庭院水保保出生态家园
来源: 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网 上传日期:2018-07-23 打印本文章 【字体】 大 中 小 面对农村税费改革的新形势,近几年来,地处川北盆地边缘的苍溪县根据农民迫切需要改善生产生活条件的强烈愿望,开创性地发展庭院水保综合治理模式,逐步探索出了一条水土流失治理庭园化、管理民营化、效益多样化之路。请看报道——
庭院水保保出生态家园
苍溪县位于长江上游嘉陵江中游、大巴山南麓,是有名的“雪梨之乡”。近几年来,面对国家税费改革的新形势,勤劳朴实的苍溪人发扬“负重自强,排难创新,团结苦干,勇争一流”的精神,创新工作思路,根据户营为主的农村经济结构和广大农民迫切需要改善生产生活条件、提高生活质量的强烈愿望,紧紧抓住国家实施生态工程、“长治”工程、退耕还林和水土保持项目的有利时机,积极实行“以奖代补”政策,把水土流失治理同小康村建设结合起来,广泛开展庭园水保建设,以庭园水保带动小流域综合治理,有效地加快了全县水土流失治理步伐。
内涵与机制
苍溪县开展的庭园水保是以农户居住的庭院为中心,以庭院及庭院四周为范围,以治理水土流失、改善人居环境和生态环境、增加农民收入、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为目的,以“六个一”和“三配套”为主要内容,实行山、水、田、林、路、井、渠、气、园综合治理的水土流失治理模式。
庭园水保的内涵,体现在“六个一”和“三配套”上。“六个一”即每户建成一个0.13公顷以上、年稳定收入2000元以上的生态经济园,一口年产气400立方米以上的“三结合”(改厨、改厕、改圈)沼气池,一口100立方米以上的蓄水池,一眼机压或电提卫生井,一条进出农户的硬化便道,一套卫生舒适的生态农居;“三配套”即退耕还林、坡改梯、调整产业结构与生态环境建设配套,山、水、田、林、路、井、渠、气、园等基础设施配套,庭园经济与庭院生态文化建设配套。
庭园水保的形成机制。苍溪属丘陵山区,农户分散,依山而居,砍薪柴,垦坡地,人为水土流失严重。近几年来,该县积极做好提高群众保护生态环境意识、改善生产生活条件的宣传工作,按照谁建设、谁受益的原则,对农户庭院四周开展综合治理。由于这种治理方式投资少、见效快、管理方便,农户对此舍得出钱出力。
面对农村费税改革的挑战,苍溪县以长期稳定的联户承包责任制为基础,因势利导,以“化整为零,积零成整”的理念,明确提出了以“六个一”和“三配套”为主要内容的庭园水保治理模式,不仅使庭园水保得以迅速发展,而且实现了庭园水保和小流域综合治理点与面的统一。
办法与措施
在发展庭园水保的过程中,苍溪县采取了“政府引导,农户主办,产权民有,利益民享”的新机制。
政府引导:政府通过统一规划和宣传引导,采取项目和财政资金结合起来以奖代补、组织机关干部帮扶、实行税费减免和用地优惠等措施,大力扶持广大农户开展庭园水土流失治理。仅去年全县项目和财政以奖代补就投入1360万元。同时,县政府还拿出20万元专门用于奖励先进单位和个人。
农户主办:民办、民营,以户营为主。通过开展庭园文化评星活动,按照村规民约的要求,乡村能人带动农户积极参与,形成自我建管庭园水保的局面。目前全县已评出“十星”农户4.7万个,90%的村都通过召开村民代表大会完善了村规民约,采取换工互助、多户联合和以资代劳等不同形式解决联户、跨村组的问题,培育出业主1000余人,综合开发利用土地和水面4700公顷,直接带动农户2万户。
产权民有:将原集体所有场园、荒山和水利水保工程的使用权公开拍卖,实行民办民管。全县共拍卖塘堰2143座、场园107个。同时规定,农民户办的庭园水保全部产权归农户所有、管理和收益,与农户承包土地一样长期不变。
利益民享:坚持谁建设、谁开发、谁管理、谁受益的原则,由开发利用者直接享有利益收获权,乡镇村组不提、不统、不平调,不参与分配。
效果与思考
将小流域综合治理与农村居住环境整治、发展庭园经济和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改善有机结合起来,是苍溪县庭园水保的主要特色。通过庭园水保的辐射和带动,几年来全县已治理水土流失3万公顷,完成坡改梯0.15万公顷,营造水保林0.57万公顷、经果林1.8万公顷,新建整治塘堰226座,建蓄水池5.1万口、沉沙凼9632个,建沼气池11万座、卫生井14万眼、集中供水站85处,80%的农户建有一个能打粮晒谷和休闲的石板或水泥院坝。修沿山沟、排洪渠257公里,封禁治理草场8.2万公顷。综合治理区林草覆盖率上升到45%,每亩农田增产粮食38公斤,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43元,比非治理区高出41.7%。
庭园水保建设有效减轻了农民劳动强度,减少了对薪柴的砍伐,有效减少了水土流失,保护了水土资源,改善了人居环境。以阎家沟小流域为例,泥沙流失量由治理前的14.8万吨下降到3.2万吨。目前全县有60%的农户有一套卫生舒适的生态农居。水果、药材、水电能源、蚕桑等四大支柱产业正在兴起。农户在庭园中通过“猪(兔)—沼—果(草)”等能源生态模式,发展庭园经济,实现增收增效。如今电视、电脑、宽带网已进入普通农家。全县光纤电视通乡100%、通村86%,有线电视入户率70%,村通电话率99%。通过小流域治理,该县到处呈现出水净路畅、花艳果香、山绿民富的新景象,实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作者:程俊谢德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