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建水保城市 建设秀美家园
来源: 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网 上传日期:2018-07-23 打印本文章 【字体】 大 中 小——济源市创建全国水保示范城市纪实
2004年12月29日
经过三年坚持不懈的努力,河南省济源市创建全国水土保持示范城市今年终于以97分的最好成绩,通过了水利部专家组的验收,济源市顺利地跨入了全国水土保持示范城市的行列,这是河南省唯一一个获此殊荣的城市。全国水保示范城市也为愚公的家乡增添了一张新的靓丽的城市名片。
济源市,位于河南省西北部,北依太行,南临黄河,是传说中“愚公移山”的地方,著名的黄河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就在济源境内。全市总面积1931平方公里,其中山岭区占88%,由于山区面积大,水土流失十分严重,长期以来,济源人民有着致力于水土保持治理的优良传统,尤其是2001年以后,济源市把创全国水土保持示范城市提上了重要日程,踏上了新的征途。
一、把创建水保城市列为全市“五创建”目标,精心组织实施
近年来,济源市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城市建成区面积由过去的6平方公里扩展到26平方公里,城市人口由过去的不到8万人发展到22万人。但在城市化进程中,由于无序开发和生产,造成大量人为的水土流失,不仅破坏了原来的地形、地貌,也损坏了城市形象和投资环境,直接影响了城市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济源市根据国家新的治水思路,以科学的发展观及时调整了水保治理战略,把城市水保纳入治理规划,不断加大治理力度,突出“以人为本、开展水保”的新理念,并积极申报创建全国水保示范城市,2001年,在济源市被列为全国试点城市后,济源市委、市政府更是不遗余力,抽调精干力量组成创建办公室,制定和完善各项制度、采取切实措施全力以赴开展工作。城市水土保持试点工作是一项综合性工作,政策性强,工作量大,时间紧、任务重,需要全社会的广泛参与,济源市把创建水保城市同创建国家园林城市、卫生城市和全国文明城市、双拥模范城市一并列入全市“五创建”目标,按照水利部提出的水保试点城市建设要求,高标准,高质量,扎实开展城市水保创建活动。2002年6月,济源市政府下发[2002]40号文件,成立了以市长为组长的“济源市城市水土保持工作领导小组”,市水利局、计委、财政、环保、交通、城建等有关部门为小组成员,制定了创建水保城市的实施方案,各部门既分工明确,又密切协作,共同开展水保创建工作。市政府还出台了《关于实行水土保持工作报告暨领导任期内水土保持工作目标责任制的通知》,将水土保持工作纳入领导年度目标考核。市委书记周春艳指出:“创建全国水保城市是国家级的,标准高、难度大、任务重,需要克服的困难很多。各级各部门一定要提高认识,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国家创建目标上来,加强组织领导,强化责任意识,调动广大干部职工的积极性,确保各项目标任务落到实处。”市长段喜中强调,在创建中要突出一个“干”字,要鼓足干劲、奖励先进、惩诫庸者,要大胆实行引咎辞职制、诫免谈话制和通报批评制,对不能认真工作的单位和个人进行惩诫;要强化一个“实”字,一是思想要实,二是任务要实,三是责任要实,四是检查要实,五是效果要实。市创建指挥部设立城市水土保持创建工作督查组,配备专职人员、定期召开专题会议,认真研究分析城市水土保持工作,及时解决各种问题和矛盾。各有关部门和单位高度重视,积极配合,有效推进了水保城市创建的进程。
二、加大宣传力度,在全社会营造浓厚的创建氛围
为了在全市营造水保城市的良好氛围,他们开展一系列宣传活动,广造舆论,扩大声势,大力普及水保知识,提高全社会的创建意识。在每年的“世界水日”、“中国水周”期间,采取市领导电视讲话、电视台制作专题等形式,对《水土保持法》、《河南省实施〈水土保持法〉办法》、城市水保知识等水法律法规进行宣传。试点期间,共印发资料20000份、刷写宣传标语300条,他们在城区火车站、天坛路、沁园路等显著位置设置40平方米以上的大型宣传牌5处,在济源电视台制作专题,在济源日报开辟专栏,宣传水保知识。为了使全民参与创建,他们在全市开展了“水利杯”水保知识竞赛活动,参赛人数达2万余人;在全市机关干部和教育系统中开展“创建水保示范城市,建设山川秀美济源”征文活动,共收到征文2000余篇。为了在中小学生中普及水保知识,他们编印《中小学生水土保持意识教育课外读物》10000余册,送进校园,送进课堂,在广大师生中广泛开展课外水保知识普及活动,收到良好效果。为加强对青少年的水土保持意识教育,为他们提供开展水土保持治理的社会实践基地,他们结合“保护母亲河”行动,在小浪底库区附近的中国少年世纪水保林建立了“济源市青少年水土保持意识教育基地”,和团市委结合,广泛发动团员青年定期到基地开展活动,增强他们的水保意识,激发他们开展水保创建的积极性。2002年7月在江泽民同志“再造山川秀美”伟大号召发表五周年之际,市委书记、市长联名发表纪念文章,还在全市举办了由市领导、职能局委、企业领导等参加的纪念座谈会,对新形势下的水保工作进行了广泛讨论。各职能部门制作宣传版面,采取了多种形式广泛宣传。
通过这些宣传活动的开展,极大的提高了各级领导干部和广大人民群众对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的认识,增强了水土流失的危机感,调动了全社会参与水土流失防治、改善生态环境和创建水保示范城市的积极性。
三、以工程建设为载体,强力推进水保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
济源市在城市水保建设上始终坚持三条原则,即凡是规划到位的项目,必须落实绿化任务;凡是新建项目,必须留足30%以上的空地进行绿化;凡是城市公共绿地,任何单位和个人都不准搞市政建设。在具体做法上,一是添景增绿。拆迁了灯光球场和群艺馆等设施,大面积栽植草坪、移植树木,改造了源园;在市区道路交叉口四角、主次干道两侧的空闲地进行点缀式绿化,花灌乔木相间,步游道与植物造型搭配。按照城市水保规划,对溴水和蟒河10公里城区段进行了彻底治理,在裁弯取直和清淤的基础上,全部衬砌了浆砌石双复式断面,修建橡皮坝6座,桥梁7座,沿河路30公里,两岸栽花种草植树,形成绿化长廊。二是拆墙透绿、见缝插绿。市区主次干道两侧新建单位的临街围墙都建成了透景墙,把绿色向街道沿伸;同时,对楼前屋后、公共地段进行绿化美化,实现了黄土不露天,处处有绿地。三是道路绿化。我市道路绿化与道路建设同步进行,投资2000多万元,在入市主要道路两侧50米范围内,按规划栽植乔木、灌木和花草,全面实施“绿色通道工程”。四是大力开发绿地广场。三年来,他们先后建成了新蟒河、清趣园、望春园、迎春园、西苑、河苑、独生子女游乐园、树林公园等绿地公园。2003年,他们又建成了投资4500多万元、占地350亩的世纪广场,投资147万元、占地26亩的园丁园和投资500多万元、占地20亩的环保健身苑,投资300多万元、占地130亩的惠春园。还投资110余万元,建成28座垃圾中转站,40座水冲式公厕和日处理200吨垃圾粪便的无害化垃圾处理场,城区垃圾处理率达到70%,城区中心地段基本消除了垃圾二次落地现象。同时投资9000万元建成了城市污水处理工程。通过添景增绿、拆墙透绿、见缝插绿、沿河布绿、临路建绿、广场植绿、庭院造绿,使城市形成了三季有花、四季长青、风光优美、环境宜人、独具特色的北方园林城市。目前,济源市城市绿地面积达到620公顷,绿化覆盖面积达到728公顷,基本构成了点上绿化成景、线上绿化成荫、面上绿化成林、环路绿化成带的格局。
四、充分发挥示范带动作用,调动全社会参与水保城市创建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为提高全社会创建的积极性,加速城市水保建设,济源市在城区各单位和小区中大力开展创建水土保持示范单位(小区)活动,政府出台政策,把创建水土保持示范单位与创建省、市级卫生单位、文明单位挂起钩来,对水土保持示范单位给予一定优惠政策和扶持力度,鼓励各单位积极开展水保创建工作。为争创水保示范单位,不少单位高度重视,成立专门组织,加大宣传力度,完善各项制度,采取得力措施,在全市掀起了创建热潮。市机关事务管理局把水保创建工作列入年度目标,大力开展植树种草,扩大绿地面积1000多平方米,行政区人均绿地面积达99平方米,软、硬覆盖率均达到95%;职业技术学院为提高师生的水保意识,将节水、保水内容编入《学生守则》,并利用校园广播、校园网等媒体广泛宣传,还成立了以学生为主体的青年志愿者,开展广泛持久的创建活动。沁园小区邀请市规划建筑设计院和市水利局专家,进行科学规划,先后投资900万元,进行环境绿化、美化,栽种25个品种的花木25万株。交通局家属院实行封闭式管理,经过科学规划,他们投入50万元,栽植乔、灌、花700余株,种植草坪1000平方米,硬化、绿化面积达80%以上。通过开展示范小区创建活动,济源市绝大多数单位,绿草茸茸,鲜花掩映,环境优雅,如诗如画,面貌焕然一新。全市有50余家单位和居住小区积极申报了水土保持示范单位(小区),经市创建指挥部组织评委严格审查,认真评选,市行政区、职业技术学院、豫港焦化公司被授予“济源市水土保持示范单位”,沁园小区、交通小区荣获“济源市水土保持示范小区” 称号。城市森林覆盖率达22%,城市水系绿化率达80%以上,人均公共绿地13.8平方米,使市区综合径流系数达到0.6以下,为市民提供了幽雅、舒畅的休闲娱乐场所,进一步改善了城市人居环境。
五、进一步完善执法体系和管理制度,为创建工作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为加大水政执法力度,济源市组建了有三个综合执法大队的水政监察支队,定期邀请省水政总队、市司法部门专家为执法人员讲课,严格实行考试上岗,由省水政总队命题,武警监考,统一进行闭卷考试。支队内部制订了20余项管理规章制度,建立了奖惩机制,实行百分考核和末位淘汰。在执法中,建立健全了执法责任制和内外部监督管理机制,制定完善了《水政执法责任制》、《错案责任追究制》、《水政监察巡案制》及水政执法案件的登记、立案、审批及目标管理等制度,对执法人员实行违法违纪一票否决制和连带责任制,为每一位执法人员建立执法档案;对外实行执法和收费公开制度,设立监督举报电话,聘请老干部和有关单位负责人为执法监督员。通过他们的不懈努力,济源市水政执法工作开创了崭新局面,树立了良好形象。在创建全国水保城市工作中,他们根据水土保持的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济源市的实际情况,制定了《济源市水土保持管理办法》、《济源市水土保持违法案件查处及行政处罚暂行办法》,转发了河南省《水土流失防治费、补偿费征收和使用管理办法》等规章制度,有力推进了水土保持监督管理力度。两年来,市水土保持监督部门,依法开展了水土保持监督检查、方案审批、“两费”收缴、案件查处等工作,对城市周边地区开山、取石、挖沙等破坏水保的行为加大了监管力度,水保补偿费征收率达90%。共收缴水土流失补偿费、防治费71万元,生产建设单位自行投入水土流失防治费用400多万元,查处水土流失违法案件50多起。
为提高工程建设的水土保持方案编报率,他们组织水利局、计委、创建办等部门有关人员组成督导组,深入矿区、工地,进行经常性的宣传和督导,目前在济源境内兴建的沁北电厂、太澳高速、济焦高速、小浪底工程等省级以上建设项目的水土保持方案编报率达95%以上,审批率达100%;污水处理厂、环城公路、济钢扩建工程等市级工程项目的水土方案编报率也在90%以上,审批率达100%,“三同时”制度得到很好落实。
为保证城市水保创建的资金需求,他们广开渠道,多元投入,始终把发动全社会力量作为搞好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的基础性工作来抓,对造成水土流失的生产建设单位,要求依法进行防治;水利、园林、城建、土地、环保等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建成一定规模的防洪设施、街心花园、公园、广场小游园,美化城市环境,防治水土流失,积极倡导和组织全民义务植树造林活动,积极开展荒山承包、拍卖等,进行水土流失的多元化投入,三年来,这个市共投入城市水保治理的资金达3.4亿多元,加大了水土流失治理力度。
来源:中国水利网 12月29日
一、把创建水保城市列为全市“五创建”目标,精心组织实施
近年来,济源市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城市建成区面积由过去的6平方公里扩展到26平方公里,城市人口由过去的不到8万人发展到22万人。但在城市化进程中,由于无序开发和生产,造成大量人为的水土流失,不仅破坏了原来的地形、地貌,也损坏了城市形象和投资环境,直接影响了城市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济源市根据国家新的治水思路,以科学的发展观及时调整了水保治理战略,把城市水保纳入治理规划,不断加大治理力度,突出“以人为本、开展水保”的新理念,并积极申报创建全国水保示范城市,2001年,在济源市被列为全国试点城市后,济源市委、市政府更是不遗余力,抽调精干力量组成创建办公室,制定和完善各项制度、采取切实措施全力以赴开展工作。城市水土保持试点工作是一项综合性工作,政策性强,工作量大,时间紧、任务重,需要全社会的广泛参与,济源市把创建水保城市同创建国家园林城市、卫生城市和全国文明城市、双拥模范城市一并列入全市“五创建”目标,按照水利部提出的水保试点城市建设要求,高标准,高质量,扎实开展城市水保创建活动。2002年6月,济源市政府下发[2002]40号文件,成立了以市长为组长的“济源市城市水土保持工作领导小组”,市水利局、计委、财政、环保、交通、城建等有关部门为小组成员,制定了创建水保城市的实施方案,各部门既分工明确,又密切协作,共同开展水保创建工作。市政府还出台了《关于实行水土保持工作报告暨领导任期内水土保持工作目标责任制的通知》,将水土保持工作纳入领导年度目标考核。市委书记周春艳指出:“创建全国水保城市是国家级的,标准高、难度大、任务重,需要克服的困难很多。各级各部门一定要提高认识,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国家创建目标上来,加强组织领导,强化责任意识,调动广大干部职工的积极性,确保各项目标任务落到实处。”市长段喜中强调,在创建中要突出一个“干”字,要鼓足干劲、奖励先进、惩诫庸者,要大胆实行引咎辞职制、诫免谈话制和通报批评制,对不能认真工作的单位和个人进行惩诫;要强化一个“实”字,一是思想要实,二是任务要实,三是责任要实,四是检查要实,五是效果要实。市创建指挥部设立城市水土保持创建工作督查组,配备专职人员、定期召开专题会议,认真研究分析城市水土保持工作,及时解决各种问题和矛盾。各有关部门和单位高度重视,积极配合,有效推进了水保城市创建的进程。
二、加大宣传力度,在全社会营造浓厚的创建氛围
为了在全市营造水保城市的良好氛围,他们开展一系列宣传活动,广造舆论,扩大声势,大力普及水保知识,提高全社会的创建意识。在每年的“世界水日”、“中国水周”期间,采取市领导电视讲话、电视台制作专题等形式,对《水土保持法》、《河南省实施〈水土保持法〉办法》、城市水保知识等水法律法规进行宣传。试点期间,共印发资料20000份、刷写宣传标语300条,他们在城区火车站、天坛路、沁园路等显著位置设置40平方米以上的大型宣传牌5处,在济源电视台制作专题,在济源日报开辟专栏,宣传水保知识。为了使全民参与创建,他们在全市开展了“水利杯”水保知识竞赛活动,参赛人数达2万余人;在全市机关干部和教育系统中开展“创建水保示范城市,建设山川秀美济源”征文活动,共收到征文2000余篇。为了在中小学生中普及水保知识,他们编印《中小学生水土保持意识教育课外读物》10000余册,送进校园,送进课堂,在广大师生中广泛开展课外水保知识普及活动,收到良好效果。为加强对青少年的水土保持意识教育,为他们提供开展水土保持治理的社会实践基地,他们结合“保护母亲河”行动,在小浪底库区附近的中国少年世纪水保林建立了“济源市青少年水土保持意识教育基地”,和团市委结合,广泛发动团员青年定期到基地开展活动,增强他们的水保意识,激发他们开展水保创建的积极性。2002年7月在江泽民同志“再造山川秀美”伟大号召发表五周年之际,市委书记、市长联名发表纪念文章,还在全市举办了由市领导、职能局委、企业领导等参加的纪念座谈会,对新形势下的水保工作进行了广泛讨论。各职能部门制作宣传版面,采取了多种形式广泛宣传。
通过这些宣传活动的开展,极大的提高了各级领导干部和广大人民群众对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的认识,增强了水土流失的危机感,调动了全社会参与水土流失防治、改善生态环境和创建水保示范城市的积极性。
三、以工程建设为载体,强力推进水保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
济源市在城市水保建设上始终坚持三条原则,即凡是规划到位的项目,必须落实绿化任务;凡是新建项目,必须留足30%以上的空地进行绿化;凡是城市公共绿地,任何单位和个人都不准搞市政建设。在具体做法上,一是添景增绿。拆迁了灯光球场和群艺馆等设施,大面积栽植草坪、移植树木,改造了源园;在市区道路交叉口四角、主次干道两侧的空闲地进行点缀式绿化,花灌乔木相间,步游道与植物造型搭配。按照城市水保规划,对溴水和蟒河10公里城区段进行了彻底治理,在裁弯取直和清淤的基础上,全部衬砌了浆砌石双复式断面,修建橡皮坝6座,桥梁7座,沿河路30公里,两岸栽花种草植树,形成绿化长廊。二是拆墙透绿、见缝插绿。市区主次干道两侧新建单位的临街围墙都建成了透景墙,把绿色向街道沿伸;同时,对楼前屋后、公共地段进行绿化美化,实现了黄土不露天,处处有绿地。三是道路绿化。我市道路绿化与道路建设同步进行,投资2000多万元,在入市主要道路两侧50米范围内,按规划栽植乔木、灌木和花草,全面实施“绿色通道工程”。四是大力开发绿地广场。三年来,他们先后建成了新蟒河、清趣园、望春园、迎春园、西苑、河苑、独生子女游乐园、树林公园等绿地公园。2003年,他们又建成了投资4500多万元、占地350亩的世纪广场,投资147万元、占地26亩的园丁园和投资500多万元、占地20亩的环保健身苑,投资300多万元、占地130亩的惠春园。还投资110余万元,建成28座垃圾中转站,40座水冲式公厕和日处理200吨垃圾粪便的无害化垃圾处理场,城区垃圾处理率达到70%,城区中心地段基本消除了垃圾二次落地现象。同时投资9000万元建成了城市污水处理工程。通过添景增绿、拆墙透绿、见缝插绿、沿河布绿、临路建绿、广场植绿、庭院造绿,使城市形成了三季有花、四季长青、风光优美、环境宜人、独具特色的北方园林城市。目前,济源市城市绿地面积达到620公顷,绿化覆盖面积达到728公顷,基本构成了点上绿化成景、线上绿化成荫、面上绿化成林、环路绿化成带的格局。
四、充分发挥示范带动作用,调动全社会参与水保城市创建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为提高全社会创建的积极性,加速城市水保建设,济源市在城区各单位和小区中大力开展创建水土保持示范单位(小区)活动,政府出台政策,把创建水土保持示范单位与创建省、市级卫生单位、文明单位挂起钩来,对水土保持示范单位给予一定优惠政策和扶持力度,鼓励各单位积极开展水保创建工作。为争创水保示范单位,不少单位高度重视,成立专门组织,加大宣传力度,完善各项制度,采取得力措施,在全市掀起了创建热潮。市机关事务管理局把水保创建工作列入年度目标,大力开展植树种草,扩大绿地面积1000多平方米,行政区人均绿地面积达99平方米,软、硬覆盖率均达到95%;职业技术学院为提高师生的水保意识,将节水、保水内容编入《学生守则》,并利用校园广播、校园网等媒体广泛宣传,还成立了以学生为主体的青年志愿者,开展广泛持久的创建活动。沁园小区邀请市规划建筑设计院和市水利局专家,进行科学规划,先后投资900万元,进行环境绿化、美化,栽种25个品种的花木25万株。交通局家属院实行封闭式管理,经过科学规划,他们投入50万元,栽植乔、灌、花700余株,种植草坪1000平方米,硬化、绿化面积达80%以上。通过开展示范小区创建活动,济源市绝大多数单位,绿草茸茸,鲜花掩映,环境优雅,如诗如画,面貌焕然一新。全市有50余家单位和居住小区积极申报了水土保持示范单位(小区),经市创建指挥部组织评委严格审查,认真评选,市行政区、职业技术学院、豫港焦化公司被授予“济源市水土保持示范单位”,沁园小区、交通小区荣获“济源市水土保持示范小区” 称号。城市森林覆盖率达22%,城市水系绿化率达80%以上,人均公共绿地13.8平方米,使市区综合径流系数达到0.6以下,为市民提供了幽雅、舒畅的休闲娱乐场所,进一步改善了城市人居环境。
五、进一步完善执法体系和管理制度,为创建工作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为加大水政执法力度,济源市组建了有三个综合执法大队的水政监察支队,定期邀请省水政总队、市司法部门专家为执法人员讲课,严格实行考试上岗,由省水政总队命题,武警监考,统一进行闭卷考试。支队内部制订了20余项管理规章制度,建立了奖惩机制,实行百分考核和末位淘汰。在执法中,建立健全了执法责任制和内外部监督管理机制,制定完善了《水政执法责任制》、《错案责任追究制》、《水政监察巡案制》及水政执法案件的登记、立案、审批及目标管理等制度,对执法人员实行违法违纪一票否决制和连带责任制,为每一位执法人员建立执法档案;对外实行执法和收费公开制度,设立监督举报电话,聘请老干部和有关单位负责人为执法监督员。通过他们的不懈努力,济源市水政执法工作开创了崭新局面,树立了良好形象。在创建全国水保城市工作中,他们根据水土保持的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济源市的实际情况,制定了《济源市水土保持管理办法》、《济源市水土保持违法案件查处及行政处罚暂行办法》,转发了河南省《水土流失防治费、补偿费征收和使用管理办法》等规章制度,有力推进了水土保持监督管理力度。两年来,市水土保持监督部门,依法开展了水土保持监督检查、方案审批、“两费”收缴、案件查处等工作,对城市周边地区开山、取石、挖沙等破坏水保的行为加大了监管力度,水保补偿费征收率达90%。共收缴水土流失补偿费、防治费71万元,生产建设单位自行投入水土流失防治费用400多万元,查处水土流失违法案件50多起。
为提高工程建设的水土保持方案编报率,他们组织水利局、计委、创建办等部门有关人员组成督导组,深入矿区、工地,进行经常性的宣传和督导,目前在济源境内兴建的沁北电厂、太澳高速、济焦高速、小浪底工程等省级以上建设项目的水土保持方案编报率达95%以上,审批率达100%;污水处理厂、环城公路、济钢扩建工程等市级工程项目的水土方案编报率也在90%以上,审批率达100%,“三同时”制度得到很好落实。
为保证城市水保创建的资金需求,他们广开渠道,多元投入,始终把发动全社会力量作为搞好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的基础性工作来抓,对造成水土流失的生产建设单位,要求依法进行防治;水利、园林、城建、土地、环保等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建成一定规模的防洪设施、街心花园、公园、广场小游园,美化城市环境,防治水土流失,积极倡导和组织全民义务植树造林活动,积极开展荒山承包、拍卖等,进行水土流失的多元化投入,三年来,这个市共投入城市水保治理的资金达3.4亿多元,加大了水土流失治理力度。
来源:中国水利网 12月29日
作者:张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