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与德国:谁的自然环境更好
来源: 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网 上传日期:2018-07-23 打印本文章 【字体】 大 中 小苏杨
乍听起来,这个问题有显而易见的答案。德国是发达国家,经过二战后几十年的生态建设,森林覆盖率已超过30%。到过德国的人无不羡慕那整齐划一、郁郁葱葱、铺天盖地的森林。然而,一位德国环保专家却发出了这样好似谬论的感慨:我们的环保是世界第一,但你们中国的环境比我们好得太多了。当然,他说的环境仅仅指我们残存不多的来不及“开发和建设”的原生环境。
德国的人工林是在原生林被完全毁灭后被迫经过“生态建设”而成的。事实证明,人对生态系统的了解是远远不够的,要想达到与大自然同等的生态建设能力还差之甚远。原生林不仅有着森林的三大功能,而且还是宝贵的动植物基因库。与人工林相比,原生林可以说是“活”的,具备了自然演化、自我更新的能力,具备了适合这一地貌和气候的生态系统(包括完整的从初级到顶级的食物链),对正常的自然灾害有自适应和恢复能力。而这些,是简单树种组合人工栽种培育的人工林无法具备的。遍布德国的林相优美的人工林在遇到火灾、虫灾袭扰、酸雨降临时,都不得不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去救灾,宛若一个永远长不大的孩子,不能独自去经受风雨。这其中的原因在于:构成人工林的优势树种,不是经过自然选择优胜劣汰生存下来的,也没有一个乔、灌、草、藤兼备的植物体系和以植物为基础的自我平衡相互维系的食物链,对外界的扰动防范能力很差。而且,其中别说没有让生物学家惊喜的新物种,连狼这种普通的肉食动物也没有,以致食物链常常崩溃,不得不用人力去平衡。这样已经丧失生物多样性孕育机制的森林,美吗?与我们羡慕德国的优美自然环境相映成趣的是,许多德国环境学者非常羡慕我国的原生林中的生物多样性。目前中国已知的脊椎动物就有6347种,占世界脊椎动物种类总数的15%以上。其中,哺乳动物581种,居世界第一;两栖类210种,为世界第二;鸟类1244种,为世界第三;爬行类320种,为世界第五;高等植物3万余种,名列世界第三。另外,中国农民还开发利用和培植繁育了大量栽培植物和家养动物,其丰富程度在全世界独一无二,在中国各地至今还保有它们的大量野生原型及近缘种,为其品质改造提供了宝贵的基因资源。总之,中国整体的生物多样性(包括了生态系统的多样性、物种的多样性和基因的多样性)在世界上名列前茅,属于12个“巨大生物多样性国家”之列。而德国的脊椎动物仅有1000余种,高等植物仅有不到1万种,而且其现有植物中还有约50%来源于中国。即便按单位国土面积来算,其生物多样性也远不如中国。
所以,尽管德国的环境意识闻名全球,治污设备畅销全球,然而德国的青山绿水间竟然没有一种拿得出手、上得了镜,可以作为国家形象代表的珍稀、濒危、特有物种,难怪他们的专家会羡慕我们的自然环境。
比较中德的自然环境,可以发现:德国的技术领先、代价巨大的生态建设都未能缔造出生机勃勃的生态环境,而只是造出了优美环境。必须认识到,德国的优美是人居环境的优美,不能满足保持生物多样性的需要,因此,可以说德国的自然环境更像养殖场———他们都是针对某一种动物的需要而强化发展起来的,所以难有物种大家庭共有的活力。一个国家的风景如果都是这样的底色,这个国家在所谓的生态战略资源储备就等于交了白卷。
与德国从零开始被迫进行的生态建设相比,我国一度在宝贵的原生环境中进行主动的“生态建设”。我国正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像这种捡芝麻丢西瓜的事,是不是可以打住了?
那么,怎样才能让已经破坏的环境康复呢?只要我们不干预自然生态环境,生态建设就会成功。要不然,过上十年八载,我们的森林覆盖率也许会比现在明显增加,我们也许会有大片像德国那样迷人的森林,但有可能,我们必须得去别国,告诉别人这样一个滑稽的结论:我们的环保现在是世界第一,但我们的环境比你们差远了。
(2003年06月02日第十二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