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保要闻

亮点工程(八)---淤地坝建设势在必行

来源: 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网   上传日期:2018-07-23   打印本文章   【字体】 大   中   小  
 
黄河上中游管理局  孙太旻
 
    淤地坝作为黄土高原地区人民群众长期实践中独创的防治水土流失的重要工程措施,在改善生态环境及农业生产条件、建设稳产高产基本农田、调整农村产业结构、高效利用水资源、巩固退耕还林还(草)成果、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等方面,也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因此,黄土高原地区要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发展之路,就必须牢固树立可持续发展思想,在切实搞好生态环境建设的同时,只有坚持以淤地坝建设为中心的沟道治理,才能从整体上改善黄土高原的生态环境。所以,无论从西部大开发的战略角度考虑,还是从退耕还林还(草)政策实施八年以后,如何解决黄土高原地区人民群众衣食住行、经济发展问题及黄河减沙的角度来看,采取有效措施,加快该区的淤地坝建设已势在必行。
    淤地坝在控制沙土流失、改善当地生态、调整产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方面具有独特作用。据调查分析,大型淤地坝每淤1亩坝地,平均可拦泥沙8720t,中型6720t,小型3430t;从投资看,上游拦截1t泥沙的淤地坝建设费用是1元钱,而下游的清淤加堤费就是20元以上。坝地土壤含水量相当于梯田的2倍,坡地的2.5倍,每吨土壤中氮、磷、钾、有机质含量分别是坡地的1.2倍、4倍、5.2倍和1.25倍。据多年的数据分析,1亩坝地的效益相当于8亩左右坡耕地和4亩旱地梯田。据统计,截至2002年底,黄土高原地区已累计建成淤地坝11.3万座,其中骨干坝1480座,部分淤地坝坝系已初具规模;已淤成坝地33万hm2,保护川台地1.3万hm2,年增产粮食12亿kg,配合其它水土保持治理措施,每年可减少入黄泥沙3亿t。同时,还形成了一整套成功的淤地坝建设、管理经验。
    由此可见,全面加快黄土高原地区淤地坝建设步伐,是控制水土流失、减少入黄泥沙、实现黄河长治久安的需要,也是改善生态环境、促进西部大开发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注重在规划设计、施工监理、建设管理、产权改革、政策规定等方面采取有力措施,是进一步提高淤地坝的建设速度、质量和运行效益,确保黄土高原地区淤地坝建设的快速、持续、健康发展和建设目标的顺利实现关键所在。
    ---淤地坝建设是黄土高原地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
    加快黄土高原地区淤地坝建设,对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和群众脱贫致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重要意义。建设淤地坝能够大量地增加沟坝地,形成高产稳产的基本农田和饲料基地,使农民群众从长期形成的“越穷越垦,越垦越穷”的恶性循环和传统的广种薄收生产方式中解放出来,从而有效地提高水资源利用率,促进农村特色种植业、畜牧业和林果业的发展,为调整土地利用和农村产业结构、合理开发和优化配置水土资源,促进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和基本设施改善,发展区域经济奠定良好的基础。
    同时,淤地坝建设的大量投资还可以拉动内需,吸收大量农村劳动力就业,增加群众收入,并促使农村剩余劳力向加工业、服务业等第二、三产业转移,从而实现群众的脱贫致富奔小康。
    ---淤地坝建设是贯彻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实现秀美山川的需要
    黄土高原地区是国家实施西部开发战略的重要区域。淤地坝工程是该区资源开发利用和经济建设的基础工程。加快淤地坝建设,可以补偿开发占地,同时快速控制水土流失,提高水资源利用率,通过促进退耕还林还草及封禁保护措施的实施,加快生态自我修复,实现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改善生产、生活和交通条件,为西部开发创造良好的基础建设环境。因此,加快黄土高原地区的淤地坝建设,不仅为该区域自然资源开发利用、基础设施建设奠定良好的基础,而且对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具有重要影响,对黄土高原地区实现山川秀美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淤地坝建设是落实退耕还林(草)政策,巩固退耕还林(草)成果的需要
    加快淤地坝建设对黄土高原地区退耕还林还草具有重要的促进和保证作用。退耕还林还草是改善黄土高原地区生态环境的重要措施,建设淤地坝能够形成水肥条件俱佳的坝地,为群众建设基本农田和饲料基地,发展经济创造了最基本的条件,解除了群众的后顾之忧,能够从根本上保证和巩固退耕还林还草的成果,并加快黄土高原地区退耕还林还草的进程。淤地坝建设与国家退耕政策相配合,就能够保证现有坡耕地“退得下、稳得住、不反弹、群众能致富”。所以,淤地坝建设与退耕还林还草措施互为补充,可确保黄土高原地区人民群众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发展之路。
    ---淤地坝建设是减少入黄泥沙,实现黄河长治久安的需要
    黄河的根本问题是泥沙。黄土高原地区,特别是7.86万km2的多沙粗沙区是黄河粗泥沙的主要来源地。大量的泥沙不仅淤塞河道坝库,使坝库难以正常发挥效益,同时抬高了下游的河床,使黄河成为“地上悬河”,给两岸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严重的威胁。只有加快黄土高原地区,特别是多沙粗沙区的水土保持生态建设,控制大量粗泥沙进入黄河,下游河道淤积才能得到根本性缓和,“河床不抬高”的治黄目标才能真正实现。由于黄土高原地区的产沙量主要来自于沟谷地,而淤地坝建设能够快速有效地拦蓄径流泥沙,制止沟床下切,抬高侵蚀基点,控制水土流失,是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的重要措施。所以,在黄土高原地区大规模修建淤地坝,能够快速截断沙源,对减少入黄泥沙效果十分显著。淤地坝建设配合其他水土保持措施,能有效地解决黄河下游河道的淤积,实现“河床不抬高”和黄河的长治久安。
    ---广大群众对建设淤地坝有迫切的要求
    黄土高原地区目前建成11.3万座淤地坝,淤地33万hm2,对当地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群众收入发挥了重要作用,广大农民群众从中得到了极大的实惠,对修建淤地坝的积极性空前高涨。群众自发修建淤地坝的事例比比皆是,如甘肃省环县演武乡的一位村支书曾骑着毛驴,赶几十里山路找到县水保局,代表全村群众极力要求给自己村建坝。特别是今年以来,自水利部将淤地坝建设列为三大“亮点工程”之一公布与众后,黄土高原地区的广大农民朋友无不欢欣鼓舞,奔走相告。一时间,淤地坝建设已成为黄土高原地区农民群众议论的焦点、工作的中心和致富的希望。
    ---各级政府高度重视、大力支持
    淤地坝作为流域综合治理体系中的一道重要防线,与其他水保措施相结合,通过其“拦”、“蓄”、“淤”的功能, 既能将洪水泥沙就地拦蓄,有效防止水土流失,又能形成坝地,充分利用水土资源,使荒沟变成了高产稳产的基本农田。从而有效地解决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和干旱缺水这两大难题。是因为淤地坝被当地群众形象地称为流域下游的“保护神”,解决温饱的“粮食囤”,治理开发荒沟、改善生态环境的“奠基石”,是黄土高原地区农民群众的“命根子”、“粮屯子”和“钱袋子”,对促进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和增加农民收入发挥了重要作用,在黄土高原地区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地位和不可替代的作用。淤地坝建设,得到了各级地方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加大技术培训、制定优惠政策、采取有效措施,确保淤地坝建设的顺利实施。许多地方的人大、政协代表提出议案,要求加大淤地坝建设力度,为项目的尽快实施提供组织和政策支持。
    ---先进技术的普遍应用,可保证淤地坝建设的科学化和规范化
    经过长期的科学研究和建设实践,黄土高原地区目前已形成了《水坠坝筑坝技术规范》、《水土保持治沟骨干工程暂行技术规范》等完整的淤地坝建设技术规程;坝系相对稳定理论、淤地坝CAD辅助设计、水坠坝筑坝和其它筑坝技术等成果的应用和推广,为淤地坝规划、设计和施工监理解决了一些技术难题,广大群众基本上掌握了碾压坝、水坠坝等修筑技术;“3S”等先进技术的普遍应用,使骨干坝和淤地坝相配套技术不断完善,可有效地保证淤地坝建设的科学化和规范化进程。坝系相对稳定理论的进一步提升,可促进沟道坝系建设日臻完善。因此,只要国家在资金上能够给予更大支持,黄土高原地区的淤地坝就会有大的发展。
    ---淤地坝建设经济可行,一举多得
    通过对黄土高原地区已建成淤地坝的调查分析,淤地坝不仅具有显著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而且具有较高的投资回报率,仅拦蓄泥沙一项,效益就十分显著。据调查,在黄河下游河床清淤1 m3泥沙,需投资十几元,而在上中游,淤地坝每拦1m3泥沙,所需投资仅1元左右。同时,淤地坝淤出的大量坝地,土质肥沃,连年丰收,是当地人民群众旱涝保收的基本农田,对于促进当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及农民群众的脱贫致富奔小康,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在黄土高原地区大规模开展淤地坝建设是一项一举多得的重大举措。
    ---黄土高原地区筑坝材料和劳动力资源丰富
    黄土高原地区土层深厚,多在100m以上,而且黄土广泛分布,具有质地均匀、结构疏松、透水性强、易崩解、脱水固结快等特点,是良好的筑坝材料,可以就地取材,降低工程造价。加之,农村联产承包制的全面推行和退耕还林还草政策的深入落实,为淤地坝建设提供了巨大的剩余劳动力市场。所有这些,都将为黄土高原地区开展大规模淤地坝建设提供可靠的建设资源。

最近更新

微信 欢迎关注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