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青海湖越来越“瘦” 25年湖面萎缩近150平方公里
来源: 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网 上传日期:2018-07-23 打印本文章 【字体】 大 中 小 新华网西宁12月30日电 青海湖正变得越来越“瘦”,记者从青海省气象科学研究所了解到,近25年来,青海湖湖面已萎缩近150平方公里。
记者近日在青海湖采访时看到,由于湖面萎缩,湖水下降,青海湖岸边裸露的湖床随处可见。在青海省水文水资源勘测局青海湖下社水文站,一根用于水文观测的标志杆孤零零地立在湖面裸露处。水文站站长杨维忠指着这根标志杆说:“这是2002年立在湖岸线的,如今湖岸线离它已有30多米的距离了”
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共和县倒淌河乡的一位藏族老人说,她从小就住在湖边,过去,湖岸就在离家十来米的地方,但是现在不知道怎么搞的,湖岸离家越来越远,都快看不到了。
据青海省气象科学研究所所长李凤霞介绍说,青海湖在1975年-2000年的25年间,湖岸总体变化趋势是陆地相对向湖水方向推进,湖岸形体整体萎缩,变化较大的湖岸为东岸沙岛和海晏湾地带、北岸沙柳河入湖一带地区、西岸布哈河入湖地带。西岸和北岸陆地相对推进距离分别达到1566.3米和3266.9米,年平均推进距离分别为62.6米和130.6米,湖区东岸沙体形似“鸟嘴”侵蚀东岸湖水,近100公里的水体被分离,只有很窄的河道连通湖区,且“鸟嘴”有继续延伸趋势。
李凤霞说,造成湖岸形态变化的主要原因是气候暖干化、土地沙化、草场退化和人为破坏的共同影响。其中青海湖地区出现的气温升高、降水减少、蒸发增大等气候暖干化特征,是导致青海湖水位下降和湖岸变化的直接成因,人类活动引起的草场退化则进一步加速了湖岸的变化,致使青海湖环湖地区生态环境急剧恶化,生态危机四伏。
位于青藏高原东北部的青海湖,是我国最大的内陆咸水湖。湖面海拔3193.69米,面积4282.3平方公里,是青藏高原最为重要的飞禽栖息繁殖地,有164种约30万只鸟类在这里生存繁衍。就是这样一片美丽的湖水,近年来水位正以每年8厘米至10厘米的速度下降,湖面面积日益萎缩,有专家预言:如果不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长此下去,青海湖不是变成沙湖就会变成死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