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保要闻

2004年长江流域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系列报道之一

来源: 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网   上传日期:2018-07-23   打印本文章   【字体】 大   中   小  
   ——重点治理工程进展顺利
 
    2004年是长江流域水土保持工作备受关注和创新发展的一年。一年来,流域各地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把握新时期水土保持生态建设新思路,深化改革抓管理,抢抓机遇谋发展,强化基础见成效,各项工作取得了新突破和新进展。流域水土保持工作再次受到了国家领导人和各级地方政府的高度关注,并被纳入维护健康长江的重要组成部分,展示了良好的发展前景。2004年,全流域共完成水土流失治理面积8224.35km2,开展预防保护面积12832.86km2,实现生态修复面积8412.23km2,实施水土流失动态监测项目47个。
    ——坚持以人为本开展治理。各地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治理水土流失,确保生态安全,粮食安全,防洪安全。结合农民生产生活的实际需要,不断完善措施体系,积极拓展治理领域。有利于改善农业生产条件的措施,全面到位;有利于解决农民生活的措施,积极配套,受到了农民群众的普遍欢迎。陕西省山阳县实施“长治”工程的石头墚、芦园沟2条小流域,坚持治坡与治沟相结合、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农民生活条件相结合,完成溪沟整治3000米,保护农田720亩,新修和改造基本农田1000亩,流域区人均增加基本农田0.18亩;新修堤路结合工程5公里,解决了11个村1700多人的行路难、运输难的问题,顺民心、合民意,小流域治理效果明显,群众治理积极性空前高涨。四川省苍溪县依托“庭院水保”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利用项目资金以奖代补,制定用地优惠政策,采取标改塘堰,整治房前屋后,理顺排、灌水渠,修建蓄水池、沉沙凼,培植经果园,打卫生井等方式,引导农民投资投劳治理水土流失。坚持“水为核心,坡耕地为重点,园为载体”,改变治理区人民的生产生活条件,提高生活质量,2004年治理小流域内实施庭院水保4个村,100户300农民受益。
   ——突出关键措施。各地坚持以改造坡耕地为重点,从保障项目区粮食安全和生态安全的目标出发,大力兴建基本农田,为山丘区可持续发展和农村稳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四川省岳池县在新一期“长治”工程建设中,将解决群众粮食生产问题放在首位,大力建设高产稳产基本农田,合理配置灌排设施,有效地缓解了人多地少的矛盾。四川省平武县在工程实施中统筹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改变过去那种为了工程而搞工程的做法,特别是在坡改梯方面,改变过去石墙化的做法,把石坎、土坎和果梯进行有机的结合,效果很好,深受农户欢迎。陕西省略阳县按照田成方、树成行,渠相连、路相通,旱能灌、涝能排的高标准治理思路,兴修高标准基本农田808亩,同时在工程整地的基础上,集中连片营造水保林、经果林,发展种草和植物篱,为项目区农民增收打下了基础。
    ——规模连片,注重质量,农民增收。项目实施规模更加集中,为建立水土保持示范区创造了条件。湖北省丹江口市五龙池水保科技示范工程在治理措施布置上,将水土流失防治与高效农业开发、产业结构调整、旅游景点建设、村庄美化绿化、农村人居环境建设和面源污染控制等有机结合,突出坡面治理工程与水系配套,采用砼护圈和石坎高标准衬砌,并一律配置了黄花菜、金银花作为植物护埂,达到工程布局科学合理,拦蓄截灌排辅助措施配套齐全,经济效益明显,水保产业初具规模,农村环境整洁优美,体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成为了综合治理的样板工程。湖北红安县将生态旅游、高效农业和城市水保有机结合,不断提升工程整体形象。该县在白马嘶河小流域万田畈建设1500亩坡改梯精品工程,以道路和水系为框架布局梯田区,先用机械整地修梯,然后组织水土保持专业施工队完成田面平整、厢沟开挖等施工工序,确保了梯面平、土层厚、路相连、沟相通。并因地制宜布设了蓄水池,池前设置沉沙凼,池后设置排水口,有效拦蓄地表径流,达到土不下山、水不乱流、泥不出沟。湖北省副省长刘友凡视察该工程后,称其规模大、质量高、效益好,示范带动作用强,是继李西河水土保持生态科技示范园后又一亮点工程。
    ——坚持人工治理和生态修复相结合。各地在重点治理工程实施中,注重发挥大自然的自我修复能力,加快治理步伐。河南淅川县在紫气河流域采取退耕还林、生态移民,发展沼气等措施,实行以气代燃料,发展舍饲养畜,减少群众生产生活对生态的破坏,确保封禁治理措施的落实。江西省修水县依托“长治”建设,统筹各方力量,改造和新建沼气池9000多个,建省柴灶7500多个,并大力推行“猪、沼、果”治理模式,严格封禁管护,取得了“山上长了三尺草,河里浅了一尺沙”的效果,生态改善,农民增收。
 

最近更新

微信 欢迎关注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