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保要闻

黄自强:难忘黄土高原水保情

来源: 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网   上传日期:2018-07-23   打印本文章   【字体】 大   中   小  
2004年8月18日
 
    本站8月18日报道 (记者 刘自国 通讯员 关景匀)在水土保持领域中,有什么项目能使人从中年一直做到退休?有什么项目能培训农民十余万人,中级技术人员万人余呢?有,这就是被誉为世行农业项目“旗帜工程”的黄土高原水土保持世界银行贷款项目。
    黄土高原水土保持世界银行贷款项目,两期共投资42亿元人民币(其中世行贷款3亿美元),旨在改善黄土高原项目区???3万平方公里脆弱的生态环境,使其中的陕西、山西、内蒙古、甘肃50个旗县的120多万人摆脱贫困。主要建设内容包括土地开发、植被建设、苗圃、水土保持工程及支持服务等。随着项目的实施,项目区严重的水土流失得到初步治理。各种治理措施有效地保土固沙,减轻了风沙灾害,调节了河川径流,减少了水土流失,改善了生态环境,增强了区域生态抗灾能力。十余年来,这个世界上最大的水土流失控制项目的成功实施,引起了国内外广泛的关注,得到了党和国家领导人及世界银行官员的高度评价。1995年9月,世界银行行长沃尔芬森一行考察延河项目区后,对项目治理的壮观场面和科学布局赞叹不已,称这是他所见到的“最出色的项目区之一,能取得这样大成就的只有中国。”
    黄土水保获奖篇
    黄委副主任黄自强,从1993年起开始接手黄土高原水土保持世行贷款项目。从最初的前期论证及组织框架,到实施过程中的运作机制的建立;从技术框架设计,到科研项目的选题;从如何抓好监测,到与世行合作协调,解决多重矛盾。风雨行程十余年,黄自强把很大的精力投入到了这个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项目中,并且促使着这个项目一步步稳健地向前走着,在项目管理人员和项目区广大农民的共同努力下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2002年9月世界银行委托联合国粮农组织对项目进行了全面检查和验收。验收团团长刘雪明先生在验收总结会上感叹地说:“在黄土高原严重水土流失区实施如此规模的水土保持项目,并取得这样巨大的治理成效,如不是亲眼所见,简直是令人难以置信的,项目无愧于世界农业项目‘旗帜工程’的称号。”验收团在向世行执董会提交的项目竣工报告中,对项目情况和效益如此描述:“项目实施超前于评估报告,所完成的各项措施都是高质量的。项目第一目标已经实现,也就是通过土地和水资源的高效和可持续性利用,提高农业生产和农业收入,超出了评估报告的估计值;同样入黄泥沙这第二项目标也稳定地得到现实。项目在结束时,证明了自己是世界上最大实施最成功的水土保持项目之一,项目实施给项目区农户和下游人民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效益。项目树立了一个经济可行和环境可持续发展的流域综合治理的典范。项目实施达到了预期目标,同时在国家、地区和地方各级取得了非常令人满意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其首创的流域统一发展模式已经在全国范围内推广;项目管理工作获得了巨大成功。从某种意义上讲,引进项目管理技术远比引进资金对各级项目办更为可贵;许多成功的政策和措施,对项目战略产生了积极作用,并从此对项目可持续发展作出了贡献;世行与中方的合作成为了全世界合作榜样,这不仅促成了项目的成功,而且为今后的长期合作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天道酬勤,付出总会有回报。2004年5月20日下午,美国华盛顿世界银行总部12层大厅内灯火辉煌、气氛热烈,黄自强作为黄土高原水土保持世行贷款项目办主任参加了在此举行的“2003年度世界银行行长优秀项目执行奖”颁奖盛会。《黄土高原水土保持世行货款项目》荣获2003年世行行长签署的杰出成就奖,黄自强个人也受到了同样荣誉的表彰。
    黄土水保开创篇
    黄土高原是黄河文明的发源地,拥有着世界上绝少有的珍贵人类遗产,能使人们了解中华民族的辉煌历史,探寻世界人类的发展足迹。
    如今这里干旱、风沙、水土流失等灾害严重,生态环境脆弱。为了防止生态环境的继续恶化,在国家发改委、财政部、水利部的组织协调下,黄委与陕西、山西、甘肃、内蒙古四省(区)自1990年9月开始,经过3年的项目前期准备,于1993年11月15日通过世界银行的评估,1994年10月3日《黄土高原水土保持世行贷款项目》的贷款协议正式生效实施。
      水土保持是一项长期而艰苦的工作,尤其是世界银行贷款项目,如此大的规模,如此复杂的工作,在水土保持工作的历史上是从来没有过的。黄自强副主任刚接触水保工作时,黄委在这方面能掌握的只有一两千万的工程投资,管理尚不规范,投资支配分散,项目、技术的要求不统一,水土保持管理还处于初级阶段。世行贷款的引进必须改变管理现状,为了达到世行的要求,通过广泛的调研、勘察,一期贷款项目将重点放在了4个省区的9条流域片,涉及22个县(旗),面积15000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在实践过程中,担任中央项目办主任的黄自强提出,在管理中要有创新思维,既要引进先进的技术和管理,又要符合中国国情。在全国而言项目率先在县级建立计算机管理系统,既按世行的要求,又结合下游基建管理的经验,把世行贷款项目的管理进一步规范、科学,形成了自己的管理模式。创新了机制,实现了政府领导、项目管理与技术支撑相结合的“三元互动”机制。同时推出了由业务技术分工决定管理层次,以流域机构为核心,实现了行业协作指导与技术支持的有机统一;用户(广大农民)与利益相关者(相关行业的企事业单位)的合作协调等先进的管理模式。制定了三十多项规章和标准要求,建立起项目的协调体系、管理体系和技术服务体系,通过这些创新手段,充分发挥了流域机构的关键作用,体现出流域机构的重要性,树立了黄委在流域管理中的地位。事实有力地证明了黄委完全有能力组织管理好这样复杂庞大的对外合作项目。
    黄委的水土保持工作也与世行贷款项目有机融合在一起,近年来流域内的投资规模提高了十倍,投资由分散转向集中,治理由小而散形成了集约规模。一个“规划、协调、示范、监督、科研”的流域水保管理工作格局,也由此逐步形成。
     黄土水保感触篇
    根据以前积累的各类对外合作项目经验,黄自强深深地感受到,要搞好这个项目,首先一定要结合国情、因地制宜,制定出体现中国特色,黄河特色的优秀的治理方案。其次,一定是要在以人为本的前提下,发挥出人的优势,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才能达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因此,在项目执行中,黄自强特别注意依靠各级项目工作人员,既注重工作上的指导,也关心体谅基层工作人员的疾苦。只要中央项目办能给予的支持就尽量设法做到。每年都要驱车数千公里深入到各项目区调研、检查、指导工作,与基层的项目人员共同度过了数百个日日夜夜,建立了深厚的感情。在黄委召开的“黄土高原水土保持世行贷款项目表彰会”上,黄自强在回顾项目讲话中说到:“许多‘项目人’从中年工作到退休,也有许多年轻人从风华正茂而今已人到中年,为了项目成功,他们无怨无悔,默默奉献。正式因为有项目区各级项目工作人员,为项目实施管理付出了艰辛的劳动和青春年华,才有今天项目取得的成就和成功。”这时他声音哽咽,动了感情:“从事项目全过程已退休的那些老同志、老专家的形象一个个呈现出脑海;一些项目区的工作人员领不到工资照样苦干;一些年轻的科技工作者,牺牲节假日,总在现场。艰苦的条件,疲乏的容貌……”这些不就是项目成功的原动力吗?在世行颁奖大会前一天的学术交流会上,世行天平洋地区及东亚局农村发展处处长库兹曼P.加西亚里夫洛问黄自强:“一个项目的经验通常都能归纳成几条,你能具体告诉我,你们项目成功的奥秘到底是什么?”黄自强告诉他:“要说也简单,我们有一批富有责任心、主动性、创造性的人。我们在前期动员组织了1500名多业务技术人员做了长达三年的调研、勘查和规划工作,取得的资料和成果堆积起来可以装满这个房间;在项目执行期间我们有700多名高素质的管理人员,他们是这个项目的顶梁柱,以他们忘我的工作,顽强的精神和实践的创造赢得成功。这就是奥秘所在。”与会者无不点头称颂。
    黄自强在与世行项目经理、专家们的接触、沟通中,时刻想到的是国家的信誉、黄委的信誉。黄委作为这个项目的协调执行方,不仅协助世行协调好中央与地方、行业与行业的关系,还注意让世行官员和专家了解中国的国情、怎样依靠各级政府和当地农民、怎样发展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不避短护短,及时处理存在的缺点和问题,更让他们了解了黄委宗旨和黄河精神。因此,黄自强和他同事们实事求是的工作态度,科学的工作方法和工作效率,得到了世行的高度赞赏和信任,这无形中使双方的工作更协调,在每年的检查中,对许多具体问题出奇地达到了不约而同的一致。
    十几年的水保耕耘,黄自强对水土保持事业有了深厚的感情,他说:“我热爱水保事业,是因为它是长期艰苦卓绝的事业。它维系着黄河流域的共同富裕和可持续发展;它维系着黄河的治理和开发;它是黄委联系流域各省区的重要纽带。我们一定要一代一代干下去,干好它。”
    黄土水保三期篇
    黄土高原水土保持世界银行贷款项目,使黄土高原水土保持工作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对于改善当地生态环境、社会发展、农民脱贫致富起到了积极有效的推动作用,二期项目也即将在今年全面结束,对于如何做好项目总结和三期项目的立项工作,黄自强表示,三期项目的关键在于做好科学论证,论证的核心是实现怎样的价值。第一是明确项目定位。三期项目贷款不可能再有软贷部分,项目内容的设计应该与一期和二期有所区分。要根据能否满足世行要求的运作机制,能否保证世行资金效益的顺利实现,能否建立还贷机制这样一个标准来选择项目区和项目内容。三期项目各省不一定要千篇一律,可以各有侧重,就象黄河水保生态工程搞的17个示范项目区一样,各有所长,各有特点,有的以坝系为主,有的以沟道封禁为主,有的以生物措施为主等,同时要辅以经济效益高的相关项目,所以各地应当依据自己的特点、特色来搞自己的项目。第二是做好规划论证。根据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这一指导思想和国家大局进行规划,突出当地产业结构调整的要求,搞好项目范围、措施配置、总体布局的规划。如果不改变当前这种简单的农业产业结构,就产生不了好的效益,就不能尽快形成区域规模的生产力。第三是做好与全局的衔接。黄土高原治理是维持黄河健康生命的重要措施之一,除了经济效益外,还有特别重要的生态和社会效益。黄土高原的生态是黄河河流生态的基础,即从根本上减少黄河泥沙才能达到河床不抬高的具体目标,因此在项目区和措施组合的选择上必须与治理的全局衔接起来,更好地为维持黄河健康生命做出贡献。这就是用价值中心思维的方式来处理世行三期立项工作的基本考虑。
    后记
    治理黄河,是防止荒漠化继续向东南扩张的前哨战,是改善黄土高原生态环境,再造西北地区秀美山川的重大措施,也是消除下游水患,保障广大平原地区社会经济稳定和可持续性发展的根本途径。一个多小时的采访中,记者深深感受到了黄自强副主任在这10多年的黄土高原水土保持项目当中所付出的艰辛,深深地感受出黄自强副主任与黄土高原水土保持事业结下的不解情缘。
    作者:刘自国 关景匀
 

最近更新

微信 欢迎关注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