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保要闻

立足省情 加强生态环境建设

来源: 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网   上传日期:2018-07-23   打印本文章   【字体】 大   中   小  
 
湖南省水利厅厅长       王孝忠
 
    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是,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生态环境得到改善,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为了实现这一重要目标,我们要立足湖南省情,大力加强生态环境建设。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人类社会生存的前提和基础。无论是物质文明,还是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都依赖于一定的生态环境。仅就物质文明而言,一切物质生产活动都不能长久地地违背生态平衡规律,否则就会受到客观规律的惩罚。例如,生物界从低等生物到高等生物,从低等动物到灵长类乃至人类,构成了生命进化和发展的链条,存在着复杂的相互依存关系,其中任何一个环节的消亡,都会影响到整个生命链条的生存。如果人类只图自己的一时之需,严重破坏生态环境,最后必将危及人类自身的生存。良好的生态环境,有利于最重要的生产力——劳动者的身心健康,增强人的创造性,提高劳动生产率,从而创造更多的财富。生态环境是构成社会生产力的重要内容,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破坏生态环境就是破坏生产力。只有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我们才有可能创造出一个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既惠及当代人,又惠及子孙后代。
    改革开放以来,我省生态环境建设成绩显著,但由于地理位置和自然条件的特殊性,生态环境状况整体恶化的趋势并未从根本上遏制。日趋恶化的生态状况,已成为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严重制约因素。归纳起来,我省的生态问题主要表现在“林”、“水”、“土”三个方面。在“林”的危机方面,主要表现为森林资源数量不足、质量呈下降趋势,中幼林、疏残林占绝大部分,整体生态功能已严重退化。全省每年有5万公顷有林地逆转为无林地、疏林地和灌木林地,5000多种高等植物中有88种已极为稀少,个别物种已濒临灭绝。我省经济正处于高速增长期,木材及其他林产品的需求量日益增加,对森林资源保护和发展形成巨大压力。在“水”的危机方面,主要表现为“水多、水少和水脏”,水资源丰富但分布不均,汛期降水集中,易形成洪涝灾害,1949年以来的54年中,我省发生大范围洪灾39次。与此同时,季节性缺水和区域性缺水普遍存在,大面积旱灾每年都有发生,年均受灾面积达433万亩,年均减产粮食6.8亿公斤。“四水”干支流和洞庭湖区水污染日趋严重,污染物排放总量居高不下,有机污染普遍,面源污染突出,污染类型多样,治理难度越来越大。在“土”的危机方面,主要表现为水土流失。我省的水土流失严重,目前全省水土流失面积为4.04万平方公里,占全省面积的18%,湘中红壤丘陵区、湘西武陵山区水土流失有进一步恶化的趋势;全省年均土壤侵蚀总量1.7亿吨,相当于损失5.3万公顷耕地表土,损失的氮、磷、钾数量相当于全省化肥使用量的2.4倍;因水土流失形成的低产田达700多万亩。
    上述省情表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迫切要求我们立足现实,采取正确的发展战略和有效的措施,遏止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尽快恢复良好的生态环境。
    树立全民环境保护与建设意识。要从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高度,来认识生态环境问题,提高全党和整个社会成员对于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的自觉性。普遍开展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教育,使全民认识创造良好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坚持专门队伍和群众参与相结合,充分发挥广大人民群众参与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的积极性;倡导绿色产业、绿色消费、生态城市、生态人居环境,促进人类与自然和谐共进,建立人与自然互利互生、和谐发展的新型关系。
    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以可持续发展理论为指导,以现代科学技术和社会文明为支撑,优化资源管理,提高资源开发利用效率,使整个经济发展由粗放型转向集约型,增强生态环境对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保障能力。遵循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生态效益相协调的原则,把生态环境建设与资源开发、产业结构调整、人民生活改善、社会文明进步等有机结合起来,形成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遵循统筹规划、突出重点、分步实施、协调动作的原则,生态环境建设是一项宏大的系统工程,要科学规划,分期推进,要紧紧围绕生态环境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坚持预防为主,保护优先,依靠科技进步和社会文明,协调好兴利与降弊之间的关系。统筹政府调控、社会共同参与和投资主体多元化相结合的原则,建立多种形式的多元化投入机制,多渠道筹措生态建设资金。统筹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结合的原则,把生态文明作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建设现代生态文化,全面加强与可持续发展相适应的精神文明建设和法律法规体系建设,不断提高国民的生态文明素质,为加快生态环境建设提供强有力的精神动力,努力发展生态环保型效益经济。重点抓好土地资源管理、环境污染防治、水利及水土保持等四个方面的工作:国土资源要坚持开发和节约并举,把节约放在首位,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最大限度地发挥国土资源效益;环境保护要着眼于人民在优美的生态环境中生产生活,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集中力量先行解决危害群众健康的突出问题;水利要继续坚持全面规划、统筹兼顾、标本兼治、综合治理的方针,兴利与除害结合、开源节流并重、防洪抗旱并举,下大气力解决洪旱灾害和水污染问题;水土保持工作要抓好预防监督、综合治理、生态修复、监测预报,争取早日实现山川秀美的宏伟目标。
    依法治理生态环境。要严格执行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切实改变生态环境建设中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和以权代法的状况;要按照“谁开发谁保护,谁破坏谁恢复,谁利用谁补偿”和“开发利用与保护增殖并重”的方针,认真保护生态环境,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加强生态环境建设;要切实加强环保法制建设,健全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方面的地方行政法规,严厉打击各类污染和破坏生态环境的违法犯罪行为,使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走上法制化轨道。

最近更新

微信 欢迎关注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