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保要闻

电站弃沙留下隐患

来源: 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网   上传日期:2018-07-23   打印本文章   【字体】 大   中   小  
 
岷江上游生态忧思录(上)
    编者按:对任何一条大江大河来说,只有上游地区成为生态屏障,整个流域的生态安全才有保障。反之,上游地区生态遭到破坏,其危害不仅反映在本地区,还将通过“下游效应”影响到中下游和整个流域。这就是岷江上游“不少江段面目全非”真正令人忧心之所在。
    问题的严重性还在于,岷江上游发生的事情在我省并非绝无仅有。这样的事一再发生,说到底,是发展观陷入误区的结果。生态文明是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的关系,是在走文明发展道路的百年大计。只有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才能真正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和人与自然关系的转变。这就是我们从岷江上游生态环境遭人为破坏应当记取的教训。
  
    岷江上游承载四川省重要生产生活水源区,又是著名的旅游资源和人文历史景观富集的黄金旅游走廊。但是,频繁的各类建设、开发活动,使岷江上游不少江段面目全非。15日至21日,记者随省水利厅联合检查组从成都溯岷江而上,对上游在建项目涉水事务进行检查。
  第一站是通向汶川三江景区的岷江支流——寿溪河。在汶川县水磨镇下游约500米处,寿溪河左岸山坡上两台推土机将渣土随意推下河岸,弃渣已经侵占行洪断面三分之一。“这些渣土将随雨水、河流的冲刷,流向岷江,抬高河床,明年紫坪铺蓄水后,则会淤积库容,缩短水库使用寿命。”同行的水利专家担忧地指出。
  滔滔岷江水似乎正在证实水利专家的担忧。除了已经建成的电站之外,大大小小的水电站星罗棋布,再加上新开工的都(江堰)汶(川)高等级公路,用专家们的话来说,“都江堰以上岷江干流简直就是一个大工地”,部分河段施工弃渣随意堆向江面。
  现场一:位于汶川县银杏乡、岷江干流上的桃关变电站上游1公里处,有一因电站弃渣堆积起的高约20米的台地,虽然进行了复耕,但边坡没有任何防护,裸露的弃渣直接延伸至滔滔的岷江中。
现场二:今年开工建设的都汶高等级公路如在悬崖峭壁的峡谷上“剖”开一条路。在岷江左岸二三公里江段,大量开山后的弃渣不是倾倒在专门的弃渣场,而是任意抛入岷江。
现场三:岷江右岸、汶川县威州镇下游500米处是桑坪电站3号支洞。大量花岗岩弃渣由于没有任何拦挡设施,依旧滚入江里,并进占江堤20米左右。
  现场四:姜射坝电站2号支洞位于茂县南新镇,支洞洞口就在岷江右岸。省水利厅负责人拿着去年检查时拍摄的图片对比后告诉记者,业主没有按照去年检查组的要求进行整改,“去年洞口下游右岸,弃渣直泻江中,导致江面只有10米宽,就像大江截流一样。”江堤上弃渣依然放肆地躺在那里,湍急的岷江水在不到20米的江面奔流。位于岷江干流茂县境内的金龙潭电站4号支洞,去年要求整改的弃渣仍然没有清理。支洞洞口弃渣挤占河道连绵近1公里。
  “这些去年就要求整改、完善手续的电站,到今年却看不出有什么进展。对部分电站还实施了经济处罚,但对上亿元的工程来说,经济处罚微乎其微。”省水利综合监察总队王文峰总队长叹息道,随着老项目的深入和新项目的动工,现在岷江上游受到人为破坏比去年更多更严重了。
  去年我省对全省涉水手续不完备的水电站进行了一次拉网式的检查,共查处128座。这次记者在岷江上游竟也看到了这样的违规电站。
  装机10.2万千瓦的吉鱼电站位于茂县石鼓乡。目前完成工程量三分之一,巨大的厂房已经在岷江右岸成形。但检查组却发现,该水电站,竟是在没有行洪论证、水土保持方案、水资源论证等情况下开工,建设程序完全倒置。这次检查中发现,许多业主存在侥幸心理,不进行水土保持方案、行洪论证、水资源论证,就采取先开工、后办手续,甚至不办的方式,以此达到降低成本的目的。
  穿行于岷江河谷,不时发现施工中被丢弃的渣土随意堆放在岷江两岸。天然河道由于工程用地及弃渣的堆积,有的甚至被堵塞了一半以上,湍急的江水只能从这狭窄的河道中流过。
  随行的省地方电力局调研员李银书用“后患无穷”描述批准手续不完备的电站的危害。他说,若没有涉水事务的科学论证就开工,工程将存在极大安全隐患。它们有的违反了开发规划,水力资源浪费严重,有的结构设计存在安全隐患,有的侵占行洪河道,影响防洪安全……不少电站业主甚至连砌挡墙的程序都省略了,直接将渣土推向离洞口最近的岷江。李银书举例说,姜射坝电站5号支洞约一公里长的弃渣,若要完全清理至少需要1000万元。
  岷江上游沿岸大部分区域,属干热河谷地带:降雨量少,蒸发量大;山高坡陡,土地瘠薄;植被稀疏,水土流失严重,滑坡泥石流等山地灾害时有发生,自然生态形势本来就严峻,加之人为破坏,治理岷江环境艰难而又紧迫。
作者:钟振宇 夏先清
 
摘自:四川日报 2004-09-28  03版           
    “暗河”漏走一江水
——岷江上游生态忧思录(中)
    汽车沿着岷江峡谷崎岖的公路行进着,车窗外的水电站一个接着一个,大坝连厂房,厂房连下级大坝。岷江被截成一个个片段,湍急的水流变得平静。
  当汽车快到茂县城的时候,远远望去,滔滔岷江水一下萎缩了许多,成了一条穿行于河床巨石间的细流,仿佛一部乐章中突然出现不和谐的音符。原来汽车正行进在铜钟电站5.8公里长的引水河段,岷江水在一旁的山体中和我们并行。
  不只是铜钟,下游太平驿引水10.5公里、福堂19.3公里、姜射坝11公里,上游金龙潭13公里、天龙湖6.7公里……这些岷江梯级开发中的水电站都为引水式,上一级的出水口还常常连着下一级的进水口。随行的水利专家说,水电站为了获得较大的落差,将上游的河水筑坝拦截,然后通过地下涵洞或管道,将水输送到下游发电厂发电。由于上游的水被拦截输入涵洞或管道,从堤坝到发电厂之间的河段往往容易形成江河断流。
  一旦岷江上游水电站全部建成并发电,将形成连续不断的减水段甚至枯水期的断流段。原来丰沛的地表水流在水电开发地段成为“暗河”。岷江的多处河段趋于干涸,除了给河流动植物系统造成不可逆转的危害外,还使岷江干旱河谷更加干旱。同时,电站后靠移民的安置也会破坏水源涵养区,危害水资源安全。
  茂县吉鱼电站的引水段引发省水利厅联合检查组的专家们的担忧。此江段共有6个农业提灌站,而枯水期岷江根本就满足不了电站需要的230立方米/秒流量。省水文资源勘测局提供的资料显示,近3年紫坪铺最小流量仅为65立方米/秒。“在这种情况下,如何保证此岷江段有足够流量用于农业生产?”省水利厅综合监察总队总队长王文峰不无忧虑。
  据悉,《四川省水资源总体规划报告》中明确了岷江上游的开发任务是发电、调蓄洪水和枯水期工农业及生活用水,以保证成都平原和都江堰灌区的用水。而有的业主往往只考虑满足发电需要,忽视了水资源的综合利用,尤其是愿意开发投资小的电源点。
  渔子溪是横穿卧龙自然保护区的岷江一级支流。记者在这里看到,原本水量丰沛的河流,当其流经下游两个引水电站时,水量减少一大半。记者回想起1999年国庆节经过时,该河段几乎断流,河床干涸,巨石突兀,很难想像这是一条流经国家自然保护区的河流。
  岷江流域本身就位于一个巨大的地质断裂带中:谷坡陡峻,山峦高耸,山体破碎,植被稀疏。因为缺少水源的涵养和电站施工的影响,岷江两岸环境显得格外脆弱,地震、滑坡、崩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频频发生。就在9月19日凌晨,仅一场大雨,紫坪铺库区漩口路段就发生多处泥石流,近千车辆被堵。
  “不仅是泥石流等灾害发生,河流上只要有一个水电站,就可能对生活在岷江河流的野生保护鱼类造成巨大影响!”水利专家告诉记者。由于阻断江河水的流向和水量,致使下游河道断流———改变了物种的生存条件,导致生物多样性锐减———减缓了水流速度,削弱了水体的自净能力,加重了水质污染程度;抬高或降低了河床和河水水位。按照生物学家邓其祥教授的调查,岷江上游的鱼类已经从上世纪50年代的40种下降到如今的16种,国家二级保护鱼类虎嘉鱼已经在汶川河段消失10多年了。
  “保护断流段生态环境的唯一办法就是从挡水建筑物下泄一定的水量,保证该段的生态用水。而遗憾的是国内对此还没有相关法律法规进行强制性要求。”省水利厅负责人认为,开发水电资源是应该的,关键在于协调好生态和经济建设的关系。
作者:钟振宇 夏先清
 
摘自:四川日报 2004-09-30  03版         
 
支 流 之 痛
——岷江上游生态忧思录(下)
  杂谷脑、黑水河、渔子溪……正是这些人们不太熟悉的河流,汇集成滔滔岷江。岷江上游干流“受伤”,支流的现状又如何呢?
  逆杂谷脑河而上,从汶川向理县方向进发,汽车拐进正在施工的回龙桥水电站,迎接我们的依然是堆积如山的施工弃渣。检查组对杂谷脑河畔的这座在建电站愤慨不已:去年6月检查时就要求补做水资源论证报告,但一年后依然如故。
  回龙桥电站取水于杂谷脑河支流猛屯河的大沟和小沟。取水枢纽处有一引水隧洞,洞口立有“决不在此洞留遗憾”的标语。然而,在洞口下游50米处就是绵延弃渣。
  据理县水利局同志介绍,他们曾多次下发整改通知,但业主置若罔闻。去年6月,被征服的河流开始发威,洪水裹挟弃渣形成泥石流终于爆发了,公路被毁,河道阻塞,下游百姓苦不堪言。至今泥石流痕迹仍触目惊心,河水似乎不是在河床上流,而是在巨石间跌撞。
  理县境内在建的狮子坪电站二号支洞施工工地出现在我们的视野里。重型工程车来回奔波,往返于渣场和山洞之间,倾倒从洞里拉运出来的石渣。
  地处毕棚沟和米亚罗间的狮子坪电站,是干流的龙头水库电站。据说该电站因处于风景区,部分手续、论证的审批过程异常“曲折艰辛”。这次检查组发现,该电站没有水资源论证和行洪论证。其一、二号支洞未按水保要求先挡后弃;枢纽上游左岸沿河有不规范的弃渣;大坝上游右岸水土保持不完善、标准不够,造成水土流失。
  杂谷脑是岷江上游第二大支流,藏语意为吉祥河谷,发源于鹧鸪山南麓海拔4200米处,全长168公里,落差3092米,水力资源丰富,全流域将建成1个水库9个梯级电站。回龙桥电站、红叶电站、狮子坪电站、米亚罗电站、毕棚沟电站……从下游至上游,水电站一座接着一座。整个杂谷脑河很快将布满大大小小的水电站,几乎每隔十几公里就可以在河面上看到一座水电站。这些如雨后春笋般崛起的大小水电站,因为弃渣占河、违规开发等不良行为,不仅破坏了河道和周围的生态环境,还使杂谷脑河行洪能力遭到极大破坏。
  由于杂谷脑流域属褶皱构造,岩层破碎,岸坡稳定性差,易发生滑坡、泥石流。特别是理县以下属干旱河谷,水土流失严重,生态问题突出。去年8月,一场大雨袭击阿坝州东南部,位于杂谷脑河右岸的汶川县克枯乡下庄村发生约3000立方米泥石流灾害,沟口末端的下庄电站引水渠被毁坏,河流被堵塞,回水数公里。就在红叶电站大坝以下断流河段达数公里之长。由于生态恶化,两岸不时出现的垮塌淤积河道。
  和杂谷脑河的杂乱景观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岷江右岸一级支流黑水河,这条并不知名的河流不但是岷江上游最大支流,还是地理意义上的岷江源头。黑水河流域水能蕴藏量达170万千瓦,规划为两座水库三级开发。
  由于目前干流上只有装机8万千瓦的竹格多电站开始动工,所以122公里的黑水河奔腾咆哮,绮丽风光令人流连忘返。望着汹涌的黑水河,检查组专家们越发担忧起来:随着两座水库的全面开发,怎样才能保证涉水事务违规行为不在黑水河上演?在本次检查的即将开工的几座电站中,90%以上的都没有涉水事务的科学论证。省地方电力局调研员李银书给记者算了一笔账,如果在岷江上游支流自然条件较好的河段,投资一个装机容量为1万千瓦的水电站,约需资金4000万元。建成投产后,如果每年平均发电5万小时,每度电按0.18元计算,除300万元的成本,每年的利润高达600万元,利润率高达12%。
  岷江的大小支流是古羌人繁衍的地方,孕育了多彩的藏羌文化,同时两岸丰富的人文自然风光与河流相互依托,黑水河流域的雅克夏国家森林公园、达古冰川,杂谷脑河畔的桃坪羌寨、米亚罗,渔子溪畔的卧龙自然保护区……如今,他们的命运和水电开发息息相关。
  检查组翻越梦笔山进入大渡河流域的小金县。潘安电站、孟古桥电站、美沃电站、吉马电站、中马厂电站、还有夹金山国家森林公园门口的夹金电站,这些都是已开工却没有完成涉水论证的电站,并不同程度存在违规弃渣行为。
  对岷江的忧心使我们为美丽的大渡河担忧———大规模的开发即将降临大渡河。
作者:钟振宇 夏先清
 
摘自:四川日报 2004-10-04  02版     
 

最近更新

微信 欢迎关注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