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称塔河下游生态脆弱区植被恢复速度惊人
来源: 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网 上传日期:2018-07-23 打印本文章 【字体】 大 中 小2003年11月10日
本站新疆库尔勒特11月10日讯 植被衰退、土地盐碱化、沙尘肆虐、少雨干旱、沙进人退,一直是塔里木河下游生态环境恶化的代名词,然而现在这个中国最典型干旱地区却出现了降水量、空气湿度增多和沙尘暴、浮尘天气减少的“两多两少”的罕有气候现象,这里的生态正在经历着一场 “革命性”的“逆转”,生态脆弱区植被恢复速度惊人。此间有关专家指出,地处塔河下游的若羌县的现实和未来是塔河生态恢复的缩影和佐证。
若羌县环保局的一份自1955年至2002年的气象信息统计数据,让人欣喜的看到了塔河下游生态正在发生着这场气候的“革命”。与解放初的1955年相比,沙尘暴这种恶劣的气候现象发生的次数减少了三分之二多;浮尘天气只占过去的十分之一,冬季气温上升的将近7度,空气湿度则增加了百分之十,年降雨量增长了近5倍。这一气候现象印证了国际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国家气象局及众多专家通过科学分析,得出的我国西北气候可能处在一个世纪性的暖湿转型期的推测。
针对气候变暖变湿,新疆自然生态研究专家胡汝骥说,这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其中全球变暖的宏观影响和新疆独特的地形是两个很重要的因素。全球变暖不仅使地处干旱区域的新疆呈现了与全球一致的趋势,更趋动了复杂的水循环变化。大量海洋水汽输送到大陆北方,遇到新疆的"三山夹两盆"地形后,就形成了大量的降雨。
气候的转型直接影响到塔河下游的生态恢复。若羌县林业局岳恩宏局长介绍说:目前若羌县共有天然林169万亩、防护林9000亩、新种红枣5600亩,伴随着5次向塔河下游输水以及降水量的明显增加,塔河两岸一公里左右的胡杨林及各种衍生植物明显返青,县域农村红枣生态经济林成活率已达100%,边缘盐碱地植树成活率也较以往有了明显提高。
若羌县环保局刘兆松局长指出,由于降水量、空气湿度的增高,以及塔河5次应急输水和今年车尔臣河洪峰进入台特玛湖,现在已经在湖区形成了130平方公里的水域面积,水位一直保持在1米左右。这些因素导致了塔河下游生态明显好转,台特玛湖区湿地芦苇开始复苏,各种植物开始生长,湖水里出现了车尔臣河的“大头鱼”和博斯腾湖的“五道黑鱼”,岸边随时可以看到黄鸭、鸬鹚、麻雁成群游弋水中;胡杨林内对生态变化有着特殊敏锐感的马鹿、塔里木兔、野猪、颚喉羚、赤狐等野生动物又在林中重现了矫健的踪迹。
有关专家指出,种种迹象表明:若羌县的现实和未来是塔河生态恢复的一个缩影和有力佐证。新疆正在经历的暖湿气候在南疆反映尤其突出,塔河下游这个极端干旱区在自然和人为的双重积极影响下,可以说生态脆弱区植被恢复的简直惊人。
作者:王学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