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筹项目投入 促进坝系建设
来源: 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网 上传日期:2018-07-23 打印本文章 【字体】 大 中 小—汾西县坝系建设一条成功之路
汾西县位于山西省中南部,总面积880km2,耕地面积33万亩,总人口13.8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2万人),是一个典型的以旱作农业为主的山区农业县,也是国家重点扶持贫困县。多年来,汾西县历届县委、县政府把坝系建设作为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来抓,开展了以坝系建设为主要内容的治山治水群众运动,曾得到水利部表彰。坝系建设也经历了从毛沟向支沟到主沟的发展过程,由压梢坝、人工填土坝向碾压坝、干砌石坝到浆砌石坝、机械碾压坝的发展过程。2000年以来,县委、县政府把坝系建设放在改善县域生态环境,促进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龙头地位,大规模开发建设沟坝地,先后实施了独堆河流域、堡落河流域、胡峰河流域、窑铺河流域、神底河流域、南沟底河流域、马沟河流域、勍香河流域、对竹河流域等十几项坝系建设重点工程项目,累计投资4800余万元,其中国家投资为3600万元,县财政配套资金达800万元,民营企业及个体投资达150万元,群众投工投劳折合资金达250万元。新建骨干坝9座,使全县骨干坝总数达到18座;新建中小型淤地坝32座,使全县中小型淤地坝、生产坝总数达到8514座;新增和改善沟坝地10500余亩,淤漫成沟坝地面积达到56500亩。2003年,汾西县沟坝地的粮食总产量达到2825万kg,与全县2003年粮食总产量5650万kg相比,在全县耕地总面积1/6的坝地上获得了1/2的粮食总产量。沟坝地已经发挥出了稳产高产的重要作用。
汾西县的坝系建设能有今天的成就,其中一条很重要的经验就是统筹整合项目、整合资金,将不同渠道的项目资金整合在一起捆绑使用。其主要做法是有以下四点:
一、统筹整合各种项目,将有限资金集中用于坝系工程建设。坚持水利 “舒筋活血”,农业“强身健体”,林业“穿鞋戴帽”的办法,在农业开发、水保治理、扶贫开发、以工代赈、林业建设等项目计划之初,就紧紧围绕坝系工程建设统筹规划,把各方面的资金统一安排在县域内大的流域治理上,垣、沟、坡立体开发,打坝、植树、种草综合治理。近四年来,他们把争取到的各种项目建设资金全部集中安排在大型的流域治理上,使得水利、农业、林业等工程项目相得益彰,互相配套,发挥了良好的综合效果。2002年,在实施康和沟流域生态坝系工程过程中,汾西县共整合了各种资金850万元,其中水保资金260万元、以工代赈220万元、扶贫移民等200万元、退耕还林140万元、生态草地30万元,从而使康和沟的坝系建设取得了长足发展。
二、创新财政资金投入机制,建立生态农业补偿制度。本着“开挖地下资源,建设地上生态”的宗旨,从2000年开始,结合全县实行矿产品税费统征,把水资源补偿和育林资金等生态补偿资金纳入统征的范畴,要求各煤焦企业定额上缴生态补偿资金。几年来全县共征收生态补偿资金800余万元,并全部用于坝系建设项目的投资配套。
三、建立社会投入融资机制,鼓励企业和个体投资建设坝系工程。县里制定了坝系建设优惠政策,即:凡在规划范围内新建沟坝地,坚持谁建设、谁所有、谁受益,允许继承和转让,从受益之日起,15年不定产,不提留,不征粮,不纳税。对国家的项目投资、集体和个人的投资一视同仁。与此同时,还采取“四荒”拍卖、坝系建设成果拍卖等办法筹措坝系建设资金,规定县、乡、村三级拍卖“四荒”地和坝系建设成果所得的资金必须全部用于新的坝系工程建设,从而鼓励了企业和社会自然人投资建设坝系工程的积极性。
四、实行“一事一议” 制 度,激发农民投工热情。2001年国家取消义务工、积累工投工办法之后,汾西县委、县政府改为“一事一议”,规定每年秋冬季节,必须集中时间,集中劳力,首先修复农民自家的水毁工程,然后再集中优势兵力修复一家一户无法修复的大工程。通过采取一事一议的办法,保证了坝系工程建设的投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