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重点支流生态治理项目亮点频现
来源: 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网 上传日期:2018-07-23 打印本文章 【字体】 大 中 小2004年,黄河流域水土保持主管部门和各项目区广大干部群众,本着“依靠科技、创新机制、突出重点、建设精品示范”的指导思想,克服困难,真抓实干,较好地完成了年度治理任务。其中重点支流治理项目(含城郊项目)18个项目区全年共完成综合治理面积441km2(含封禁治理),建成淤地坝268座,水型水保工程3270座,并出现了许多新的亮点。
——强化组织领导,狠抓责任落实
各级行政、业务部门对黄河水土保持生态工程重点支流治理项目建设高度重视,把此项目视为山区群众脱贫致富的基础性建设工程,列入了各级政府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作为年终考核的重要内容。如宁夏固原项目区主要领导及时协调解决工程建设中土地征用、道路占地等困难问题,深入项目区亲自规划机修农田和退耕还林还草地块,并协调有关部门尽早准备苗木、草籽,派技术人员分片包干开展技术指导等,为项目的顺利实施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注重政策引导,多方筹措资金
在建设资金的使用上,重点支流治理项目通过整合其它项目,将投资捆绑使用,较好地解决了项目建设资金不足问题。如陕西榆林、延安项目区各县将退耕还林草项目优先安排在项目区内,确保了坡面造林、种草任务保质保量按时完成。在实施措施上,通过制订优惠政策,鼓励和发动群众、企业及社会各界参与“四荒”地治理开发。如河南洛阳市的孙涛在洛阳项目区新安县的克昌村承包荒山15hm2,投资30万元,种植冬枣、优质桃、侧柏15000株,苗木长势良好。新安县目前已有3个单位和28个治理大户在项目区内投资治理,共计投入资金316万元,治理荒山近千公顷,起到了良好的示范作用。在落实地方配套资金上,各地通过加强协调管理和政策驱动,都较以往有很大的进步。如宁夏固原、河南郑州等通过多方协调和出台优惠政策,分别落实配套资金585万元、1000万元。
——推行专业队治理,提高工程质量
为了保证项目建设质量和造林成活率,根据多年的实践经验,部分项目区在项目建设中积极推行专业队治理,效果十分明显。如山西偏关县水利局将造林种草任务分块划片,与专业队签订“定任务、定标准、定成本、包成活”的“三定一包”治理合同。第一年验收合格,结算资金总额的70%,留30%作为管护、抚育抵押金,视成活保存情况,逐年支付。对骨干工程建设,当年验收合格,支付资金总额的70%,其余待经过一次洪水考验后支付。通过推行专业队治理,使工程进度明显加快,质量明显提高,造林当年成活率达90%以上,第二年保存率在85%以上,工程合格率近100%。
——注重规模质量,建设精品工程
各地在项目建设中本着“高标准、高质量、高效益、大规模、上档次”的治理目标,坚持以质量为中心,因地制宜,科学规划,综合治理,建成了一大批规模大、标准高、质量好的精品小流域,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带动作用。如山西临汾项目区隰县卫家峪流域按照“夯实基础抓配套、调整结构兴产业、注重效益创精品”的治理思路,对整条沟、整面坡、整架山连片治理,综合开发,先后兴修基本农田220hm2,营造水保林3000hm2,栽植经济林450hm2,新建骨干工程8座,淤地坝10座,整修生产道路120条,排洪渠1500m,新建提水工程2处,增加灌溉面积80多hm2。目前,该流域已基本形成了“梁峁防护林戴帽,坡面梯田缠腰,沟坡乔灌草封育,沟道坝地锁沟”的治理格局。
——推广科技成果 提高治理成效
注重科技引导,推广先进实用技术,加大科技含量,是提高治理成效的有效途径。青海西宁项目区针对当地干旱少雨,立地条件差,苗木不易成活的特点,在造林中普遍推广应用了FA旱地龙、根宝、保水剂、ABT生根粉等抗旱新产品,使苗木的成活率、保存率均在80%以上。山西省临汾项目区认真总结多年来淤地坝浆砌石排水沟存在的问题,经过多次试验,研制了用一种水泥“U”型槽,来代替浆砌石排水沟,实践证明该“U”型槽排水沟既省工省时,又便于施工。
——调整产业结构,促进经济发展
山西临汾项目区在项目建设中,先后发展梨、苹果、仁用杏等经济林果2000多hm2,已产生了较好的经济效益。陕西延安、榆林项目区近年来大力调整产业结构,确定了“以草为业,封山禁牧,舍饲养畜”的发展思路,收到了林牧双赢的良好效果。如榆林项目区高家圈小流域实行全面封禁后,突出发展草产业,目前已种植优质牧草5000多亩,亩均收入可达400元,远高于种植农作物的收入。
——加强管护工作,巩固治理成果
重点支流治理项目启动实施后,各项目区通过加强管护工作,制定相应管理制度,强化禁牧督察和落实管护责任等措施,较好地巩固了治理成果。如陕西吴旗县坚持“大封禁、小治理”的治理思路,在全县范围内实行羊只舍饲,禁止放牧,不仅使人工造林的成活率、保存率大幅度提高,而且使天然植被得到有效恢复。山西临汾市在淤地坝运行管理上创出了新路子,提出了管护必须从建设开始的思路,积极推广“护坝田”制度,建立专业化管护队伍,使新建骨干坝90%都落实了管护责任,为淤地坝的运行管理创建了一种好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