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两河两江源头 开展种草灭鼠造林
来源: 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网 上传日期:2018-07-23 打印本文章 【字体】 大 中 小人民日报:青海推进生态移民工程
2003年8月12日
人民日报西宁8月11日电 记者马应珊报道:时值8月,黄河上游的贵德县城被淹没在郁郁葱葱的树林中。过去沙逼人退的共和县沙珠玉乡如今全部实现农田林网化,人均一亩林,成为全国治沙的典型。在实施西部大开发的发展战略中,青海省在黄河、长江、澜沧江、黑河源头大力开展种草、灭鼠、造林工程,调整全省人口布局,推进生态移民工程,使青海高原的生态建设取得了显著成就,为江河下游的经济发展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发源于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祁连县境内的黑河,是我国西部的第二大内陆河,干流全长821公里,流域总面积约14.2万平方公里。甘肃省张掖、酒泉地区和内蒙古额济纳旗的250万亩耕地全靠黑河水浇灌。由于黑河源头地区草原鼠害成灾,沙化面积达180多万亩,祁连县境内的森林面积减少16%,黑河源头水量下降,从1982年开始黑河出现断流,甘肃河西走廊农业产粮区灌溉受到严重影响,内蒙古额济纳旗由于缺水,沙化面积不断扩大,直逼北京。
为了搞好黑河源头生态治理,从2000年开始,青海采取国家支持,地方集资,农牧民出劳力的办法,投资1.045亿元专项治理祁连山区的黑河源头。两年多来,在黑河源头种草16.6万亩,植树造林2.4万亩,封山育林40万亩,围栏草原120万亩,种草治理黑土滩10万亩。同时,将集中在黑河源头地区的100多户牧民,5000多头牛羊迁移到草原广阔的海晏等县进行定居安置。从而遏制了黑河源头的生态恶化,提高了水源涵养量,使今年流入甘肃、内蒙古的黑河水量增加了8亿立方米。从今年5月开始黑河结束了21年的断流,保证了甘肃、内蒙古两省区250万亩农田的灌溉和治理沙化的用水量,进一步推动了西北地区的生态建设。
青海省75%以上的人口集中在面积不到4%的东部农业区和黄河流域,由于人口布局不均衡,东部农业区人多耕地少,200多万农民为解决燃料四处烧灌木、挖草皮,本来很脆弱的黄河流域和高原生态遭到了严重的破坏,30多万农民仍然没摆脱贫困。为了搞好生态移民和脱贫致富,近3年来,青海省委、省政府采取政府支持,银行贷款,群众集资的办法,将贫困人口较集中的化隆、循化、民和三县的5000多农业人口移民到土地肥沃的柴达木盆地进行定居安置,从而有效地保护了黄河上游的生态。
位于长江、黄河、澜沧江源头的玉树、果洛藏族自治州,近两年来,累计投资2亿多元,草原灭鼠面积达200多万亩,种草植树面积不断扩大,对分散在江河源头的1.3万多户牧民集中迁移到乡镇周围定居。并根据青海省人大制定的地方性法规,禁止在江河源头放牧、采沙金、挖中草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