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保要闻

种植沙棘走生态经济效益双丰收之路(闫培华)

来源: 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网   上传日期:2018-07-23   打印本文章   【字体】 大   中   小  
 
2003年6月17日 
 
    摘 要 种植沙棘是我国治理水土流失和实现西部农民增收的一个重要突破口。沙棘出苗率低、成活率低、周期长是不争的事实,影响着我国水土保持和沙棘产业化发展目标的实现。依靠科技手段,大幅度提高沙棘的种植成活率,同时运用科学的运行管理机制,加大沙棘种植的推广力度,使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双丰收。
    关键词 沙棘生态效益 资源
    西北地区特别是黄土高原是我国生态建设的重点地区之一,干旱少雨,植被稀少,水土流失极为严重。近年来,水利部沙棘开发管理中心(以下简称“沙棘中心”)依托水利部“晋陕蒙砒砂岩沙棘生态工程”和“948”苗木繁育计划,认真总结过去生态建设的经验,坚持按自然规律办事,尊重科学、因地制宜,大力发展以沙棘为主的植被建设,走出了一条既建设资源、培植资源,又利用资源搞开发,发展沙棘产业的新路子,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显著提高。
    一、种植开发沙棘,成为解决环境与发展问题、再造山川秀美西北地区的一个主要突破口
    长期以来,各地虽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但生态环境恶化的状况仍未得到根本改变。究其原因,植被建设的品种选择不当是重要原因之一。沙棘具有耐旱、耐寒、耐瘠薄、耐轻度盐碱的特点,灌丛茂密,根系发达,分蘖萌生能力很强,能有效保持水土和改良土壤,促进其他植物的生长,达到快速改变恶劣生态环境的目的。早在1985年,时任水电部部长的钱正英为推动黄土高原植被建设,帮助山区农民脱贫,加速治理水土流失,就向中央提出了“以开发沙棘资源作为加速黄土高原治理的一个突破口”的建议,至此拉开了大规模种植开发沙棘的序幕。
    砒砂岩区位于晋陕蒙接壤地带,被称为“地球上的月球”“环境癌症”,总面积3.2万km2,每年输入黄河泥沙3.5亿t,是水土流失治理的重点和难点。1998年,国家建设晋陕内蒙古砒砂岩区沙棘生态减沙工程,在水土流失最严重的砒砂岩区大力种植沙棘,控制水土流失。5年来共种植沙棘13.3万多hm2,控制水土流失面积为该沙棘林面积的2.5倍,每年可减少泥沙2100万t。沙棘的灌丛茂密,根系发达,形成“地上一把伞,地下一张网”。放眼望去,昔日的不毛之地,如今已变得郁郁葱葱,形成了集中连片的大规模沙棘资源。
    据统计,1985~2001年的17年间,全国共营造人工沙棘林133万多hm2。截至目前,全国沙棘资源总面积已有近200万hm2,分布在东北、西北、华北和西南地区的1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
    种植和开发沙棘,不但是治理我国水土流失的一项重要生物措施,还是实现我国中西部老、少、边、穷地区群众摆脱贫困的重要突破口。沙棘浑身是宝,其中含有的生物活性物质对人体心脑血管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新陈代谢及免疫系统以及抗肿瘤、抗衰老等方面有显著的药理效应,沙棘果被人称为“高原圣果”。以往在黄土高原尝试过各种生态治理措施,但总是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究其原因在于治理措施没有和当地群众的经济利益挂钩。现在种植沙棘的乡村,农民通过沙棘种植、育苗、采果采叶,增加了收入,大大调动了农民种植沙棘、管护沙棘的积极性。炭窑渠村是准格尔昭乡沙棘生态建设的重点村,全村共有人口1072人,每年全村沙棘一项人均收入达到310元,其中有30家农户户均收入高达5000多元,在遭受连续4年严重干旱,农作物歉收的情况下,沙棘成为当地农民的主要收入来源。
    二、发挥科技的先导作用,加快沙棘产业化进程
    在沙棘资源建设中,沙棘造林苗木良种化和沙棘良种繁育速度问题是沙棘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的原动力。由于沙棘苗木繁育过程繁琐,繁育历时长,成活率和出苗率低(一般每批沙棘苗期为4~10月,成活率70%出苗率40%),远远不能满足水土保持大范围种植沙棘林的需要。因此,引进和改善沙棘育苗技术装备,推广沙棘良种快繁技术,是提高沙棘资源建设速度、推动沙棘良种化进程的关键。沙棘中心依托国家“948”计划,成功地引进了国外温室人工环境控制系统技术设备,探索出一整套适应沙棘不同育苗方式的苗木繁育技术规程,使不同立地、气候条件下选择性造林成为可能,为沙棘建设与开发逐步走上科学化轨道提供了技术支撑。
    1998年11月,沙棘中心承担了国家“948”计划项目——沙棘良种集约化繁育技术及设备的引进和推广,到目前为止,该项目已通过国家验收,各项经济技术指标均达到或超过设计要求,并认为开发研制的人工环境沙棘优良品种苗木快繁技术设备在成果的先进性、技术的科学性、设备的可操作性上均达到国内领先、国际先进水平。该项目开发的新品种,每年可繁育优良苗木1000多万株,可用于沙棘水土保持造林3000~5000hm2。
    “沙棘良种集约化繁育技术及设备的引进和推广”项目共分为三部分:一是设备引进、安装及运行、调试;二是规模化沙棘良种苗木生产,同时开展人员培训;三是良种沙棘林园建设及其管理技术示范推广。该项目技术经过5年的消化吸收和在我国沙棘种植地区推广应用,取得良好收益。该技术运用于实践,使沙棘扦插繁殖育苗成活率由引进前的不足70%,提高到90%,提高20多个百分点;出苗率由原来的不足45%,提高到85%,苗木产量提高6~8倍。
    沙棘中心在深入研究沙棘育苗、栽培、抚育管理技术的同时,积极推广现有科技成果,提高沙棘产品开发水平,推动沙棘建设与开发逐步走上有序化、规范化和现代化的发展轨道。近几年来,沙棘产业呈现了良好的发展势头。如辽宁翔龙沙棘公司、内蒙古宇航人沙棘公司、四川美大康药业有限公司及河北神兴沙棘公司等,其沙棘产品已经系列化,产值也显著提高。全国现有各类沙棘生产厂家近300个,产品包括食品、保健品、药品、化妆品等几十种,共有200多项沙棘科研成果获得省部级奖励。
    随着沙棘产业的深入发展,必将形成强大的市场拉动力,极大地调动广大农民种植沙棘的积极性,加快治理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的步伐。
    三、积极推广新品种和新技术,精心组织,科学管理,建立有效的沙棘生态建设运行机制
    沙棘中心在积极推广新品种和新技术过程中,注重把科学的管理理念运用于实际工作中,建立了一整套有效的沙棘生态建设运行机制,促使沙棘植被建设朝着健康、有序的方向发展。
在沙棘植被建设方面,实行了项目法人责任制、工程承包制和“政府+公司+农户”的管理机制。沙棘中心作为项目法人,委托相关县(旗)水利水保局、专业队或专业公司作为施工承包单位,组织农户种植沙棘,并抓大放小,控制两个关键环节(苗木供应和种植实施);作好八个流程,即“合同管理、技术培训、种苗准备、技术指导、成果自查、检查验收、经费兑现和产品开发”。这些措施大大减少了资金流动损耗,增加了监督制约力度。
    第一,种植费用专款专户,有条件地支付。将农户应得的沙棘种植费在种植前,由沙棘中心直接打入农户种植费专款账户,银行按沙棘中心审定的名单,逐户办理存折。验收合格后由施工承包单位连本带息兑付给农民,验收不合格的部分经补栽合格后方可兑现。由于对农户应得的种植费实行了专款专户管理,保证了农民的钱能够足额及时到位,解除了农民的后顾之忧。同时采取先办存折,后验收兑付的办法,大大提高了农民种植沙棘的责任心和信心。2002年大旱时,为了保证沙棘的成活率,许多农民自发地拉水、挑水浇沙棘,当地干部感慨地说:过去从来没见过这种场面。种植沙棘第3年可以开始采摘树叶,第4年开始采果。2002年夏季我们在项目区开始试收沙棘叶,冬季敞开收购沙棘果,许多农民尝到了种植沙棘的甜头,纷纷要求今后多承担一些种植任务。
    第二,发挥县(旗)业务部门在技术和组织上的优势,明确管理职责。县(旗)水利水保局、专业施工队或专业公司作为施工承包单位负责组织农户种植沙棘,使更多的农户按照种植技术规程栽种沙棘,保证了项目实施的规模化、规范化。沙棘中心要求施工承包单位将种植任务落实到地块,按地块落实到农户,逐户签订合同,并要求按照种植面积的多少派足够的技术员在种植现场进行技术指导和培训。同时,要求施工承包单位只能按工程进度支配种植工程的公用工程(如:道路、机械整地)部分和经核定的技术服务费。由于明确了县(旗)水利水保部门的职责,并使资金及时到位,有力地调动了他们的积极性。
    第三,严把实施过程中的监督、监理和验收关,保证了工程质量。为了保证种植面积落实在重点治理区——沟壑区,沙棘中心与项目区各县(旗)共同研究制定了项目实施的3年滚动计划,并按滚动计划编制当年的种植计划。为严把苗木的质量和数量关,沙棘中心委托苗木公司统一供给苗木。由施工承包单位和农户共同对苗木质量和数量验收,并由监理单位对苗木供应及种植全过程进行监理。沙棘中心在每个县(旗)都有项目负责人,他们在种植期始终在现场指导工作。沙棘种植经过一个生长季节后开始验收,验收由沙棘中心组织,设计、施工、监理单位共同参加,按照统一规定、统一标准实施。
    种植开发沙棘是我国再造秀美山川的生物性措施,同时又是改变西北地区农村贫困落后面貌的重要手段之一。充分依靠科技进步,提高沙棘的科技含量,运用科学的管理方法,把我国沙棘植被建设和沙棘产品开发送入健康发展的快车道,是沙棘工作者共同的心愿。随着我国人民健康意识的加强,人们对沙棘产品的深入认识,随着沙棘产业化进程的推进,农民种植沙棘积极性的进一步提高,沙棘事业定会蒸蒸日上,再创新高。
作者单位:水利部沙棘开发管理中心

最近更新

微信 欢迎关注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