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保要闻

大庆:地质灾害引发生态修复思考

来源: 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网   上传日期:2018-07-23   打印本文章   【字体】 大   中   小  
 
  黑龙江省大庆市由于过度开采石油而形成的地下水降落漏斗区,不仅引发了地面变形等地质灾害,而且对生态环境、水土保持、草原植被、湿地保护等方面都有不同的影响和破坏。近几年来,在石油部门和水务部门的共同努力下,大庆地区的地下水降落漏斗面积正在逐年缩小,水位正在回升,治理地质灾害的治本措施正在全力推进。请看报道——
危害严重的石油开采降落漏斗
  据大庆市水文地质研究所秦所长介绍:像世界上所有油田“开采石油一定要损害水生态环境”一样,大庆的石油开采,也经历了自喷、注水挤油等过程,加之生活等用水,更有大庆市没有地表河流,只好过量抽取地下水,5000多平方公里的地下水漏斗,就是由此产生的。而石油开采对水的依赖程度又是怎样的呢?
  据有关资料介绍:在某种意义上讲,大庆油田的开采史,就是一部注水采油、以水换油、以水保油的发展史。40多年来,大庆累计生产18亿多吨原油,向地下注水达60多亿吨。大约平均每采一吨原油,就要向地下注4吨水。那么地下水降落漏斗究竟会带来哪些危害呢?
  据黑龙江省水土保持科学研究所高所长介绍:地下水下降,直接造成了地表植物供水条件的恶化,这种恶化将影响植物的生存,是造成荒漠化的主要原因。而来自中国科学院的结论,所有的荒漠化都是由于缺水引起的。尤其是开采矿山和石油前,一定要将地表水排干,这对地表植被的破坏更是巨大的。高所长介绍,大庆地区因采油排干地表水后,其生态环境立刻变得十分脆弱,腐殖层迅速变薄,加上周边农民对草原和湿地的无序开垦,这些都加速了荒漠化的速度。据黑龙江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的工程技术人员介绍:大庆地区过量抽取地下水后,一方面由于40多米深的地下水压力消失,直接带来了水质的变化。据监测,目前大庆地下水中硫化物显著增加,氧化铁也有增加,更有天然气从水中溢出。另一方面,由于地下水降落漏斗造成了地下岩土空隙的加大,因此地壳的承载能力下降,这是造成地面下沉的直接原因。
  另据大庆市水文地质研究所水资源管理室刘主任介绍,地下水降落漏斗会造成地面沉降、地下管线错断、水质改变、开采地下水的成本增加、地表湖泡枯竭等危害。
水务统一管理历史性扭转局面
  面对着由于过量抽取地下水可能引发的灾害,进入新世纪后的大庆人,正在与其抢时间,全力推进生态建设。而减少地下水的开采,无疑是大庆生态建设中的基础。
  秦所长兴奋地介绍:经过水务、石油等部门近几年的艰苦努力,大庆市地下水水位已经发生了巨大的转变,从过去几十年的连续下降,做到了止跌回升。东西两块漏斗区的平均水位比最低时上升了12米。尤其是漏斗区面积从过去的5000多平方公里减少到4000多平方公里。他们采取的主要措施有:增加使用由嫩江引来的地表水源、采油污水处理后回注、普遍推广节水器具等,尤其是全体市民的水忧患意识不断提高,这是解决大庆市一切涉水问题的基础。
  然而这些仅仅是大庆市解决地质灾害的开端,仅仅依靠目前的引嫩能力,还无法还大庆的原生态。据此,大庆市水务局徐局长谈了自己的看法:大庆市将抓住2005年尼尔基水利枢纽建成后的有利时机,在该枢纽管理局每年分配给黑龙江省的28亿立方米的水量中,已争取到了一半,其中的4.28亿立方米,将全部用于地下水的回补等生态恢复工作,预计将用11年左右的时间,彻底结束大庆地区地下水降落漏斗的历史。
地下还是地表优先的争论
  目前,有关部门在治理大庆地质灾害中,将大庆荒漠化问题作为研究探讨的重点,集思广益,各抒己见。黑龙江省水利勘测设计院环境评价处韩处长提出了自己的观点:既然有关各方都在“造成土地荒漠化等地质灾害的主要原因是地下水降落漏斗和降雨少”这一点上达成共识,那么治理大庆地区地质灾害的治本措施就是恢复地下水的原生态,公共财政的有限投入就应该围绕着恢复地下水来进行。当地下水过量开采的问题还没有解决时,投上亿元的巨资去恢复地表植被,这种绿化无疑是急功近利的表现。黑龙江省科学院著名土壤专家郭副院长说:恢复植被一定要先为植被的生存创造必要的条件,在荒漠化土地上盲目种草,是违反科学的行为。既然水是万物生存的必要条件,任何生物包括细菌等微生物,都是有水才能生存,所以,科学恢复植被的前提是有水,而后才能通过各种综合治理措施去恢复植被、恢复生态。
地下水库的宏伟设想
  大庆市水务局徐局长对大庆市因水带来的危机,有着自己的独到见解。他认为:大庆既是个严重缺水城市,又是个地下水降落漏斗相当大的城市,因而面临着如何应对水荒和怎样防止地质灾害两大难题。而解决问题的出路在于利用地下含水层的巨大调蓄功能兴建“地下水库”,实现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以实现地下水资源的战略储备。这将是大庆市水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的长远目标,是防止地质灾害和解决缺水问题的有效途径。
  大庆市经过长期的研究论证,得出了建设地下水库的几个有利条件:
  一是调蓄库容大。大庆地下水累计超采已达14亿立方米,形成了面积为5560平方公里、深为58米的降落漏斗,为我们建设调蓄库容大的“无坝”水库提供了有利条件。二是补给条件好。大庆市位于松辽盆地的中部,又有大面积的砂砾层出露地表,天然地决定了大庆地区是一个大型的地表水和地下水的汇集补给区。三是成功经验多。国外建设地下水库时间较早,发展也很快,成功实例较多。1956年,以色列就开始了人工回灌地下水;荷兰的阿姆斯特丹引莱茵河水人工补给沙丘潜水,每年引渗量达6000万吨;前苏联已有30多处取水工程建了人工补给系统等。我国建设地下水库工程虽起步较晚,但也有成功的事例。1976年,陕西在石川河兴建了一座大型的地下水库,有效库容1亿立方米,可发展灌溉面积17万亩。山东于1970年开始在桓台修建无坝地下水库,计划平均每年补充地下水量达9000万立方米。这些都对解决当地水资源短缺起到了巨大作用。四是建设投资少。地下水库不需要建截渗坝和占用土地,也没有移民和拆迁问题。五是开采成本低。六是占有资料全。经过大庆石油管理局的石油开采和大庆水文地质大队的多年勘探研究,积累了大量的水文地质资料,使有关方面对地下水情况了解比较清楚。
  据悉,大庆市未来将采取三种方法来建设地下水库:自然修复、人工回补、依法限采。做到了这些,才能有效地解决大庆地质灾害的老大难问题。
作者:冯建维郑国民 吴国权
 

最近更新

微信 欢迎关注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