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保要闻

拯救海河在行动——海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之路(上篇)

来源: 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网   上传日期:2018-07-23   打印本文章   【字体】 大   中   小  
 
  在人们的记忆中,条条大河波浪宽的海河流域曾经是河道纵横、湖泊密布、草木繁茂、禽鸟云集的地方,但自上世纪70年代以来,海河流域生态环境迅速恶化。“有河皆干,有水皆污,湿地消失,地下水枯竭,沙尘暴肆虐”已成为当前海河流域生态环境的真实写照。
  “海河流域水生态环境的承受力已经到了极限,再不采取强有力的措施,遏制水生态环境恶化的状况,后果将不堪设想。”海河水利委员会副总工程师何杉说出这句话的时候话语沉重。
   自上个世纪60年代以来,由于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的提高和降水减少,海河流域生态环境恶化不断加剧。4000多公里的平原河道相继失去源水,枯竭断流,已全部成为季节性河流。大量水生物种因此灭绝,水的自然循环系统遭到破坏。入海水量锐减,造成河口泥沙严重淤积,盐分积累,河口海洋生物大量灭绝。水污染已由20年前的局部河段扩展到现在的全流域,由下游蔓延到中上游,由城市扩散到农村,由地表侵入地下。河湖湿地面积萎缩,194个万亩以上天然湖泊、洼淀现已大多干涸,造成了湿地内生物资源严重退化。全流域地下水严重超采,部分地区已经枯竭,进而引发了水质下降、海水入侵、地面塌陷等水文地质灾害,同时使海河流域平原失去了安全用水的战略储备,京津等大中城市一旦地表水发生问题,后果将不堪设想。水土流失严重,森林覆盖率仅为10%,荒漠化、沙尘暴等灾害不断加剧。
  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曾经山川秀美的海河黯然失色?海委总工程师曹寅白面色凝重:“是天灾,也是人祸!”
  海河流域总体上属于资源性严重缺水地区,全流域水资源总量为372亿立方米,不足全国水资源量的1.5%,然而,这有限的水资源量,却承载了全国10%的人口、粮食产量和GDP,确实难堪重负。因此,自然因素是造成目前海河流域生态环境重重危机的重要原因。同时,长久以来对水资源的开发利用缺乏统一规划,无序开发,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换取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使流域的生态环境恶化雪上加霜。
  水资源管理体制不顺也进一步加剧了水资源危机。直到目前,我国尚未建立一个权威、统一的水管理体系,用水、管水、治水分散,严重影响了水资源的高效开发利用和合理配置。同时,在长期的计划体制下,水资源管理主要以行政手段为主,实行以需定供,造成了一方面缺水矛盾突出,一方面水资源浪费严重等诸多问题。2001年5月,水利部部长汪恕诚在海河水利委员会考察工作时明确地指出:海河流域最核心的水问题是生态环境恶化问题。海河流域治理要把生态恢复作为首要的工作目标,海委的一切工作都要围绕这一目标来进行。从此,海河流域拉开了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的大幕。

湿地保护 开辟水源 恢复生态

  近年来,海委对流域水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工作高度重视,将其列入了工作的重中之重。2003年7月,在组织编制《海河流域生态环境恢复水资源保障规划》的同时,海委提出了“二市二库一山一湖一河”水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工作总体目标,即针对北京市、天津市,官厅水库、潘家口水库,太行山,白洋淀和北运河的生态状况,开展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示范区工作,为全面保护和修复流域水生态环境积累经验、创造条件。“引岳济淀”的实施使海委的这项工作向前迈出了扎实的一步。

  有“华北明珠”美誉的海河流域最大的湖泊湿地——白洋淀,从2003年下半年以来就陷入了干淀的危机。

  为挽救白洋淀,海委同河北省水利厅等单位,组织实施了“引岳济淀生态应急补水工程”,从450多公里之外的岳城水库,横跨两个水系向白洋淀紧急调水。补水从今年2月16日开始,到6月30日结束,历时134天,岳城水库放水3.9亿立方米,白洋淀收水1.6亿立方米,水位由不足5.8米上升到7.2米,水面面积由31平方公里扩大到120平方公里。补水挽救了白洋淀的生态环境,野生动植物种群得到迅速恢复。淀区16万群众的生产生活得到了保障,水产和养殖业得到迅速发展,人均收入增加近千元。今年“五一”黄金周期间,白洋淀旅游收入300多万元,创社会综合效益6000多万元。“引岳济淀”为海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提供了良好的开端。温家宝总理批示:这件事办得好。

  海委主任邓坚告诉记者,为了保护白洋淀不再遭受干淀困扰,海委已着手研究保护白洋淀的长效机制。首先要充分挖掘流域自身潜力,在海河南系各河丰枯不同时的情况下,联合调度各河水库,实现以丰补枯,调水保淀。其次,在本流域无水可调的情况下,引黄济淀。但是长远来看,最根本的措施还要依靠南水北调。南水北调通水后,白洋淀作为其中的重要水量调节工程,水生态环境将得到根本改善。

  与白洋淀类似,流域其他湿地的保护工作也初见成效。河北省实行退田还湖、调引黄河水等措施保护衡水湖,使衡水湖面积达到130多平方公里。为保护七里海,天津市专门成立了七里海湿地办事机构千方百计筹集资金、调剂水源,使七里海的自然景观得到了有效改善,成为天津市的一个旅游胜地。近年来天津市通过引滦、引黄、大量利用中水、建设水利工程、存蓄雨洪水等措施保护湿地,先后建立了北大港、七里海、团泊洼、塘汉大沿海滩涂等4处天津重点保护湿地,面积达15万公顷,一大批干涸了七八年之久的洼淀、河湖、水库也已蓄上水,全市湿地总面积不断增加。

城市河湖治理 美化环境 扮靓城市

  北运河,作为京杭运河的一部分,当年曾经是漕运繁忙的黄金水道。近年来,随着天津城市化的加快和人口的增长,古老的运河已经面目全非:民房占堤,垃圾成堆,河床污染,年久失修,河流功能锐减,严重威胁着引滦水质,影响了沿岸百姓的生活,也损害了天津的城市形象。历经沧桑的北运河失去了往日的光辉,几乎成了一条废河。2000年12月,天津市下决心对北运河进行综合治理。治理过程中,他们没有照搬清淤、疏浚、砌岸等传统的防洪治理措施,而是在保障河道防洪功能的前提下,拓展水利工程的功能,加入了环境建设和景观设计,堤、水、林、路综合治理,使北运河成为一道集防洪、休闲、文化、娱乐于一体的亮丽风景线,成为目前天津市最大的一片绿化带。2003年,北运河防洪综合治理工程被建设部评为2002年度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随后又被水利部批准为国家水利风景区。与此同时,天津市相继对津河、卫津河、复兴河、月牙河、外环河等城市河流进行了治理改造,打造了全新的城市河网体系,美化了城市环境,提高了城市品位和人民的生活质量。

  北京市的转河改造则开创了“以人为本,生态治河”的新理念,河道宜宽则宽、宜弯则弯,两岸宜树则树、宜草则草,河底和河坡使用了透水砖和鹅卵石,保证了河水和地下水的连接,3.7公里的河道,投资6.26亿,在喧嚣的都市打造了一条回归自然的“生态河”。

  被称为“江北水城”的山东省聊城市,近年来市政府先后投资对东昌湖、古运河和徒骇河三个水系进行综合开发,大大改善了城市人居环境和经济环境。目前,徒骇河聊城城区段沿河一带已经成为休闲、娱乐和观光相结合的生态旅游区。为确保水质,水利部门还对河道进行了治污蓄水治理,使徒骇河碧水重现。2003年,聊城市被评为全国优秀旅游城市,“江北水城”被水利部命名为国家级水利风景区。

  与此相似,河北石家庄的民心河治理,河南安阳的安阳河治理等城市河湖治理改造工程都创出了自己的特色,同样取得了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的多赢。

水污染防治 迎难推进 成效初显

  一提到“有水皆污”四个字,海河流域水资源保护局林超副局长的语气变得沉重了,但对于近几年的工作,他还是感到欣慰。他对记者说,海委对流域水污染防治工作一直给予充分的重视,也做了大量工作。近年来先后开展了引滦水资源保护、入河排污口调查、地下水质调查与研究、农村饮用水质情况调查、水质信息发布、《海河流域生态环境恢复水资源保障规划》编制、官厅、密云水库上游水质自动监测系统建设和跨省河流闸坝调度通报制度建设等工作。同时与流域内水利、环保部门合作,共同编制了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开展了流域水功能区划和水生态环境功能区划以及水资源与水生态环境管理工作,并共同协调处理了多起跨省水污染纠纷,促进了社会稳定,也加强了海委与流域水利环保部门的联系与合作。

  林超介绍说,海河流域各地对水资源保护工作也给予了高度重视,北京、天津等城市都制定了强有力的治污措施,污水处理率位于全国前列。记者了解到,北京市清河污水处理厂二期工程及卢沟桥污水处理厂工程不久前刚刚提前完工并正式通水运行,使北京城区每天新增污水处理能力30万立方米,每年可多处理污水1亿立方米,相当于北京市民1个月的用水量,北京市的污水处理能力达到了每日188万立方米,这是北京市多年来在水污染防治方面取得的又一个可喜成果。另据了解,到2005年底,北京的污水处理能力将达到每日248万立方米,全市污水处理率90%的奥运目标将有望提前实现。天津市今年也按照建设节水型社会的要求制定了污水处理建设规划,计划到2010年建成18座污水处理厂和8座再生水厂,城市污水处理率达到90%以上。

  记者感觉到,尽管目前海河流域的水污染状况还没有得到根本改观,但是流域广大群众珍惜水、爱护水的意识明显增强,各级政府也制定了切实可行的目标和措施,全社会共同保护水资源、防治水污染的热潮正在悄然兴起。

水土流失治理 防风固沙 染绿华北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海河流域水土保持工作投入的不断增加、各种优惠政策的相继出台,海河流域水土保持生态建设掀起了新的高潮,到2002年底,海河流域国家级重点治理区就已先后开展了6片。

  河北丰宁满族自治县小坝子乡在海河流域是一个知名度颇高的地方。2000年5月12日,时任国务院总理的朱镕基站在小坝子乡榔头沟村的村头,面对着漫天的黄沙和没有一点绿色的裸露沙地,发出了“治沙止漠刻不容缓,建设绿色屏障势在必行”的号召。从此,丰宁人民与风沙进行了顽强的战斗。4年过去了,这里已经看不到风沙的身影,取而代之的是满眼的绿色。河滩地上一株株白杨树,尽管由于水源不足长得并不高大,但却依然挺拔,倔强地抵抗着风沙的侵袭。村民们激动地说,是植树种草把这个村子从风沙中救了出来。

  海委邓坚主任介绍说,在多年的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工作中,流域各地摸索出了很多适合海河流域特点、切实有效的治理措施。其中首要的一条就是在水土保持工作中,充分依靠生态的自然修复能力,因地制宜,按照宜封则封,宜林则林,宜果则果,宜草则草,生态、经济、社会三大效益兼顾的原则配置生物措施。二是开展规模治理,形成综合治理示范区。目前,仅在永定河上游就有万亩以上的综合治理示范区110处,而且首都水资源规划中的水土保持项目也都是按照大项目区开展的。三是重视小型水利水保工程建设,因地制宜建设雨洪利用体系,如“人字闸”工程、水窖等微型蓄水工程,都发挥了显著作用。四是积极应用先进实用的新技术,如利用GPS进行小流域验收,造林时使用生根粉、保水剂等。

  科学对路的治理措施为提高水土流失治理水平提供了技术保证,使流域水土保持工作稳步推进。2003年,海河流域共治理水土流失面积4943平方公里,建设淤地坝742座,实施小流域治理751条,减少土壤流失1.1亿吨,增加林草植被面积88.5万公顷,受益人口498万人。

机制创新 增进团结 互动合作

  2003年11月17日,在毛主席“一定要根治海河”题词40周年纪念座谈会上,海委与流域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山东、河南、内蒙古和辽宁等8省(自治区、直辖市)水利厅(局)共同签署了《海河流域水协作宣言》。《宣言》提出在海河流域内建立水资源优化配置、水资源保护与水污染防治、防洪减灾、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科技合作、信息共享、健全法制、宣传和公众参与等八大水协作机制框架和海河流域水协作联席会议制度,在海河流域开发、利用、节约、保护、管理水资源和防治水害工作中进行协商合作。《宣言》的签署具有开创意义,它无疑为海河流域生态环境的保护与修复提供了机制保证。

  2004年8月,海委和流域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水利、环保部门的代表聚集天津,对海委提出的《海河流域水资源保护与水污染防治协作机制》文本进行讨论并形成了共识。机制确立了协作机制的组织机构和具体工作制度,包括联合监督检查制度、重大水污染事件应急处理制度、跨省河流闸坝调度通报制度、水系保护信息共享制度和技术支持与科技合作制度。这标志着海河流域水资源保护与水污染防治协作机制建设进入了实质阶段,“不上岸”的水利与“不下河”的环保部门将联手治污,无疑又是一个振奋人心的事情。

  2004年10月14日,《海河流域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协调与监督机制》文本在承德率先签署。机制进一步明确了流域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的工作内容,提出要建立健全流域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监督执法体系、管理体系和监测体系,并确立了促进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的联合监督检查制、重大事项报告制、定期会议制、定期通报制、科技成果共建共享制等工作机制。机制的签署标志着海河流域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在团结协作方面进入了一个新阶段,也是海河流域生态保护与修复工作在机制建设方面取得的又一个可喜成果。

  只有加强流域内各地区、各部门之间的协调与沟通,团结合作,才能实现以流域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共同目标,这正逐渐成为海河流域各地水利部门的共识。 
  作者:毕玉娟 李坤 靳怀堾 赵立坤 黄诚
 
 

最近更新

微信 欢迎关注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