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保要闻

新华网:黄土高原综合治理由小流域扩大到中尺度治理

来源: 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网   上传日期:2018-07-23   打印本文章   【字体】 大   中   小  
 
2004-9-26
 
    新华网西安9月25日电(记者王世焕、李宓)记者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了解到,近4年来,黄土高原综合治理已由原来的治理面积为10平方公里到50平方公里的小流域治理成功扩大到700平方公里的中尺度治理,并在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区建成了707平方公里的水土保持与生态建设示范区。
    据西北农林科大黄土高原治理研究所副所长张振中介绍,黄土高原综合治理工作始于上世纪50年代。当时以10平方公里到50平方公里范围的小流域治理的试验示范为切入点,采用以低产田改造为主、治理水土流失和脱贫为目标、以村为基本单元的小流域规划组织方式,并获得了可观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其中“黄土高原综合治理定位试验与示范研究”获得了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但是,进入新世纪以来,小流域治理模式已不能适应国家生态环境建设为黄土高原综合治理提出的新要求。
    2000年开始,中国科学院和陕西省政府共同建立了707平方公里的黄土高原水土保持与生态建设示范区。该示范区以西北农林科大安塞试验站为依托,以安塞纸坊沟流域、延安燕沟流域及延河重点治理小流域为基础,集科学研究、技术集成、试验示范为一体,研究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综合防治措施配套模式和生态环境建设关键技术。几年来,先后在9个乡镇建立了高效设施型、农+经济林果型、农+苹果型、农牧型等5个不同类型的生态农业模式,取得了可观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2002年,中国科学院、水利部、陕西省政府又将试验示范区扩大到整个陕北的25个县、区的8万平方公里范围内,黄土高原综合治理由10平方公里到50平方公里的小流域治理成功扩大到700平方公里的中尺度治理。
    张振中说,在开展的陕北峁状丘陵沟壑区陡坡地段水土流失治理的生物措施与工程措施优化配置技术研究中,采用不同的治理方式,可以使丘陵沟壑区的土壤侵蚀量降低93%,径流量减少87%。经过在榆林地区的160多万亩陡坡地推广应用这一技术,累计减少入黄河泥沙量1400多万立方米。研究人员在实施黄土高原综合治理的同时,还打破诸多专家认为陕北窑洞不能养鸡的禁区,通过科学合理的设计和管理,突破性地创立了陕北窑洞笼养鸡模式,在陕北榆林地区推广发展了4000多名养鸡户,养鸡300多万只,年经济效益4500万多元。

最近更新

微信 欢迎关注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