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善生态才是远离蝗灾的治本之策
来源: 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网 上传日期:2018-07-23 打印本文章 【字体】 大 中 小新华社记者 吕福明
有文字记载以来,蝗虫就不曾远离人类。2700多年来,人类始终在试图远离蝗虫所带来的灾害,然而随着生态环境的日益恶化,蝗情却年年大发生,人类被动防治蝗灾的局面并未得到根本改变。
蝗灾是三大自然灾害之一。古代落后的科技水平难以根治蝗灾,人们只好求神灵保佑。而今天,随着人类科技的进步,我国已大面积动用飞机灭蝗,并实施了一定的生物防治和生态控制措施,基本杜绝了蝗虫起飞成灾。
从以前的人海战术,到今天地面、空中联合防治,人类灭蝗的技术水平在提高。史书中记载的“飞蝗蔽日,赤地千里,禾草皆光”的景象再也不会出现了。然而,在取得了年年控制蝗虫不起飞成果的同时,化学防治也给我们自身的生存环境带来污染。每年,黄淮海地区为防治蝗虫,都要喷洒上千吨高效化学农药。化学农药在杀死蝗虫同时,也会杀死其它昆虫,包括蝗虫的天敌及一些益虫。这对施药区域来说无异于一场生态破坏。由于蝗虫的孵化期很长且时间不太一致,当针对一些将成害的蝗虫喷洒农药时,另外一些蝗虫还在卵中无法杀灭。蝗虫天敌的大量减少,必然使蝗虫丧失自然控制因素,种群数量很快恢复。此外,蝗区多是人烟罕至的荒滩荒地,当我们有条件开垦这些土地的时候,残余的农药成分还可能影响有机农业的发展。
今天,我们已经认识到,改善生态才是远离蝗灾的治本之策。近几年来,我国蝗灾发生地区的政府在做好应急防治的同时,加大了蝗区生态控制和生物防治的力度。从自然规律来说,蝗虫也是大自然生物链中的重要一环,改善蝗区生态环境,走生态控制的路子,才是符合自然规律的最终选择。(新华社济南6月18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