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神东集团煤田开发与水土保持并重 15年水蚀面积减少2/3(图)
来源: 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网 上传日期:2018-07-23 打印本文章 【字体】 大 中 小护矿治理工程
(记者 赵永平)世界七大煤田之一的神府东胜矿区,位于水土流失最严重的黄河中游地区的晋陕内蒙古接壤区,毛乌素沙漠与黄土高原沟壑区的过渡地带。15年前,这里每年平均大风日在30天左右,风蚀面积占矿区总面积的77%,水蚀面积占矿区总面积的85%,纵贯矿区的乌兰木伦河每年向黄河输入泥沙2400万吨。
"不搞水保生态建设,企业就无法可持续发展。"神东集团环保处处长李世明说,总结了煤炭企业先污染后治理、先破坏后恢复的教训,他们认为,单纯的"破坏---治理"的模式,不能解决开发与水保之间的矛盾。以全面治理保局部开发、以开发促治理,将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定位于整个矿区,才能有效治理生态环境。为了保证资金到位,集团制定了一项特殊政策:从吨煤销售收入中提取0.45元作为专项水保绿化费。
通过整体科学规划与布局,神东整体治理措施陆续实施:为改变矿区强度沙漠化现象,大面积建设网障固沙,治理流动沙地92.36平方公里,风沙危害的问题得到明显遏制;为减少大气污染,建设了电热联供,除尘率达95%以上;针对洗煤厂外排的煤矸石,开设了排矸场,并在沟口建拦渣坝,填沟造地,上覆黄土后植树种草,使矸石山变成绿地。截至目前,矿区完成了小流域治理、防风固沙林带、护路林带、两山一湾、神东生态园、小区绿化、水源保护工程等多项植物措施,综合治理面积103.85平方公里。
如今,整体治理取得明显成效,为局部开发奠定了基础,各大煤矿初步建成了"采煤不见煤"的花园式矿区。矿区大风日减少了3/4,流域范围的水蚀强度、水蚀面积均减少了2/3,每年减少河道泥沙流量1500万吨。走在矿区,绿树成荫,川道里河水清澈,山麓河畔鸟飞禽翔,河两岸的陡坡已全被密密的沙障紧紧锁住,使黄色的沙坡变成绿色的铜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