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上半年陕西省无定河流域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建设工程成效显著
来源: 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网 上传日期:2018-07-23 打印本文章 【字体】 大 中 小 今年上半年,陕西省水土保持局认真贯彻 “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建设工程工作会议”精神,求真务实,开拓创新,真抓实干,推动无定河流域水土保持重点建设工程取得了新的成绩。
截止6月底,七个项目区共完成水土流失治理面积133.98 平方公里,占全年计划任务的60%。其中完成基本农田1044公顷,营造水保林5502公顷,经果林1536公顷,水土保持种草2592公顷,封禁治理2724公顷。累计投入工日239万个,移动土石方781.87万立方米。实现了时间过半,任务过半的目标。
一、适应新形势,理清大思路,明确治理方向和重点
在我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时期,无定河流域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工程建设如何把握机遇,加快发展,是值得我们各级认真思考的重大问题。为此陕西省于岁末年初,召集7个项目区业务部门负责人,召开了无定河流域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建设工作座谈会。在全面总结2003年无定河流域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建设工作取得的成绩和经验的基础上,着重分析了当前的形势和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研究部署了2004年的无定河流域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建设工作,进一步确定了主攻方向,明确了工作重点,制定了工作措施。项目区市、县认真贯彻落实会议精神,进一步总结经验,理清思路,强化措施,狠抓落实,加快了治理速度。
二、坚持高标准,加大督查力度,确保工作顺利开展
为了全面掌握全省无定河流域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建设工程进展情况和存在的问题,总结经验,促进无定河流域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建设工程建设再上新台阶。春节刚过,陕西省水土保持局抽调生态建设处、规划资金处、科技处与榆林市水保主管部门组成工作组,分赴7个项目县,对项目区2003年度治理工作进行了检查验收。并依照省上制定的《陕西省无定河流域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建设工程2003年度检查验收办法》,从工程建设的质量和数量、经费管理和使用、水保监督执法状况、技术服务、组织领导和内业管理等方面进行量化考评。其中子洲、绥德等县2003年防治工作领导重视、措施得力、成效显著,被评为优秀。检查验收之后,陕西省水土保持局将检查验收和考评的结果及时向项目区市、县业务部门进行了通报。
三、抓好典型,带动全面,努力打造精品工程
2004年,陕西省在治理中结合各地实际情况,继续深入探索,努力创新,以建设更加优质、高效的样板工程为目标,力求每个项目区都形成具有推广价值的治理模式。同时,进一步加强面上的综合治理工作,把先进治理模式的推广作为推进工程整体水平上台阶的重要突破口。省上要求各县在全面完成治理任务的基础上,重点狠抓2—3条精品示范流域。不仅要求推广本县好的治理模式,而且提倡推广外县好的模式,加强交流学习,不断提高面上治理水平。
各县区按照规模化发展的思路,对已经确定的精品示范流域,在巩固、提高的前提下,进一步扩大规模,配套措施,提高质量。一是抓规模建设,提高综合示范水平。绥德县采取部门联动,资金集中,重点突破,全面推进的办法,全力狠抓韭园乡刘家坪、吴家畔两条流域的治理,动用推土机32台,装载机8台,上劳1000多人,艰苦奋战一个月,新修集中连片高标准水平梯田2000亩,退耕整地造林6000亩,补栽杏、桑苗木6000亩,新建补修小型淤地坝5座,新建300立方米蓄水池1个,建成集水面积2000平方米的集雨场6个,在治理区70公里的道路两侧栽植侧柏120万株,使这两条流域和龙湾治理区连成一片,基本形成了百平方公里综合示范区。二是抓水利设施配套,提高水资源的有效利用。陕西省无定河流域干旱长期困扰着农、林、牧各业的稳定发展。因此,能否充分合理利用好水资源,有效地解决项目区干旱缺水问题是项目区建设的关键。今年,子洲县在突出道路建设的同时,在佛殿堂示范点完工了球形硬化集雨场工程,新建了可蓄水100立方米的2号蓄水池,基本解决了该示范点所有树苗的灌溉问题。同时,大力推广高科技节水灌溉技术,靖边县从3月初开始,集中推土机、挖掘机24台、机动三轮30辆、大型水车5辆、钻机6台,在海则滩、席季滩两条流域展开会战,打深井6眼,平整土地800亩,移动土方1.6万立方米,水地改土300多亩,采取覆膜、浇水措施,集中连片营造长青生态林3700亩,在杨家海则至白城则20公里的公路两侧栽植油松2.4万株,优良品种的引进、科学技术的推广和节水措施的应用,整个重点工程建设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三是加强施工组织管理,提高工程质量。横山县动用推土机4台,上劳100多人,大战50多天,在元坪流域红石峁治理点新修排宽20多米的高标准水平梯田330亩,造林1300亩,种草1800亩,修通道路6公里,加固淤地坝2座。他们学习推广天水经验,和李界沟流域李家洼、柴兴梁、石窑则三个村签订栽树合同,日上劳200多人,动用拉水三轮15辆,在水平梯田边埂上栽植侧柏2.3万株、在东门沟两侧栽侧柏2万株,使一个城郊型的水保生态绿化点初步成型。米脂县上推土机3台、装载机5台,动员劳力500多人,重点在张塔、冯渠流域开展治理,除了完成去年的补苗工作外,新修基本农田200亩,栽植经济林1000亩,整地营造乔木林和水保林2800亩,各项措施的标准质量明显提高。
四、加强科技示范推广工作,提高项目的科技含量
陕西省无定河流域新一期国家重点水土保持项目实施以来,各县区把新技术引进推广作为发展区域经济,促进农民增收,加快重点工程建设的重要内容,积极引进优良品种,推广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不断增加项目实施的科技含量。主要采取了以下三条措施:一是加大投资力度。靖边县农业局、重点办、县农业综合开发办、市农科所和县科技局拿出156万元,联合为海则滩村40户农民建起面积为20亩的40座蔬菜大棚,平整土地800亩,修通道路4公里,栽植元柏1500株,新打配套深井4眼。二是积极引进新品种。上半年子洲县在楼坪流域高土焉乡土焉头村和瓜园则湾流域的陈家沟村引进了大明绿豆、“ 新火花”、“一朵花”向日葵、“籽花白”洋芋、“哲蓖4号”蓖麻等新品种,采用大垄沟地膜覆盖种植,配套节水灌溉设施,建成了面积为3000亩的科学种植示范园。靖边县引进栽植美国大西洋脱毒马铃薯、美国红堤新华1号葡萄120亩。横山县重点办协助赵石畔镇郭家湾村农民石存文,从东北引进白绒山羊60只,一年收入可达4万元。三是开展试验研究。靖边县海则滩治沙示范基地总面积1.1万亩,分封禁区、沙生植物园区、牧业区和苗木营造四个区,引进试验了107种植物品种,试种成功的50多种,为防沙治沙探索出一条捷径。榆林市水保重点办和市水土保持研究所在绥德县满堂川、韭园乡5个村7座淤地坝上进行了沙棘护坡试验,同时计划在项目区开展地埂生物化推广工作。
五、创新机制,锐意改革,各项管理工作成效显著
今年,陕西省水土保持局把建立和推行先进科学管理制度,作为重点工程建设的重要内容,要求各县区以积极的态度,改革创新的精神,全面实现工程建设管理机制的转变。一是为加强和规范全省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建设工程无定河项目管理,确保工程质量,提高投资效益,依据国家基本建设有关规定,结合水土保持工作特点,制定了《陕西省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建设工程无定河项目管理办法》,明确了工程立项与报批程序、工程实施与管护、资金使用与管理、科技宣传、档案管理与检查验收等内容。二是根据水利部和财政部对工程建设的要求,省上及时下发了《关于加强全省无定河流域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工程建设管理的通知》,要求各项目县(区)要进一步充实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工程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人员,明确职责,规范文档和技术资料的管理,统一配备必要的电脑、绘图仪、扫描仪、投影仪、复印机、传真机、数码摄像机、照相机等先进的办公设施,确保工作顺利开展。省上还举办了项目市、县30多名领导和业务干部参加的业务技术培训班,市、县(区)两级也加强业务人员培训,加大宣传力度,注重治理进度和信息情况的报送,确保新项目管理的规范。三是积极推行“五制”。榆阳区在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工程建设示范区全面推行了工程建设领导和技术人员负责制、国家全额投资工程招投标制、单项工程建设合同制、资金使用报账制、治理成果产权确认制等五项制度,在全省水土保持重点工程建设的管理改革上迈出了可喜的一步,加快了陕西省重点工程管理改革的步伐。四是在造林中实行工程化管理。子洲、绥德等县采取苗木、栽植、管护一条龙服务,大大提高了造林成活率。
下半年,陕西省开展无定河流域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工程建设将按照年初的计划安排,强化领导,精心组织,狠抓落实,采取有效措施,确保完成全年各项工作任务。重点抓好以下几项工作。一是强化领导,督促检查,全面推进无定河流域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建设工作健康发展,确保完成全年治理任务。二是狠抓精品示范。创办精品流域23条,典型示范工程21处。三是召开无定河流域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工程现场会。四是加强管理,建立全省国家重点水土保持工程建设信息网络,不断提高项目管理水平。
陕西省水土保持局 王埃平 王晓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