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型黄土高原建设研讨会议亮点多
来源: 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网 上传日期:2018-07-23 打印本文章 【字体】 大 中 小 本站讯(记者 孙太旻 见习记者 谷长风)记者从12月11日在西安举行的“模型黄土高原”建设研讨会上获悉,经过黄委上下各方面的共同努力,此次会议出现了许多新的亮点。
会议筹备认真扎实。为了把会议办好,黄委水土保持局、黄河上中游管理局等有关部门和单位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前期工作,专门成立了会议筹备机构,先后多次召开协调会,认真研究,精心部署,从会议地点选择、会场布置、日程安排、后勤保障,到参会专家推荐、大会议程安排、分组交流讨论和会议资料收集汇编等,都是在反复酝酿,广泛听取各方面意见和建议的基础上,逐一落实的。
会议材料内容丰富。为了把会议开出成效,组委会专门在互联网上发布公告,在广泛征集会议交流文章的基础上,经过认真筛选,从来自全国各知名高校、相关科研单位的院士、专家学者提交的有关水土流失规律与机理、数学模型建设、“3S”技术应用等方面的科技学术论文中,先后确定会议交流文章57篇,并及时邀请30多位专家学者参加会议,其中特邀院士、专家学者交流论文16篇,都在大会上进行了专题发言。
会议规格显著提高。作为水土保持科学研究领域的一次盛会,此次会议无论是与会代表的供职单位,或是职称层次和知识结构,都远远高于其他同类会议。其中由组委会特邀国家相关行业的著名院士、专家学者就有16人,有关知名专家学者20多人。为了把此次会议开好,水利部水土保持司派员专程到会指导,黄委薛松贵总工到会代表李国英主任表示祝贺,并进行了重要讲话。
会议议题十分突出。会议围绕研究、探讨实体模型和比尺模型的相关技术问题,水土流失规律与机理、实体模型建设理论与技术,数学模型理论与技术及“3S”技术在水土保持模型建设中的应用等技术问题,进行了广泛的交流与探讨,并就建模思路、技术路线和实施步骤初步达成了共识:水土流失与水土保持模型系统建设的理论研究和技术开发是当前国际水土保持研究领域的重大课题,它反映一个国家水土保持科研方向、发展实力和管理水平,同时,作为一项实用技术,又是把握水土流失规律、优化水土保持措施、评价治理效益的重要的技术支撑工具。
会议目标更加明确。会议明确提出,“模型黄土高原”建设,目的是利用这个平台,对自然现象进行复演、模拟、试验,揭示水土流失内在规律和水土保持措施作用机理,全面、系统地反映黄土高原各自然因素及其相互间的关系,展现、检验各种措施在水土保持实践中的效果,形成系统的水土保持理论体系,为黄土高原治理开发决策提供科学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