亮点工程亮陇东
来源: 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网 上传日期:2018-07-23 打印本文章 【字体】 大 中 小——甘肃省庆阳市淤地坝建设记实
黄河上中游管理局 孙太旻 记者 刘自国
庆阳南小河沟坝地稻田
庆阳综合治理小流域
雨天中的庆阳小崆洞沟骨干坝
在毛乌素沙漠的南沿,大自然鬼斧神工地造就出了一片古老而神奇的高原,这片高原在世界上黄土层堆积最厚、面积最大、保存最完整;这片高原气候干燥,河流稀少,水贵如油;这里的人们勤劳勇敢、智慧善良,他们用一双双粗糙的大手,在高原的千沟万壑间筑起了数千座土坝,他们的汗水,汇起了高原上一座座碧波荡漾的高原平湖。一座库坝引出了一片绿洲,一片绿洲带来一片希望。这就是靠淤地坝建设逐步走向富裕的陇东高原——庆阳。
在一个秋风送爽、瓜果飘香的季节,我们“高原新传说”采访组一行七人,冒雨走访了庆阳市的小流域综合治理和淤地坝建设。接待我们的是一位曾当过宣传部长,现任庆阳市水土保持管理局副局长、庆阳市世行水保项目办公室主任的倪礼博同志。采访中倪礼博副局长高兴地告诉我们:2003年水利部将黄土高原淤地坝建设列为三大“亮点工程”之首。消息传到庆阳,广大干部群众无不欢欣鼓舞,一个个要求建坝的报告送到了县长们的案头;一份份要求打坝的建议书列入了市、县人大、政协的提案。在黄河上中游管理局的统一安排部署下,市、县水保部门放弃了春节的休假,对全市的山山水水进行全面普查,并提出了坝系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计划在33000条大小支沟中,建坝10376座,其中骨干坝2045座,淤地坝8331座。目前,淤地坝建设规划已通过上级组织的专家审查,并纳入了黄土高原地区淤地坝建设总体部署。
庆阳市位于甘肃省东部,西北毗连毛乌素沙漠,东南偎依子午岭林区。这片土层厚达数百米的黄土高原,曾经孕育过华夏古老的农耕文化。千百年来,历经大自然的风雨摧残和人类的掠夺式开发,使这片美丽富饶的高原如今已变得千沟万壑、支离破碎。
采访中我们了解到,庆阳在全市27119 km 2的总土地面积中,水土流失面积高达23637.47 km2,占总面积的87.2%。其中粗沙多沙区面积1045 km2,是甘肃省唯一的粗沙区和高强度侵蚀区。这里沟壑密度2.2km/km2,沟壑面积占总面积的40%以上。长度在500m以上的支毛沟有33000多条。平均侵蚀模数6188T/km2,最高的达10000T/km2以上。每年有1.64亿t泥沙从这里涌入黄河,严重的水土流失已成为当地经济发展最主要的制约因素。
就在这块贫瘠的土地上,养育着251万勤劳智慧的庆阳人民,他们在严酷的自然条件下顽强地生存着。早在20世纪30年代,陕甘宁边区政府就组织开展了群众性的水土保持工作。新中国成立以后,水土保持工作逐步深化,由小规模的分散治理到大规模集中治理;由传统的土法治理到以小流域为单元的科学规划治理。1994年,庆阳市引进世界银行贷款,开始了集生态建设和经济建设为一体的水土资源深层次治理开发,使全市的水土保持工作步入了快车道。截至2002年底,全市共完成治理面积7720.76 km2, 其中已建成治沟骨干坝118座,淤地坝97座。淤地1.2万亩,灌溉12万亩,保护农田2.3万亩,并解决了当地的人畜饮水问题。平均治理程度由1990年的不足20%,提高到了目前的35.1%。
长期的水土保持实践,使庆阳市的干部、群众和广大水土保持科技工作者逐步认识到,修建沟道拦蓄工程,对于开发利用水土资源,保护坡面治理成果,提高治理效益有不可替补的重大作用。它不仅能控制水土流失、拦泥蓄水、防洪减沙、稳定沟坡、防止沟床下切、抬高侵蚀基点,涵养水源、改善生态环境,还可以淤地造田、扩大耕地面积、灌溉农田、开展水面养殖;又可以以坝代路、改善山区交通,发展旅游业。在上级业务部门的指导和支持下,庆阳人民几十年坚持不懈,由小到大,由单坝到坝系,由试点到全市推广,走出了一条以沟道坝系建设为根本切入点、综合治理水土流失的成功之路。
科学规划,合理布局、优化设计是骨干坝、淤地坝建设的基础。庆阳市在几十年的淤地坝建设中,始终抓住了这一首要环节。无论是单坝,还是坝系,从最初的选址,他们全部实行现场实测。广大水保技术人员不畏严寒酷暑、不怕山大沟深,扛着仪器,带着干粮,下深沟,爬高山现场测量,实地调绘,力求使每一座单坝,每一条坝系都能达到优化设计的标准。
百年大计,质量第一。搞好骨干坝、淤地坝建设的施工管理是保证工程质量,提高工程效益的根本。庆阳市在上世纪80年代建设骨干坝、淤地坝初期,就以施工资质认证为依据,择优选择具有施工资质条件、施工业绩好、技术力量强的工程建筑队伍承包施工。随着"三项制度"改革的实施,庆阳市在施工管理中严格地执行了项目法人制、工程招标投标制和工程监理制,使骨干坝、淤地坝建设的施工管理逐步步入了科学化、标准化、规范化的轨道。
为了充分发挥淤地坝的综合效益,庆阳市逐步将淤地坝建设成果使用权采取公开拍卖、承包、租赁等方式,搞活经营权,明确所有权、使用权,积极推行"谁承包、谁管理、谁受益"的新机制,使淤地坝建设发挥了巨大的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
庆阳市的环县七里沟坝系,流域总面积58.1 km2,目前共兴建骨干坝6座,淤地坝9座,总库容1230万m3,拦泥873.8万吨,现已淤地1200亩,开发利用780亩,发展灌溉面积1000亩,解决了4个行政村6000人、25000头家畜的饮水问题,并为下游油田生产区、建筑公司等工矿企业提供了水源。
庆城县崭山湾骨干坝1989年竣工,设计总库容54.75万m3。受益群众80户,380人。竣工后群众将坝后的烂泥滩开发为基本农田,利用库坝水源和离县城近的市场优势,种草莓30亩,平均每亩年可收入3000元;蔬菜258亩,亩均收入2000元,加上经济林果,总收入达63.84万元,户均增收7980元,人均1680元。该流域农民张正儒有坝地3亩左右,仅靠种菜每亩一年就可收入5000-6000元。
宁县周郭骨干坝,控制面积9 km2,库容96万m3,1999年建成之后,就起到了很好的拦沙、淤地、调洪作用。截止目前,坝库内已蓄水养鱼11万尾,灌溉塬面果园450亩,解决了坝区周边2000多人及1000多头大家畜的饮水问题,并且实现了植被恢复、山清水秀、气候宜人,生态环境、经济工作、社会事业得到了持续协调的发展。
一座座骨干坝,像一颗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庆阳大地的沟沟壑壑,滋润着每片干渴的土地。靠淤地坝建设逐步走上富裕的庆阳人民,更加期待“亮点工程”再次给他们带来的恩赐和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