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持水土兴建绿色屏障 小坝子不再黄沙滚滚(图)
来源: 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网 上传日期:2018-07-23 打印本文章 【字体】 大 中 小2004-11-9
当年朱镕基总理视察时所站的沙包被保存下来作为生态环境警示教育基地
本站讯 位于潮河源头的河北省承德市丰宁县小坝子乡,既是"京津风沙口",又是全国"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的发源地之一。
由于小坝子乡地理位置非常特殊,地处坝上与坝下交接处,与坝上有七、八百米的落差,每年七、八级大风的天数就达60多天,而风口正对首都北京,成为风沙进入京津地区的天然通道。
2000年,时任国务院总理的朱镕基同志亲赴小坝子乡考察沙化情况和人民生活状况,并做出了"防沙止漠刻不容缓,绿色屏障势在必建"的重要指示,由此启动全国"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
过去的小坝子乡水土流失面积225平方公里,占全乡总面积的70%,其中沙化面积达113平方公里,已形成大小沙丘82处,沙坡19个。受风沙危害最严重的小坝子乡榔头沟村,大部分房屋被沙丘所包围,形成了"鸡上房,猪过墙,孩子坐在房檐上"的独特景观。每当大风过后,村民都要用车将房后堆积的沙子拉出来,否则房子都有被沙子压垮的危险。由于周围的山上缺少植被,村里的田地多数已被埋没,可种的耕地已寥寥无几。恶化的生态环境,不但加重了当地的贫困程度,还不断引发沙尘天气,危及京津地区的生态安全和饮用水安全。
过去的小坝子乡水土流失面积225平方公里,占全乡总面积的70%,其中沙化面积达113平方公里,已形成大小沙丘82处,沙坡19个。受风沙危害最严重的小坝子乡榔头沟村,大部分房屋被沙丘所包围,形成了"鸡上房,猪过墙,孩子坐在房檐上"的独特景观。每当大风过后,村民都要用车将房后堆积的沙子拉出来,否则房子都有被沙子压垮的危险。由于周围的山上缺少植被,村里的田地多数已被埋没,可种的耕地已寥寥无几。恶化的生态环境,不但加重了当地的贫困程度,还不断引发沙尘天气,危及京津地区的生态安全和饮用水安全。
在党和国家的亲切关怀下,2000年该乡被列入国家京津风沙源治理项目区,从此,小坝子开始了保持水土、改造家园、兴建绿色屏障的伟大事业。小坝子人深入落实水土保持这项基本国策,把治理水土流失作为发展农村经济、改善生产条件和生存环境,提高农民生活水平的根本措施和突破口,依托国家投入,切实加强领导,凝聚社会力量,抓治理、抓修复、抓管护,充分调动家家户户保持水土、建设家园的自觉性和积极性。目前,全乡已拍卖承包荒山6000公顷,治理面积达到57平方公里,疏通河道9200米,修筑河坝7600米,新打机井5眼,发展舍饲圈养117户,羊只由2000年散放的43000只压缩为现在的圈养19000只。通过治理林草覆盖率达48%,减沙效益达52%,年增加经济收入120多万元。短短4年时间,风起沙扬的坝缘山地,已被林草植被所覆盖,黄沙滚滚的小坝子乡,已经由昔日的风沙通道初步变成了绿色长廊。从喇嘛山口到榔头沟村,沿途白花花的沙包不见了,满眼都是整齐的小树沿河道形成的林带,往日用来阻挡沙的围栏,现在成了树苗的护栏。小坝子乡的生态环境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漫天黄沙、满目荒凉的景象不复存在,草野莽莽、绿意苍苍的风光开始显现。
前世不忘,后世之师。小坝子人把当年朱镕基总理视察时站的沙包围了起来,未经治理的沙地与周围绿油油的林地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小坝子人说,这个沙包将被永久地保存下去,作为警示教育的基地,时时刻刻提醒子孙后代要保护水土资源,维系良好的生态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