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水土保持生态建设重点问题的探讨(李志强)
来源: 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网 上传日期:2018-07-23 打印本文章 【字体】 大 中 小提 要:本文围绕水土保持可持续发展的指导思想、建设规划、封禁修复、加快治理、巩固成果和城市水保等重点问题,提出了初步看法和意见。
关键词:水土保持 生态建设 对策探讨
水是生命之源,土是生存之本。水土流失是人类的一大公害。全世界每年约有250亿吨泥沙被冲入江河湖海,31亿hm2土地遭受沙漠化威胁。我国是水土流失严重的国家之一,水土流失面积(482.53万km2)占国土总面积的50.26%,沙化土地每年扩展2460km2,年经济损失超过100亿元。
水土保持是山区发展的生命线,是国土整治、江河治理的根本,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是我们必须长期坚持的一项基本国策。开展水土保持工作,是生态建设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是保护下游城乡生态环境的可靠屏障。
河北省地处海河流域和京、津二市周围,总面积18.7万km2(山区丘陵占60.8%),人口6700多万人,耕地610多万km2,是京津地区的“护城河”、“后花园”和主要水源地,担负着为首都和天津两大直辖市防风源、堵沙源、保水源、增景观的重任,是首都的生态屏障,搞好水土保持生态建设更有着特殊重要的意义。1952年开始实施以防洪减灾为目标的水土流失治理工作;1991年《水土保持法》颁布后,加快了治理步伐。从2000年与1990年卫片解译成果看,全省水土流失面积由7.13万km2减少到6.3万km2,但仍占全省山区区面积的54.7%,占海河流域水土流失面积的59.7%,涉及到我省8个设区市的72个县(市、区)。进入21世纪以来,在国家的大力支持下,加快了水土流失治理速度。在开展永定河官厅水库上游、水土保持国债项目和生态县建设的基础上,又先后实施了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21世纪初期首都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规划水土保持工程和太行山国家治理工程。4年多来,共投入资金30.95亿元(其中中央投资10.46亿元),累计治理水土流失1.35万km2,是前5年治理面积的1.2倍。共兴修基本农田17.5万hm2,种树6.7万hm2,封禁治理21.6万hm2;建塘坝410座,谷坊坝20.8万道,水池水窖7.6万个。全省已治理的903个小流域,有480个通了国家验收,有7个县、98个小流域达到了“十(市)、百(县)、千(小流域)”示范工程标准,得到了水利部和财政部的联合命名,成了当地水土流失治理的样板。从前段治理情况看,有以下一些问题值得深入研究探讨。
1、关于指导思想问题
总体目标,是按照科学发展观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坚持预防为主、保护优先的防治方针,全力搞好水土保持生态建设,促进山区致富,再造秀美山川,实现经济、社会、环境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技术路线,是因地制宜,因害设防,以小流域为单元,山水田林路统一规划,综合治理,不同类型区采取不同的对策措施。治理重点,是水土流失严重地区的生态建设和水源保护,以及城市和国家重要基础设施周围的水土保持生态建设。河北省的治理重点是为京、津二市抑尘屏沙、保护水源,保证2008年北京“绿色奥运”的圆满成功。
为实现上述目标,要正确处理五方面的关系,搞好五个结合。一是正确处理生态修复与集中治理的关系,要在充分发挥大自然自我修复能力的基础上搞好集中治理,实现因地制宜、综合治理与生态修复的有机结合。二是正确处理水土保持与群众生活的关系,要在切实解决好群众生产生活问题的基础上搞好水土保持,实现工程措施、非工程措施与当地群众脱贫致富的有机结合。三是正确处理点上治理与面上管护的关系,要切实解决好重建轻管的问题,在巩固原有成果的基础上加快治理步伐,实现水土流失防御、治理与管护的有机结合。四是正确处理发展经济与生态建设的关系,要在保持水土、改善生态、美化环境的基础上发展经济,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生态效益的有机结合。五是正确处理宣传教育与执法监督的关系,要在搞好宣传教育,提高全民的水土保持与环境保护意识的基础上进行执法监督,在执法监督的过程中加大宣传教育力度,实现宣传教育、监测监督与行政执法的有机结合。
2、关于建设规划问题
水土保持生态建设是一项涉及多学科、多部门的系统工程,是一项必须坚持不懈抓下去的长期任务。应当在搞好水土资源现状调查评价的基础上,根据国务院批准的《全国生态建设规划》,抓好相应各项规划的编制工作。如水保建设规划、生态修复规划、城市水保规划以及山区、草原、牧区等不同类型区的水土保持生态建设规划。规划应当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1 前瞻性。按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搞出立足当前、兼顾长远、适度超前、留有余地,通过水土保持促进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战略规划。
1.2 创新性。吸取国内外先进经验,用新理念、新思路搞出水土保持生态建设与城市人居环境、人文环境、景观建设自然融合的规划,与风景名胜区生态旅游经济发展紧密结合的规划。规划要因地制宜,风韵独特。如《京津周边风沙源区水利防沙治沙规划》、《承德市城市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规划》等。
1.3 科学性。规划要遵循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体现“天人合一”理念,加强科研与科技推广工作,使用现代科技手段(如3S技术、自动监控系统等),促进绿色经济发展和生态系统良性循环;通过动态演算和科学比选,拿出最优的规划方案。
1.4 综合性。规划要经济、社会、环境统筹安排,国家、地方、群众利益综合考虑,搞出保持水土与抑尘屏沙、保护水源、修复生态、美化环境、发展经济、促进当地群众脱贫致富相结合的总体规划。
1.5 实用性。规划要因地制宜,简明实用。宜封则封,宜治则治,宜林则林,宜果则果,宜农则农,宜景则景。水土保持生态治理规划经同级人民政府批准后,要纳入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确保水土保持有稳定的资金投入,努力营造一个水保统一规划,政府统一领导,各部门和全社会共同参与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的新局面。
3、关于封禁修复问题
按照水利部的要求,加大封禁力度,充分发挥大自然的自我修复能力,是加快水保生态建设的战略措施。但需要解决几项具体问题,才能封得住,修复得好。
3.1 自然条件。封禁区域应当是年降雨量在350mm以上、居民分散、人烟稀少的地区,否则难以成活。
3.2 补偿机制。要解决好封禁区群众的生活问题。吃饭要有粮食,花钱要有补贴,(“三北”防护林过去每亩给200斤粮食、补20元钱,现在是一次性补140元),烧柴要有来路(如帮助群众搞沼气,有条件的地方搞小水电“以电代柴”等)。只有把群众的生活问题解决了,群众才会自觉维护封禁措施的落实
3.3 辅助措施。大面积的山场、草原封禁后,实行退耕还林、还草,雨季由飞播撒树籽、草籽,促进树草成长;同时辅以重点人工栽培和棚饲、舍饲等,以加速生态修复。
3.4 监督管理。河北省采取了政府发布命令、张贴公告,制订乡规民约与执法队伍相结合的办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如易县紫荆关镇对狼牙山的封禁,采取村村贴县政府的封禁令,发公告广泛宣传;经村委会和村民代表会讨论,订立乡规民约,互相监督,共同遵守;区政府建执法队伍,发现有羊上山,就把羊抓到区里,教育违规群众,先交罚款后领羊;政策规定与宣传教育、经济处罚多措并举,严格封禁管理才能事半功倍。
4、关于加快治理问题
在积极开展生态修复的同时,坚持以小流域为单元,抓好集中连片治理和大示范区建设,是加快水土保持治理的有效举措。
4.1 动员社会力量综合治理。由政府发通知,人大作《决议》,军民共建治理样板。运用各种手段,采取承包、租赁、拍卖、股份制、股份合作制等多种形式,推进“四荒”(荒山、荒滩、荒坡、荒沟)治理;坚持征收“两费”(水土流失防治费、水土保持设施补偿费),增加治理投入,建立“责、权、利统一,治、管、用结合,全社会参与”的水保治理新机制,才能有效地加快治理步伐。
几年来,河北省共有6.1万户、941家企业参与“四荒”开发治理;已拍卖“四荒”使用权28.7万hm2,回收拍卖资金458万元,使18.7万hm2“四荒”得到初步治理,涌现出全国十大扶贫状元之一的张江平等一大批开发治理“四荒”的好典型。
4.2 抓好重点项目建设。以京津风沙源治理和首都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等大项目为龙头,对重点区域实施集中连片治理。对重点项目除继续推行“三制”(项目法人制、招标投标制、建设监理制)外,同时增加了工程建设公示制,资金使用报账制,群众投劳承诺制,建后管护责任制。对不同类型的小流域要抓好不同类型的试点。严格治理质量,建设精品工程。
4.3 推广先进技术经验。要加快引进优良树种草种,推广机修梯田、果树高接换头、集雨节灌、生物护坡、鼠害防治等常规成熟技术。坚持生态优先,突出水源保护,加强河道及湖库周边的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将农村污水和流域垃圾治理纳入小流域治理之中,搭建科研院所参与水保生产实践的平台,建设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区;加强“3S”技术和生根粉、保水剂等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的引进试用,努力提高水保生态建设的科技水平、建设质量和综合效益。
4.4 严格检查验收制度。培训专业人员,进行资质考核,坚持持证上岗,严格监理制度,加强质量检查验收队伍和能力建设,做到随建设、随检查、随监理,发现问题,及时处理,搞好竣工验收,确保建设质量,做到治理一处,验收一处,管好一处,受益一处。
5、关于巩固成果问题
巩固治理成果的关键是有效防止“边治理、边破坏”的问题发生。水土流失严重地区多为老少边穷地区,在温饱问题尚未解决之前,“发展是硬道理”,吃饭是第一位的。要加大治理力度,巩固治理成果,就必须从政策上、投入上、措施上,解决好当地群众脱贫致富的问题。同时要抓好以下工作。
5.1 加大宣传力度。水利部门与新闻单位密切配合,坚持正面宣传与反面曝光相结合的方法,利用各种媒体,广泛宣传动员,增强全民的水土保持和生态保护意识;实行舆论监督,对人为造成的水土流失和生态破坏事件进行新闻曝光,引起各级领导和有关部门的关注,扩大社会影响,推动水保工作。
5.2 政府组织协调。认真落实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编报审批制度和水土保持“三同时”等有关制度规定。运用政务信息渠道,发挥政府职能,强化监督执法,协调各方矛盾,解决好“三农”的实际问题。
5.3 完善配套法规。1993年以来,河北省人大先后颁布了《河北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办法》,制定了《关于加强山区水土保持工作的决议》,省政府颁布了“河北省关于家畜禁止放牧实行圈养的规定”,水利厅与有关部门制定了“水土保持行政执法责任制”、“水土保持错案和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实施细则”、“关于进一步加强水土保持预防监督工作的通知”与“关于做好公路建设项目水土保持设施验收的通知”等省级配套法规、规章26件,使水土保持各项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为监督执法工作提供了法律保障,在海河流域起到了示范作用。
5.4 建立监测网络。各级主管部门建立“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监测总站”,对水土流失严重地区、重点防治区和大型开发建设项目区建立动态监测网络,建设水土保持信息采集、处理、传输与发布系统,为防治水土流失和水保执法提供可靠的依据。
5.5 加强监督执法。水土流失加剧,主要是人们不合理的生产活动造成的,重点要制止陡坡开荒、乱砍滥伐、超载放牧、乱采乱挖与开矿、修路和其它建设弃土弃渣等造成的水土流失。除有关部门进行正常的执法检查,及时处理违法违纪案件外,还要请省人大组织联合执法检查,督促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加大水保执法力度。河北省先后查处了500多起水保违法案件,促进了《水土保持法》的贯彻落实。目前省级新上重点项目的水土保持方案编报率在98%以上,全民的水土保持和生态保护意识显著增强。
6、关于城市水保问题
城市是一个国家或地区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我们应当把城市特别是山区城市的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纳入全国水保工作的重点,也是实现城乡一体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比如:因清代避署山庄和外八庙闻名于世而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河北省承德市,于2001年6月被列入全国第二批城市水土保持试点市,2004年3月被水利部命名为“全国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示范城市”。他们于2001年确定了“以山为骨、以水为魂、以绿为脉、以文为蕴、以人为本”的水土保持生态建设思路,出台了“城市水土保持试点工作实施办法”等一系列规范性文件,广泛开展宣传活动,健全了水土保持预防监督体系,实施了城郊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城区水土保持绿化美化、市区武烈河整治、市区旱河综合治理和承钢铁路专用线(横穿市区)拆迁等五项工程,把水土保持生态建设与历史文化、人文景观、人居环境、园林建设、经济发展融为一体,4年投资75.92亿元,是改革开放前城市建设总投资的151倍,使承德市出现了青山、碧水、篮天的生态环境,涌现了“奇峰异石掩衬古庙园林,河湖水面倒映楼宇车流;广场绿地中休憩,街区林荫中徜徉;仰望蓝天云飞,低凝碧水鱼翔”的优美景象。水土保持生态建设为这座美丽的旅游名城插上了翅膀,带动了城市社会经济的全面腾飞。
作者简介:
李志强:河北省水利厅原厅长、河北省水伙伴理事长、教授级高工
魏智敏:河北省专家献策团成员、河北省水伙伴副理事长、教授级高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