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生态屏障
来源: 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网 上传日期:2018-07-23 打印本文章 【字体】 大 中 小 开篇的话 牧区水利、淤地坝建设、小水电代燃料生态保护工程被列为今年水利“三大亮点”工程,这是水利部党组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存,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大战略性举措。“三大亮点”工程的全面实施,对促进退耕还林还草、保护生态以及西部大开发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重大意义。
为了加强对“三大亮点”工程的宣传,本报派出三个采访组,历时近一个月,分别对牧区水利、淤地坝和小水电代燃料等三项工程进行了深入的采访。本报从今日起,推出“践行三个代表,推进可持续发展──‘三大亮点’工程纪行”系列报道,将记者在采访中的所见、所闻、所思奉献给读者。文章重点反映三项工程对生态恢复改善、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群众脱贫致富等方面产生的效果、作用,各地多年来开展三项工程取得的经验和做法,三项工程目前面临的问题以及基层领导和群众的呼声,以引起有关部门和社会的广泛关注。
“伐木丁丁,鸟鸣嘤嘤。出自幽谷,迁于乔木。”如果三千多年前的伐木者走到今天,一定吟唱不出这么优雅的诗句了。高高堆起的柴垛、烟熏火燎的场景以及渐渐消逝的绿色,在不断地描摹着生态环境日益恶化的景象。
“我从七八岁就上山砍柴,一直砍了近60年。附近的山砍光了,要跑很远的路去砍柴。”湖南汝城巷头村70多岁的王老汉搓搓手上的老茧对记者说起砍柴的不易。
一位村民指向不远处一片新绿的山地说,那山以前被砍得成了光秃秃的“和尚头”,一下大雨就暴发山洪和泥石流。
“砍树容易种树难”。国家实施以退耕还林为重点的大规模生态建设,有效遏制了陡坡开荒和森林过度采伐问题,但农村居民烧柴问题还没有彻底解决,森林滥砍乱伐现象依然存在。国务院批准全国“十五”期间年森林采伐限额为2.23亿立方米,其中农民烧柴限额为0.64亿立方米,而2001年全国农村居民实际消耗薪柴2.28亿立方米,大大超过了农民烧柴限额。就这样,在炊烟袅袅中,在伐木者伐树的轰鸣声中,一棵棵树失去生机。植被破坏、水土流失、洪水泛滥和土地的荒漠化正在向我们走来,严重威胁着防洪减灾、生态安全和社会经济发展。
专家指出,任何对自然界的肆意掠夺和破坏,都将直接威胁到人类自身的生存环境。整个工业文明,或者说现代文明,走过了一段把人与自然隔离和人统治自然的思想指导的历史,至今已走到全球性生态环境危机“烽烟四起”的地步,从“处处闻啼鸟”,陷入到“寂静的春天”。小水电专家李其道深有感触地说,要确保青山常在、草木葱茏,就必须从根本上解决农民的生活燃料问题,实施小水电代燃料工程是一条重要的途径。
湖南省郴州市汝城县的白沟村村民老何显然对电有着强烈的需求。为了解决一家人的用柴,这位退伍老兵到十几里甚至几十里以外的山上砍柴几乎是他每天的“必修课”。现在的日子好了,小水电代燃料电站建好后,他买了许多家用电器,他觉得自己的生活可以像城里人一样,小水电代燃料工程已经实实在在进驻了当地老百姓的心里。
有关负责人表示,作为“小水电代燃料”行业主管部门,水利部积极组织实施“小水电代燃料”工程,不仅必要,而且可行。对于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提高农村生产生活用电水平和农民生活质量,增加农民收入,推进农村和县域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开拓农村市场,扩大国内需求,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
据了解,根据党中央、国务院的指示精神,水利部广泛深入地开展了小水电代燃料生态保护工程的调查研究和规划工作,先后走访了2万多家农户,经过近两年的努力,全国886个县(市、区、旗)编制完成了县级《小水电代燃料生态保护工程规划》,25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编制完成了省级《小水电代燃料生态保护工程规划》。2002年10月,由水利部组织编制完成的《全国小水电代燃料生态保护工程规划》通过审查。2003年,在全国水利厅局长会议上,“小水电代燃料生态保护工程”被列为水利部“三大亮点”工程之一,加以重点实施。
水利部农村水电及电气化发展局局长程回洲指出,电是现代化的最根本标志,电气化也是当代农村最渴望实现的目标,实施小水电代燃料生态保护工程是有效解决山区农民生活燃料的途径之一。解决4口之家的生活燃料,按4年轮伐期计算,即可保护森林12~16亩。我国可开发小水电资源量非常丰富,可以充分发挥其优势,为解决农民燃料问题,促进以退耕还林为重点的大规模生态建设成果做出贡献。
资料显示,我国小水电资源非常丰富,居世界第一,主要分布在山区和丘陵山区,与需要代燃料的重点地区基本一致。小水电具有分散开发、就地供电、发供电成本低的特点,而且技术成熟,性能稳定可靠,在调整农村能源结构,解决农民燃料和农村能源问题时,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特别是我国西部地区水力资源丰富,开发程度仅为10.23%,农民人均用电量不足全国人均用量的30%,开发小水电具有明显优势。
在电气化建设过程中,一些地方小水电代燃料生态保护工程实践,已取得明显效果。四川九寨沟、黄龙寺等一些著名风景区和自然保护区成为“无烟区”。四川康定跑马山又恢复了青山绿水。湖南莽山林场实行天然林停采后,森工企业通过开发小水电实现了顺利转产。
“森林,也许你一辈子都不会见到,但是它却实实在在地改善着你的呼吸。”对于退耕还林,对于小水电代燃料生态保护工程,四川省茂县石鼓乡宗渠村的村民们有着更质朴、更直接的理解。1999年,朱镕基总理到这个村视察,看到乡亲们普遍不再砍柴,用小水电代柴,非常高兴,欣然为农民挥笔题词“农家乐”。如今这个题词高高地竖立在那里,与郁郁葱葱的林草植被、清澈翠绿的潺潺河水、干净整洁的农家小院相映生辉,为小水电代燃料见证未来。
作者:朱涛许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