东北黑土区水土流失总面积为27.59万km2,占总土地面积的27.09%。其中:水蚀面积18万km2,风蚀面积3.36万km2,冻融面积6.23万km2。东北黑土区坡耕地面积为1280万hm2,占耕地总面积的60%,且多数分布在3°~15°坡面上,水土流失主要来自于坡耕地。
3.黑土区水土流失危害
(1)丧失宝贵的黑土资源
目前黑土平均每年流失厚度为0.7~1cm,而形成1cm厚的黑土大约需要300~400年时间。黑土层已由开垦初的80~100cm下降到20~30cm,黑土流失后是不可再生的。
(2)降低土地生产力
黑土层下主要是白浆土等理化性状差的土质,黑土流失后,土地板结,土壤肥力下降。目前,黑土区的土壤有机质已由开垦初的12%下降到1%~2%。
(3)减少耕地,毁坏家园
据不完全统计,东北黑土区因严重的水土流失产生的大型侵蚀沟已超过25万条,仅黑龙江省的大型侵蚀沟就超过14万条。多年来吞噬农田9.6万hm2。吉林省榆树市刘家乡合心村,由于侵蚀沟的不断发展,村屯已几度搬迁。
(4)泥沙淤积,影响防洪安全
松花江哈尔滨3400m河段淤积 沙滩的高度比20世纪50年代提高了4m。大桥原有8孔通航,现在只剩2孔;松花江航程也由1500km缩到580km;辽河干流巨流河至六间房河段,平均每年淤高约10cm,已成“悬河”。
二、东北黑土区水土流失防治措施
东北黑土区水土流失综合治理贯彻“预防为主,全面规划,综合治理;因地制宜,加强管理,注重效益”的水土保持方针,实施以小流域为单元的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开发,针对不同的土壤侵蚀类型、地形地貌类型及水土流失特点,因地制宜地配置各项治理措施,同时要做到工程措施、林草措施、耕作措施有机结合,更好地发挥各项治理措施的作用。
依靠自然修复能力,对各项目区的现有天然林、人工林及草地进行全面保护,进行封山育林育草。对现有的疏林地进行有计划的补植改造和保护,提高林草覆盖率,增强保水保土和抗蚀能力,防止疏林地水土流失。
在荒山荒地合理布设治沟工程和坡面截流工程,大力营造水土保持林,建立防护林体系,增加植被覆盖率。
在漫川漫岗区,由于垦殖指数高,地面林草植被率低,应以坡耕地治理为重点。主要措施是:顺坡垄改水平垄、修建植物地埂、坡式梯田和水平梯田等工程措施。建设高标准基本农田,营造农田防护林,促进退耕和大面积封育保护。
在丘陵沟壑区,主要是在坡面综合治理的基础上以沟道治理为重点,采取恢复植被、拦蓄地表径流、修筑沟道工程、建设基本农田等综合措施,建立完整的沟壑防护体系。控制两岸的冲刷和侵蚀沟的进一步发展,实现保护黑土地的目的。
在风蚀区,主要是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建设基本草场,发展高效农牧业,为草原保护和大面积植被恢复创造条件。
三、加快东北黑土区水土流失综合防治工作进程的几点做法
1.加强基础研究,摸清流失现状
为了摸清东北黑土区水土流失现状,几年来松辽水利委员会组织东北4省、自治区的水保科技人员,在全国水土流失遥感普查的基础上,相继开展了“东北黑土区水土流失现状及潜在危险性研究”“东北黑土区水土流失现状与防治对策研究”“水土保持与河流泥沙的关系”“区域经济与水土保持的关系”等课题研究。目前,又和北京师范大学、中科院地理所等科研部门,开展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东北黑土区土壤侵蚀机理与土地退化与预警”的研究。同时,为了提高水土保持的治理和管理水平,还组织4省、自治区共同开发和编制了“松辽流域水土保持管理信息系统”“松辽流域小流域综合治理典型模式”汇编。这些基础研究工作为今后顺利开展大面积工程治理及项目管理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深入调查研讨,提高忧患意识
松辽水利委员会从1999年开始,多次邀请有关领导和专家对该项目进行研讨和实地考察东北黑土区日益恶化的水土流失现状。通过研讨和考察后,专家与领导们一致认为,东北黑土区的水土流失危害已经大大超过了人们的想象,到了亟待解决的时刻,这不但关系到保护宝贵的黑土资源,同时还关系到我国的粮食安全和区域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的领导在实地考察的基础上,又组织有关专家深入东北黑土区调查研究,并向中央领导提交了《北大仓有可能再变北大荒》的调研报告,国务院领导对此做了“要把黑土区的水土流失防治工作列入重要议程”的重要批示。东北黑土区严重的水土流失已引起了中央有关部门和社会各界的极大关注。
3.加大宣传力度,呼吁关爱黑土地
为了引起社会各界对东北黑土区水土流失危害的重视,松辽水利委员会多次邀请和组织中央电视台、经济日报、中国水利报等多家新闻单位对东北黑土区的水土流失现状及危害进行实地采访,通过新闻媒体呼唤全社会关爱这片神奇的土地,为全社会都来关爱黑土起到了极大的宣传和促进作用。
4.做好规划设计,奠定治理基础
为了加快东北黑土区水土流失治理进度,奠定治理基础,松辽水利委员会组织东北4省、自治区做了大量的前期规划设计工作。主要有:形成了《松花江、辽河流域中上游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项目建议书》,并由东北4省、自治区人民政府联合上报国务院;进一步编制了《松花江、辽河流域中上游第一期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项目建议书》和《松花江、辽河流域中上游第一期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2002年又组织编制了《东北黑土区水土流失综合防治试点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和《东北黑土区水土流失综合防治试点工程2003年实施方案》,为试点工程的顺利实施奠定了基础。目前,正组织4省、自治区的水行政主管部门和相关设计、研究单位编制《东北黑土区水土流失综合防治规划》,为全面启动东北黑土区水土流失综合防治工程做好准备。
四、今后应采取的主要措施
1.加强预防监督,巩固治理成果
认真贯彻执行水土保持法,坚持“预防为主,保护优先”的方针,加大水土保持法宣传和监督执法力度。通过强化执法,有效控制黑土区内因开发建设、毁林(草)开荒及不合理的耕作等人为造成新的水土流失;加强对开发建设中的生态脆弱地区重点预防与监督;同时加强对现有治理成果的保护。
2.突出重点,综合治理
要遵循以小流域为单元综合治理的技术路线,采取“集中连片,突出重点,逐步推进,分步实施”的战略。通过加强以调节地表径流,提高水资源承载力为重点的小型水利水保工程建设,对水土资源进行综合整治,减少水土流失、保护黑土地、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并减少江河、水库的泥沙淤积。把8个试点项目区建成规模大、标准高、效益显著的大示范区,为大面积黑土区的水土流失防治提供经验和样板。
注重生态自我修复、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同时对由于封禁影响当地农民的正常生产生活造成的区域,应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通过自然修复达到投资少见效快的效果,减轻水土流失强度,加快水土流失防治步伐。
3.搞好项目监测,促进水保现代化进程
依靠科技进步,积极推广与引进黑土区水土流失防治的新技术,提高科技含量,加快工程建设进度,保证工程质量和效益。在8个项目区将对30条小流域、300个地块、900个农户进行水土流失及其治理成效的多项指标全方位监测。其中,还将对2条小流域采用先进的技术和仪器设备进行自动化监测。实现定性与定量、微观与宏观、一般监测与重点监测相结合,及时准确地预测预报水土流失动态变化及治理成效。提高水土保持工作的科技含量,促进水土保持的信息化和现代化。
4.加强技术培训,提高队伍素质
举办不同层次和不同技术的培训班,提高各级水利技术队伍的综合素质,为项目顺利实施提供坚实的人才保障。
作者为水利部松辽水利委员会副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