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淤地坝 夯实小康路
来源: 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网 上传日期:2018-07-23 打印本文章 【字体】 大 中 小在甘肃,一位村支书曾骑着毛驴,赶几十里山路找到县水保局,代表全村群众极力要求给自己村建坝。去年一年,仅宁夏西吉县人大、政协收到要求打坝的提案、议案就多达30件——
2003年9月23日
到过西部的人,特别是到过黄土高原的人都能理解,贫穷和富裕在这儿无异于一道难以逾越的天堑。
然而,如今这里的一切都在悄然改变,淤地坝让人们找到了一条通途。也因此,人们要求进行淤地坝建设的呼声越来越高。
前不久,在甘肃省定西县采访时,定西行署专员武文斌介绍定西人民在淤地坝建设中发扬“领导苦抓、社会苦帮、群众苦干”的“三苦”精神,给记者留下的印象颇深。“三苦”精神在定西花岔小流域坝系工程建设中得到了很好印证。该流域的青岚乡大坪村村支书冉志功被当地百姓称为淤地坝建设的功臣。冉志功今年68岁,据当地村民介绍,他在担任村支书的34年间,带领乡亲们进行淤地坝建设,历经艰辛,矢志不改。因为他排行老三,人们敬称他“冉三爷”。退任已5年的冉三爷,今年又重新上了岗,记者在他80年代修的一座淤地坝前见到了他。说起为什么又重新当上了村支书,冉三爷很是自豪,今年村里开始了建设小康村的计划,淤地坝建设是其中一项重要的内容,村里其他人没有建坝的经验,不敢担这个担子,只好把他又请了出来。记者问他有没有信心干好,冉三爷指着不远处一座正在建设的淤地坝说,那座坝是20年前他想修没有修成的,现在技术好了,“都能修成”。冉三爷详细介绍了这座正在修建的淤地坝,他还计划在新坝的附近修40座日光大棚,再发展养殖、加工等。到时候,每家就有了3座大棚,“日子就好过了”,冉三爷的脸上满是笑容和期待。
不只冉三爷对淤地坝建设充满了期待,记者在陕甘宁三省(自治区)一路采访,不时能感受到人们对淤地坝建设的渴望。这里面有基层水保工作者,有乡村干部,有普通农民和各级政府官员。在甘肃省,环县演武乡的一位村支书曾骑着毛驴,赶几十里山路找到县水保局,代表全村群众极力要求给自己村建坝。特别是水利部将淤地坝建设列为“三大亮点工程”后,黄土高原地区的广大农民群众欢欣鼓舞,奔走相告。
一时间,淤地坝建设已成为黄土高原地区农民群众议论的焦点、工作的中心和致富的希望。淤地坝建设同时也得到了各级地方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据统计,去年一年,仅宁夏西吉县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收到要求打坝的提案、议案就多达30件。各级政府还纷纷加大了技术培训力度,制定优惠政策,采取有效措施,确保淤地坝建设的顺利实施。
群众的热情如此高涨,黄土高原地区究竟能建多少淤地坝呢?专家介绍说,黄土高原淤地坝建设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尤其是多沙粗沙区,地形破碎,沟壑纵横,为淤地坝的发展提供了基本的条件。仅在黄河中游河龙区间12.1万平方公里范围内,就有大小沟道8万多条,这些沟道一般都有建坝条件,绝大部分沟道还没有形成完整的坝系,可以大规模开展淤地坝建设。据统计,黄土高原区今后尚可新建控制性的治沟骨干工程2万多座,新建淤地坝13万座。这些淤地坝工程建成后,将会在黄土高原区形成以小流域为单元,以水土保持治沟骨干工程为骨架,大、中、小淤地坝相配套,拦、排、蓄相结合的完整的沟道坝群防护体系。
在黄土高原地区进行如此大规模的淤地坝建设,怎样保证工程质量呢?专家介绍说,淤地坝建设经过几十年不断的试验、示范、探索、总结,积累了丰富的经验,黄土高原地区目前已形成了《水坠坝筑坝技术规范》《水土保持治沟骨干工程暂行技术规范》等完整的淤地坝建设技术规程;坝系相对稳定理论、淤地坝CAD辅助设计、水坠坝筑坝和其他筑坝技术等成果的应用和推广,为淤地坝规划、设计和施工监理解决了一些技术难题,广大群众基本上掌握了碾压坝、水坠坝等修筑技术;“3S”等先进技术的普遍应用,使骨干坝和淤地坝相配套技术不断完善,可有效地保证淤地坝建设的科学化和规范化进程。记者在延安市水利水土保持局了解到,该市现有从事水土保持的专业技术人员500多名,其中,具有中高级职称的专业技术人员230多人。在长期实践中,各地还锻炼造就了一大批农民技术人员,成为治沟打坝的生力军。
不仅如此,黄土高原地区还有丰富的建设资源。专家介绍说,黄土高原地区土层深厚,有良好的筑坝材料,可以就地取材,降低工程造价。加之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全面推行和退耕还林还草政策的深入落实,为淤地坝建设提供了巨大的剩余劳动力市场。所有这些,都将为黄土高原地区开展大规模淤地坝建设提供可靠的物质和劳动力资源。
天时、地利、人和,通过采访,记者深深感到,承载了人们太多美好生活渴望的淤地坝建设到了真正实施的时刻了。
作者:陈翌爽 冷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