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横黄河话监测——黄河流域水土保持监测纪实
来源: 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网 上传日期:2018-07-23 打印本文章 【字体】 大 中 小 本站讯 (通讯员 马国力)黄河复杂难治的症结在泥沙,而泥沙主要来源于黄土高原。黄土高原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也是我国水土保持的重点区域。严重的水土流失分布在哪里,产生了哪些危害,对当前和今后的经济社会发展有什么影响,水土流失治理的效果如何,今后水土保持工作的重点在哪里等等,所有这些,只有通过科学的监测才能掌握,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和决策。水土保持监测工作是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这项工作开展得好坏,直接关系到黄河流域生态建设宏观决策,关系到水土保持事业自身的发展。
追溯起来,黄河流域的水土保持监测已经走过了半个多世纪的历程。从上世纪四十年代开始,在黄河流域相继建立了黄河水利委员会天水、西峰、绥德水土保持观测试验基地,对水土流失规律和水土保持措施的防治效果进行了长期监测,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的成果。九十年代以来,黄河上中游管理局在黄土高原水土保持世行贷款项目中开展了监测评价工作,进行了有益的探索。1998到2002年,由黄河上中游管理局组织完成了“黄土高原严重水土流失区生态农业动态监测技术引进项目”(水利部“948”项目)和“黄河流域水土保持遥感普查项目”。通过这两个项目,引进了国外先进的监测技术和设备,建立了黄河流域九十年代末的卫星影像库、土壤侵蚀数据库、区域水土保持措施动态监测数据库等,在水利部组织的鉴定中被评为国际领先水平。项目成果成为今后黄河流域水土保持动态监测的本底数据,是“数字黄河”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今,这套基础数据已经在黄河流域水土保持规划、治理、预防监督以及宏观决策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
自2002年起,黄河上中游管理局开始建设黄河流域水土保持监测系统,截止目前,一期工程已经基本完成。按照“需求至上,应用牵引,急需先行”的要求,监测系统已初步形成了以西安黄河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监测中心、郑州终端站和天水、西峰、榆林直属监测分中心为主,青、甘、宁、蒙、陕、晋、豫、鲁、川、新10省(区)的监测总站及其地市监测分站为辅的监测网络雏形。基本完成了西安黄河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监测中心和郑州终端站的建设,并投入使用。编制完成了我国第一套综合性水土保持数据库标准—《黄河流域水土保持信息编码规定》和《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监测数据库表结构及数据字典》。率先开发了一系列水土保持应用系统,包括三维可视化信息系统、黄土高原淤地坝管理信息系统、黄土高原淤地坝辅助设计系统等,并在实际生产中得到应用。监测系统一期工程的建成,为及时、准确、全面地掌握黄河流域水土保持动态,有效地防治水土流失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黄河上中游管理局作为黄委会的派出机构,主要负责黄河流域青、甘、川、宁、蒙、陕、晋、豫、鲁等9省(区)79万km2的水土保持规划、监督监测、科研、示范、管理工作和黄河上中游地区黄河干流及主要支流的水行政管理工作。所属黄河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监测中心(简称监测中心)是全国水土保持监测网络中的二级机构,具体负责黄河流域水土保持监测系统的建设,负责流域内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监测工作。下一步,监测中心将依据“全国水土保持监测总体规划”,按照“三条黄河”建设总体要求,依托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全球定位系统、三维模拟技术等高新技术,以黄河源区、黄河中游多沙粗沙区、晋陕蒙接壤区等地区为重点开展水土保持和生态环境监测,加大生态建设项目、开发建设项目的监测和应用系统开发力度,为维持黄河健康生命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