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保要闻

小浪底施工区水土流失防治效果评价(姚同山)

来源: 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网   上传日期:2018-07-23   打印本文章   【字体】 大   中   小  
 
 
 2004年11月9日
 
    [摘 要] 本文简要介绍了小浪底施工区采取的水土保持措施、对水土流失防治效果进行了初步分析,提出了需要进一步采取的措施。
    [关键词] 小浪底、水土流失、防治
    1 引言
    小浪底工程施工准备开始于1991年9月,1994年9月主体工程开工,1997年10月28日实现大河截流,2000年底主体土建工程完工,2001年12月31日全部工程竣工,2002年12月通过工程竣工预验收。小浪底工程开工建设后,为满足工程安全和防治水土流失的要求,实施了部分挡护工程,如边坡防护、防止滑坡挡墙、坡面排水和场地绿化等工程。2000年小浪底建设管理局委托黄委会设计研究院编制《黄河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管理区地表整治防护规划报告》,经水利部批准组织实施。为进一步落实水土流失防治措施,受小浪底建设管理局的委托,黄委会设计研究院编制了《黄河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2002年4月水利部对方案报告书进行了批复,方案总投资11469万元,新增水土保持措施投资1253万元。小浪底水土保持工程由洛阳小浪底工程建设有限公司、小浪底实业公司等单位负责施工,小浪底咨询公司负责水土保持工程的监理。2002年初水土保持措施实施完成,2002年5月通过了水利部组织的水土保持设施竣工验收。
    2 水土保持措施工程实施
    根据施工区总体布局、土地使用功能、造成水土流失的特点、地形地貌,按照集中连片、便于水土保持措施体系布置的原则,将小浪底施工区分为工程占压区、桥沟东山区、小南庄区、蓼坞区、槐树庄渣场区、连地区、马粪滩区、右坝肩区、土石料场区和主要交通道路占地区。
    ⑴ 永久占压区:永久占压区为小浪底枢纽建筑物集中布置区,包括大坝占压区、泄洪建筑物占压区、溢洪道左侧山梁、地面副厂房、开关站区、西沟水库、清水池和出口区等。工程占压区是施工区内地形地貌改变最大的区域,也是地表植被破坏最为严重的区域,该区域结合地表整治,采用地面防护、工程护坡、植物护坡、修建雨水排放系统和造林种草绿化等综合的水土保持防治措施,达到保证工程安全运行和保护水土资源的要求。
    ⑵ 桥沟东山区:该区位于桥沟河两岸和东山上,现为建管局办公生活区、公共服务区、承包商营地、堆渣场迹地等。该区域采用以造林绿化、浆砌石护坡、渣面平整覆土绿化为主的水土流失防治体系。措施布置区域包括建管局后山坡、外商营地山坡、东山营区及山坡、东沟坡地、桥沟大桥堆渣场迹地和桥沟河岸等。
    ⑶ 小南庄渣场区:小南庄区包括小南庄弃渣场、机电安装标基地、劳务营地占地区、非常溢洪道占地区和炸药库占地等。小南庄弃渣场临库坡面采取抛石护坡和干砌石护坡,292m高程渣场坡面采取削坡和干砌石护坡措施,渣场表面采取平整和覆土措施,部分场地用于小浪底维修场地,部分场地进行造林绿化,渣场区域结合厂区建设布设排水系统。其他区域进行造林绿化,部分开挖边坡进行砌石护坡和植物护坡。
    ⑷ 蓼坞工厂区:蓼坞造地区是指桥沟河右岸的蓼坞滩区,场地平整,现为加工车间和砂石料场,规划部分区域用于服务设施的建设用地。考虑到泄洪雾化影响,水土流失防治措施布局时,结合雾化防护,在西区采用地被植物、生态防护林及硬化措施进行防护,中部和东部区结合服务区建设采取场地绿化和硬化措施。蓼坞水源井到黄河大桥之间河道北岸边坡为堆渣形成的坡面,采取浆砌石护坡措施。
    ⑸ 槐树庄渣场区:槐树庄渣场位于小浪底黄河大桥下游9#公路和河道间的滩地上,现存弃渣量大,堆渣高度不一,且高程相差较大。由于渣场紧邻黄河,堆渣高度大,邻河渣坡应采取削坡开级和石笼护坡措施,其它渣坡应采取削坡措施,渣面进行平整后,覆土造林种草。
    ⑹ 连地砂石料开采加工区:连地为砂石料开采加工区,由于砂石料开挖形成了很多料坑。鉴于此区域大部分属于西霞院库区,西霞院水库蓄水后将被淹没,因此仅对135m高程以上的区域进行平整、覆土后,植树种草。
    ⑺ 马粪滩砂石料开采加工区:马粪滩区包括马粪滩砂石料开采加工区和东西河清占地区。东西河清占地区位于小浪底黄河大桥上下游,部分为黄河滩地,部分为弃渣迹地,此区域采取措施有场地平整、覆土造林绿化,对沿河岸坡进行砌石护坡等措施。马粪滩施工期为大坝的反滤料场。工程管理期此区域除部分为砂石备料场外,其余为生产预留用地及苗圃。结合施工围堰改建,临水坡采取防渗处理,背水坡设置排水沟。场区进行平整后,覆土造林绿化。对部分由于开挖造成的边坡设置挡土墙和浆砌石护坡进行防护。
    ⑻ 右坝肩渣场区:右坝肩区包括神树山包及其东南侧的弃渣场、右坝头、观景台占地区等。采取对神树山包周边坡面采取植草护坡,渣面进行平整覆土绿化,渣坡采取抛石护坡和砌石护坡措施。其它区域采取清理平整和覆土绿化措施。
    ⑼ 石门沟、寺院坡土石料场区:该区包括石门沟石料场、寺院坡土料场、前苇园土料场、会缠沟粘土料场和弃土场占地区等。土料开采结束后,形成了大面积的土面挖掘平台,石料场开采后形成了若干裸露的岩石台阶和大面积上有薄层黄土覆盖的缓坡台地。采取对土料场表面采取平整措施后,进行复耕,对形成的边坡采取削坡措施。石料场缓坡台地上有黄土覆盖,仍具有耕作条件,采取平整措施后,进行复耕。
   ⑽ 主要交通公路占地区:此区域包括场内外公路占地区,结合公路改建,采取路边栽植行道树;对沿途土质边坡进行造林绿化;部分石质边坡种植攀缘植物护坡,部分边坡采用浆砌石格栅护坡绿化措施。
    3 水土流失防治效果
    ⑴ 堆弃渣治理效果
    小浪底施工区弃渣存放量为3198万m3,实际回采利用量为747万m3,弃渣量为2451万m3,总拦渣量2361万m3,拦渣率达到96.6%。施工区堆弃渣场,除小南庄渣场的一部分仍在使用外,其余渣场都已完成整治绿化,堆弃渣场水土流失基本得到控制(详见表—1)。
    ⑵ 占压、扰动土地治理效果。对占压和扰动土地分区采取了适宜的水土保持措施进行治理,小浪底施工区扰动土地总面积1258.3hm2,治理面积1085.3 hm2,治理率达86.2%(详见表-2)。
    ⑶ 水土流失防治效果。小浪底工程施工区原地貌土壤侵蚀模数2000~3000t/km2.a,水土流失面积占土地总面积70%,治理度约为35%,林草植被覆盖率为10%。建设施工期间68.3%的地貌被扰动,建设高峰期,扰动地表土壤侵蚀模数达6000~9000t/km2.a。通过采取兴建挡渣墙、削坡开级、浆砌石护坡、土工网格护坡、设置排水沟、道路硬化、植树种草绿化等综合水保措施,使水±流失得到了有效的防治,土壤侵蚀模数由建设高峰期平均7700t/km2.a下降到目前的1000t/km2.a左右,水土流失控制率达到95%以上。
    ⑷ 植被变化。小浪底工程施工区原有林草覆盖率为10%,乔木很少。小浪底工程开工后,小浪底建管局把生态绿化工作与工程建设同步进行,适时地进行植树绿化活动,特别是2000年秋季后,小浪底施工区开展了大规模绿化造林种草工作。截止到2002年4月,小浪底施工区植树总株数150.7万株,其中,乔木树种77.9万株,灌木树种72.8万株;绿化面积483hm2 ,其中造林447hm2,种草36hm2。在建设期间,小浪底对永久占地区采取了围栏等保护性措施,杜绝了樵采、盗伐、放牧、垦殖等破坏植被的活动,使原生植被得到充分恢复,目前小浪底施工区林草植被面积已达554.54hm2,林草覆盖率达到30.1%。
    4. 结论  
    小浪底施工区水土保持方案基本与主体工程同步建设,地表整治防护规划和水土保持方案批准后进行了认真的实施,对防治责任范围内的水土流失进行了全面、系统的治理,水土保持方案确定的各项措施基本上得以实施。从监测情况看,各项防治措施的效果较好,弃渣得到了及时有效防护,施工区的植被得到了较好的恢复,水土流失得到了有效控制,施工区的水土流失强度由中度下降到轻度或微度。扰动地表治理率达86.2%,总治理度达到85%以上,水土流失控制率达到95%,拦渣率达到96.6%,植被恢复指数为85%,项目区植被覆盖率提高到30.1%,土壤侵蚀模数减小为1000t/km2•a左右。
 

最近更新

微信 欢迎关注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