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保要闻

用新观念搞好水保生态建设

来源: 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网   上传日期:2018-07-23   打印本文章   【字体】 大   中   小  
 
甘肃省副省长  贠小苏
 
  甘肃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坚持“预防为主,全面规划,综合治理,因地制宜,加强管理,注重效益”的工作方针,结合省情,依靠科技,突出重点,以梯田建设为基础,集雨节灌相配套,稳步推进退耕还林还草;以多沙粗沙区治理为重点,建设沟道淤地坝,减少入黄泥沙;坚持一手抓监督,一手抓治理,以小流域为单元,合理安排山、水、田、林、路,防止人为水土流失;以科技为先导,效益为中心,依靠科技进步,不断提高综合治理水平,走出了一条适合甘肃省情的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路子。特别是近两年,水保生态建设步伐加快,据统计,2001年以来,共完成水土流失治理面积4523.9平方公里,其中新修梯田213.51万亩,营造水土保持林210.03万亩,经济林果82.67万亩,种草134.61万亩,实施封禁治理33.14万亩,建成治沟骨干工程55座,兴建各类小型拦蓄工程10228座(处)。
  今后一个时期,我们将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按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和新的治水思路,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理念,从实际出发,突出重点,充分发挥生态环境的自我修复能力,加快我省水土流失防治步伐,实现水土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支撑和保障。近期将重点抓好以下工作:一、坚定不移地抓好梯田建设和梯田开发。
  实践证明,以梯田为主的基本农田是实行产业结构调整,实施退耕还林还草,建立和发展优质、高产、高效生态农业的基础和保证。在梯田建设中,我们要继续坚持以往的好经验、好做法,集中统一建设,提高技术含量,实行综合治理。在工程施工中,要进一步加大人机结合力度,推广先进实用技术,努力做到“三有”“五定”“一落实”,即有规划图、施工图、竣工图,定位、定片、定点、定块、定量,施工机具及劳力落实,严把梯田建设质量关。在治理和开发过程中,要把梯田建设和发展高效农业结合起来,同小流域综合治理结合起来,同退耕还林还草结合起来,同扶贫开发结合起来,把以梯田建设为基础的综合治理和开发作为一项系统工程来抓。
  二、继续坚持综合治理的建设原则,建设一批高效能的生态小流域工程。以小流域为单元,实行综合治理,是黄土高原数十年治理实践的成果,既符合自然规律,又符合经济规律,是一条防治水土流失、建设生态农业的好路子。我们要坚定不移,始终坚持。长期以来,我省在小流域治理方面不断吸取教训、总结经验,总结和探索出了一些成功的经验,创建了一批具有示范效益的样板工程,带动了区域经济的发展和生态的良性循环,我们要大力推广黄河试点流域和省列百条示范流域建设的成功经验、治理模式、开发路子,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深化和发展,不断丰富小流域治理的内涵。
  三、坚持人与自然和谐的理念,抓好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工作。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高速发展,为了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面临着新形势和新要求,水利部党组在认真总结我国几十年水土流失防治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依靠生态的自我修复能力,加快水土流失治理的新思路。这一新思路,也完全符合我省的实际。甘肃省水土流失治理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是,在当前新形势下,仅仅依靠人工治理,已无法满足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对水土保持生态工程建设的要求,依靠生态的自我修复能力,通过加强封山育林(草)保护措施,可以大面积改善生态,增加植被覆盖度,降低治理成本,加快我省水土保持生态工程的建设步伐。因此我们要正确认识和处理人与自然、经济社会发展与保护生态环境的辩证关系,坚持资源开发与保护生态环境相结合,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做到以良好的生态系统保障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在轻度流失区,要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控制人对自然的过度干扰、索取和侵害,依靠生态的自我修复能力,提高植被覆盖度,进一步减轻水土流失危害。在生态脆弱区,要通过封山禁牧、轮牧、休牧,舍饲养畜,保障生态用水,使生态休养生息,促进植被恢复,加快水土流失防治步伐。要从解决群众关心的实际问题入手,加快基本农田、水利基础设施、牧区水利建设,着力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发展集约高效农牧业,增加农牧民的经济收入,实现“小开发、大保护”;发展沼气和以电代柴,实施生态移民,确保群众安居乐业和社会稳定,为生态自我修复创造条件,促进大面积生态自我修复。要抓住当前国家开展退耕还林、退牧还草等重大生态建设项目的有利机遇,强化管护,把人工治理与自然修复有机结合起来,宜治则治,宜封则封,使大面积的生态环境得到快速改善。
  四、加强水保监督执法,依法防治水土流失。从整个黄河流域乃至全省来看,我省的水土保持监督执法还没有从根本上遏制住人为造成新的水土流失的发生和发展。为此,我们要进一步加强《水土保持法》及其配套法规的宣传,通过宣传不断提高全社会防治水土流失、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和法制观念。进一步完善水土保持法律法规体系,加大预防监督力度,把治理成果的管护和生态修复区的保护纳入预防监督工作,坚决查处破坏水土资源案件。以落实“三同时”制度为重点,严把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审批关,严格执行水土保持设施竣工验收制度;加强与规范水土保持设施补偿费和水土流失防治费的征收与管理;要发挥新闻媒体、广大群众的监督作用,加强宣传教育,增强全民的法制观念和水土保持意识,创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和执法环境。坚持一手抓监督,一手抓治理,不断加大执法力度,充分运用法律武器,加强对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的编报和审批,以查处重大违法案件为突破口,推动整个水土流失预防监督工作的开展,逐步走上依法防治水土流失的轨道。以省政府公告的“三区”为依据,重点监督,重点保护,重点治理,因地制宜,分区施治。
  五、切实抓好黄土高原淤地坝建设。淤地坝是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促进农民增收、减少入黄泥沙的一项重要措施。党中央、国务院对淤地坝建设高度重视,水利部党组对此项工作也非常重视,把黄土高原淤地坝建设作为今年水利工作的“三大亮点”之一。因此,我们必须切实把这项工作抓紧、抓实、抓好,在全省淤地坝建设规划的基础上,积极开展勘测设计等前期工作,按坝系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按单坝进行初步设计,搞好项目储备,为今后全面开工建设做好准备。要在认真总结过去成功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开展淤地坝建管体制、运行机制和产权制度改革等方面的调查研究,出台相关政策与办法,确保工程顺利实施。
作者:贠小苏

最近更新

微信 欢迎关注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