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保要闻

绿满中山沟

来源: 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网   上传日期:2018-07-23   打印本文章   【字体】 大   中   小  
    位于甘肃省天水市北道区社棠镇的中山沟流域近年来借助黄河水土保持藉河示范区项目实施,因地制宜大力发展葡萄种植产业,使当地山秃人穷的面貌得到彻底改观,该流域也因治理成效显著而成为远近闻名的综合治理典型精品小流域。
    中山沟流域总面积1.99平方公里,属黄土丘陵沟壑区,长期以来,这里山多川少,坡地多、梯田少,水土流失严重,生产条件差,群众生活较为贫困。1998年,中山沟流域被列为黄河流域水土保持藉河示范区项目三十个高科技样板示范点后,该流域按照“高质量、高标准、高产出效益、高示范效应”的示范建设指导思想,结合本地经济发展长期积累的丰富经验和治理与开发相结合的实际需要,制定了积极改善流域内土壤立地条件,大力发展林果业,加快流域治理步伐,促使流域力争在一年内完成治理任务,第二年补充完善配套措施,三年内初步达到样板工程的目标,因近年来葡萄经济价值高且该流域农民长期以来就有在川地种植葡萄的传统,他们就进一步提出了加快荒山荒坡治理力度,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地大力发展葡萄支柱产业,加快脱贫致富的步伐的思路。由于目标明确,路子准确,当地群众积极性颇高,从1999年起,中山沟人开始集中力量对流域实行歼灭战,从山梁到山脚,点滴不漏地展开一次性治理,共新修梯田529公顷,荒山荒坡荒沟一次性绿化造林3515亩,退耕造林1000亩,采用鱼鳞坑和水平台的整地方式,连片栽植以长青树种侧柏为主的水保林169公顷,栽植行道树15公里1.5万株,还沿流域界配置了以刺槐、侧柏为主的防风林带,并在沟道中上游布设了150道柳谷坊,有效遏制了沟头延伸和沟道下切。另外还在流域内修建了一条6米宽、15公里长的上山农机路6条70公里,并新建蓄水坝1座,上水工程3处,新打300眼水窖,增加有效灌溉面积145.5公顷。与此同时,在示范区项目办指导下,他们又采用丰产沟栽培技术形式,在中山沟流域的梯田沟道里建起了以巨峰为主的优质葡萄园270公顷,其中新推广种植黑、红提200亩,从而使该流域1道梁、4道沟、6面坡得到全面绿化,治理程度也由项目建设初期的39.3%提高到现在92%。目前该流域已建成了梁峁防护林戴帽,坡面梯田果树缠腰,沟坡乔灌草封育,沟道防冲林固土的全方位治理模式,初步形成了林成网、路相通、进地、水上山、果飘香、户增收、产供销一体化的优质葡萄产业示范基地,并且在它的示范带动下,一个以之为中心逐渐向东西花牛镇、社棠镇辐射扩展的1.2万亩北山万亩葡萄带也已初具规模,从而真正形成了既有规模又有拳头产品的产业基地,实现了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和产业化建设的有机结合。
    荒坡绿,果园旺,这满山满梁、整湾整片的葡萄园也迅速转化为中山沟人脱贫致富的源泉。位于中山沟山顶处的东山村过去因地处偏远山区,地理条件恶劣,村民耕地偏少加之缺少经济来源,村民生活普遍比较贫困。项目实施后,目前全村建有葡萄园总面积840亩,人均葡萄面积1.5亩,年人均收入近一万元,钱袋子慢慢鼓起来的东山村人如今家家都添置了小四轮,小日子过得也一天比一天滋润。
    而同属该流域的下曲村则在大力发展葡萄种植业的同时,卓有远见地开始积极打造“下曲”葡萄这一品牌,近几年来,他们相继申请并取得了国家农业部认定的A级绿色食品“通行证”、“下曲葡萄”专用商标权及天水市政府命名的全市无公害果品(葡萄)生产基地,从而进一步提升了当地葡萄的知名度,也带动了中山沟葡萄产业化的发展之路。如今,每到葡萄成熟的季节,来自四川、兰州、西宁、新疆等地的客商络绎不绝,收葡萄的货车在这里排成了长龙。富起来的下曲人又在路南建起了面貌一新的下曲新村,尽情享受着这绿色带给他们的幸福与甘甜。
    秋高气爽,登高远眺,中山沟流域内的山梁沟坡上层峦叠嶂、绿波荡漾,一层层梯田、一片片葡萄园郁郁葱葱,果实累累。眼前这涌动的浓浓绿意不仅是中山沟人滚滚的财源,更是他们子孙后代受益不尽的宝藏。
作者:张琳玲,甘肃省天水市公园路60号黄河水土保持天水治理监督局,邮编:741000,联系电话:0938——3657851
 
 
 

最近更新

微信 欢迎关注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