亮点工程(十一)---靠坝系建设富了的川掌沟
来源: 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网 上传日期:2018-07-23 打印本文章 【字体】 大 中 小黄河上中游管理局 孙太旻
川掌沟坝地
川掌沟是内蒙古自治区皇甫川流域最大支流十里长川上游段的统称,为准格尔旗海子塔镇所辖,总面积147km2,人口3381人,属于黄土高原砒砂岩地区“地球癌症”上的一个缩影。长期以来,由于流域地形破碎,植被稀疏,土壤疏松,生产条件差,群众收入低,生活十分贫困。
早在上个世纪60年代初期,这里就开始了在支毛沟修建小型淤地坝,治河造地,植树造林的建设活动。到1982年治理保存面积4.65 km2,仅占流域面积的32%,且措施分布零星,沟道工程多为分散布设,标准低,易水毁,效益差,群众仍处在极度贫困的状态。
1983年,川掌沟被列为国家重点治理流域,开始了集中、连续的综合治理,1986年黄河上中游管理局在此开始黄河中游治沟骨干工程试点,遵循“小多成群有骨干”原则,遂将川掌沟列为布设治沟骨干工程坝系建设的重点流域, 至此,川掌沟坡面及沟道的全面治理工作,便轰轰烈烈地开始。
通过近20年的综合治理,坡面治理累计124 km2,占总面积的84%,在支毛沟修建谷坊100多处,塘坝、淤地坝15座,治沟骨干工程及治河造地工程27座,动用土石方475 m3,控制水土流失面积132 km2,占流域总面积内89%,总库容达4413.4万m3。目前沟道坝系工程建设已形成了较完整的防御体系,并收到了明显效果。川掌沟流域的农民,也从沟道坝系建设得到了很大的实惠,并逐步走向了富裕。
川掌沟坝库
———拦泥淤地,蓄水灌溉效果明显。在一般年份降水情况下,可使控制区的全部径流泥沙流而不失,变害为利,起到蓄水灌溉拦泥淤地的作用,27座治沟骨干工程和治河造地工程,己淤出并投入耕种的坝地就有443.4 hm2,拦泥总量2051.2万m3, 每平方公里拦泥15.6万m3。
———提高了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通过沟道工程建设,整个坝系能够削减百年一遇洪峰流量,使整体抗洪能力大大增强,为保护下游农田及村庄发挥了重要作用。如1989年7月21日皇甫川流域降了特大暴雨,处在暴雨中心的川掌沟流域,平均降雨118.9 mm,暴雨频率为150年一遇,当时已建成的14座骨干工程和淤地坝等坝系工程,共拦蓄洪水593.22万m3,缓洪514.58万m3,削减洪量达89.7%。
———增加基本农田,提高土地利用率。初步形成支沟滞洪拦沙,主川、主沟淤地生产的格局,增加了以坝地为主的基本农田,提高了农作物单产,改善了土地利用结构。农林牧用地比例由1983年的1:0.45:0.46改变为目前的1:12:4.5,土地利用率由过去的16%提高到现在的79.3%。
———加快了脱贫致富,改善了群众生活。全流域粮食总产量由1982年的81.88万kg提高到目前374万kg,人均粮食由244kg增加到1100kg,人均收入由130元增加到2100元。80%的农户购买了农用三轮车、摩托车等。坝系建设大大改善了群众的生活条件。
———促进了坡耕地退耕还林还草,使流域生态环境发生了明显变化。目前,流域坡面、梁顶油松、沙棘集中连片郁闭成林,使原来的荒山秃岭得以治理,披上了绿装,植被度达75%以上,主沟及支沟库坝连环成基本农田。“农田下川、林草上山”的战略目标在川掌沟流域已初步实现。
坝地苗圃
几十年来,川掌沟流域水土流失治理坚持在实践中总结,在探索中前进,积累了丰富的坝系建设经验。
(一)坚持科学规划,合理布局。严格执行治沟骨干工程技术规范和实施细则,使流域综合治理工作逐步实现了规范化、标准化、制度化。特别在黄河上中游管理局的统一技术指导下,是他们在进行坝系规划时,先后组织30余名工程技术人员,实地勘测,选点定位,对川掌沟小流域进行了高起点的坝系规划,并提出了详实的规划报告,顺利地通过了上级领导及专家们的评估审定。建坝时间顺序和工程枢纽设计体现了两大特点,一是坚持以小流域为单元,进行坝系集中连续建设,使之在较短时间内形成规模;二是根据川掌沟土料丰富,石料缺乏和小流域洪峰量小等特点,工程枢纽设计采用土坝和放水洞"两大件",加大调洪库容而不修溢洪道,降低了工程造价。实现了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的坝系建设要求。
(二)加强领导,精心施工,勇于创新。为了确保工程建设质量,准格尔旗一开始就特别注重建立健全组织领导机构,严把质量关,确保建设资金落到实处,充分发挥投资效益。在工程建设上,针对当地具体条件,积极采用先进施工技术和科研成果,取得了良好效果。在该流域建成的27座治沟骨干工程中,21座是采用水坠法施工,大大缩短了工期,已建成的骨干工程中当年开工当年竣工达84%。由于治沟骨干工程控制流域面积小,放水设备容易定型预制和生产。在治沟骨干工程建设中,将涵卧管结构尺寸按照泄流量大小,进行工厂化生产,现场组装,这样既方便了施工,又提高了质量。十几年来运行正常,无一损坏。
(三)加强运行管理,实行以坝养坝。(1)分级管理,专人承包。工程竣工后均移交乡(镇)级组织进行管理,乡(镇)政府根据工程规模的大小,受益远近,采用个人承包、联户承包等多种形式进行管理。对于承包者实施"四优"原则,即工程附近居住者优先,有组织管理才能和事业责任感强者优先承包,对近期开发效益(主要是利用水源发展灌溉、养殖、解决人畜饮水和库区植树种草)较高的工程,优先借贷资金,技术优先指导,治安优先保护。并坚持执行"谁承包、谁维修、谁管护、谁受益"的政策。(2)坚持汛前检查,确保工程安全。每年汛前,各级领导会同水土保持主管部门对各个工程进行质量安全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努力将隐患处理在洪水到来之前。(3)明确管护职责。为了提高管护人员的责任心,与管护人员签订管护合同书,在解决管护人员报酬上,实行以坝养坝,或者把库区及取土场承包给管护人员植树种草作为报酬;或者就近划拨护坝专用田的办法进行养坝护坝;或者以收取灌溉水费,租赁水面发展养殖业的费用支付报酬。经过十多年的运用管理,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川掌沟流域目前正在以淤地坝坝系建设为突破口,进行农村经济产业结构调整。不久的将来,一个山川秀美、人民富裕,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绿色富民希望,将成为这个“地球癌症”上的一个新亮点。
流域坝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