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保要闻

亮点工程(十二)---淤地坝是残塬沟壑区聚宝盆

来源: 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网   上传日期:2018-07-23   打印本文章   【字体】 大   中   小  
---记康和沟流域淤地坝坝系建设
黄河上中游管理局 孙太旻
 
 
康和沟坝系农业
 
 
康和沟坝地庄稼
 
 
康和沟坝地经济作物
 
 
康和沟坝地核桃育苗
 
    每到秋天收获的季节,当你漫步在山西省汾西县康和沟流域时,就会不由自主地被满山的翠绿、瓜果的飘香、丰收的喜悦所感动。这就是靠淤地坝坝系建设而走向富裕的一个典范┄┄
康和沟流域位于山西省汾西县中部,是黄河二级支流,流域面积48.8 km2,其中水土流失面积38.79 km2,属典型的黄土残塬沟壑区。流域内梁峁起伏,沟壑纵横,境内沟道118条,沟整密度4.4km/km2,沟壑面积占75%。该流域包括永安、对竹两个镇的14个行政村,现有农户1420户,5920口人,人口密度121人/ km2,人均土地12.4亩,总耕地面积20320亩。多年来,坚持以沟道坝系建设为主要内容的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工作思路,走出了一条颇具特色沟道坝系建设成功之路。当地农民群众形象地称淤地坝是黄土残塬沟壑区的“聚宝盆”。
    ——实施科学规划,突出沟道治理
    康河沟在20多年的综合治理治理中,遵照“防治并重,治管结合, 因地制宜,统一规划,综合治理,除害兴利”的方针,通过实施科学规划,突出沟道治理,在认真总结以往治理经验的基础上,注重从上游到下游,从梁峁谷坡到沟底,以沟道工程带动坡面治理的科学配置,使淤地坝建设尽可能与振兴流域经济和农民脱贫致富结合起来,尽可能与国土整治、生态改善、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和水土流失综合防治结合起来,尽可能与缓洪减沙、淤地造田、蓄水利用和发展经济结合起来,收到了显著的效果。
    特别是,经过20世纪80年代初期的流域综合治理规划和90年后期的坝系建设科学规划。截止2001年底,康和沟流域已建成淤地坝429座,其中骨干坝7座,中小型淤地坝422座, 并在沟道中建设21座(处)的配套工程,淤成坝地337.7hm2, 年均拦蓄径流89.6万m3,拦蓄泥沙30.5万t。已形成了“小多成群有骨干坝”,联合运用增产增收的坝系工程,实现了对洪水泥沙的节节拦蓄,层层设防,有效控制。同时,还促进流域内发展基本农田13905亩,造林27105亩,种草4320亩。目前,康和沟流域有总耕地面积20320亩,粮食总产量432.63万kg,仅占总面积28% 的沟坝地,却生产着总产量65% 以上的粮食,人均粮食730多 kg,人均纯收入近千元。由于以沟坝地为主的基本农田面积的增加,使大部分泥沙能够就地拦蓄,不仅增强了土壤肥力, 大幅度提高了沟坝地产量,而且很好地解决了农民的基本口粮问题,促进了土地利用结构和农村产业结构的合理调整,进一步推动了流域内退耕还林还草步伐,有效地改善了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已初步形成了山顶乔灌戴帽,山坡果树缠腰,沟底坝地成片的“垣、坡、沟”三位一体综合治理的喜人局面。
    ——调整产业结构,促进经济发展
    通过坝系建设,使昔日的荒沟、乱石滩,如今是一眼望不到边的层层坝地。流域坝系的建设,不仅为保障大面积的植被恢复创造了条件,而且调整了土地利用结构和农村产业结构,改变了单一的农业生产方式,发展多种经营,有效地促进了经济发展。由于坝地具有土肥、墒好、产量高的特点,因此,在农业生产和流域经济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多年来,流域内在经济效益不断增长的同时,生态效益和水土保持效益也有显著的提高。如流域内独堆村农民郭有玉一家5口,承包了不足10 hm2的一条支毛沟,打淤地坝5座,建成41亩沟坝地种植经济作物和栽葡萄,在山顶上种了核桃树30亩,山坡上栽植油松、槐树、杨树等70多亩,不仅实现了满沟的翠绿,而且年均收入都在3万元以上。
    ——实施优惠政策,积累管护经验
    首先是流域内通过集中连片治理,山、水、林、田、路、建筑物配套实施,基本上实现了洪水泥沙不出沟,农林粮果大丰收。在沟道内科学地修建骨干坝,控制上游洪水,使沟坝地在出现较大洪水时不毁坏,保证了沟坝地的安全生产,增强了农民发展沟坝地的积极性。
    其次是制定相应的优惠政策,使农民在发展沟坝地中得到实惠。为了鼓励和支持广大农民有计划地合理开发沟壑河滩,建设沟坝地,发展坝系农业,县政府制定了相应的优惠政策,鼓励开发。凡在规划范围内新建的沟坝地,谁造归谁有,允许继承和转让,从受益起,15年不定产、不提留、不征粮、不纳税。如塔上村村民郭保林在李高沟新建的骨干坝,使上游洪水得到控制后,自筹资金3万元在下游打淤地坝2座,当年即造沟坝地15亩,第二年种植玉米后收获1万余斤。为了给沟坝地发展奠定基础,从1985年起,各村普遍建立了发展基金,规定每个农业人口每年提留1元,每亩沟坝地根据等级,提留3-5元,乡村企业每年在留利中提留1%资金,统一作为沟坝地发展基金,使坝地建设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第三是强化管理。发展坝系农业重在开发,但关键是管理。农村实行责任制后,由于多年没有相应的管理办法,大部分沟坝地年久失修,蓄水防洪能力降低,产量大幅度下降。针对这一情况,县政府及时出台了沟坝地管理办法,根据“统分结合,双层经营”的特点,在户包经营的基础上,强化了对沟坝地的统一管理,使全县沟坝地的平均亩产由原来的300 kg左右提高到500 kg以上。其具体做法为:一是严禁非生产农业用地。把沟坝地列为一类基本农田,以村逐块建档严格保护,明确村民只有开发利用的义务,没有半点损坏的权力,坚决禁止占用沟坝地建房和搞非农业生产。二是分等作价,保本保值。以村为单位,按沟坝地的质量、产量和工程设施,分为五等,分别作价写入承包合同,一年一检查,三年一评议。维持原价者不奖不罚,肥力上升或面积加大者奖励,肥力下降或面积减少者受罚,并限期改善,否则收回承包权。三是建立专用帐户管理沟坝地发展岁修基金。沟坝地岁修基金,由村委会统一管理使用,主要用于造地、维修补助,奖励和配套工程投资。
    康和沟流域淤地坝坝系建设的实践,为黄土高原地区大规模开展淤地坝建设提供了很好的借鉴经验。我们期待着有更多的水土流失小流域能像康和沟流域一样,走坝系建设促进经济发展的成功之路。

最近更新

微信 欢迎关注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