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水土保持生态工程建设系列报道之十
来源: 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网 上传日期:2018-07-23 打印本文章 【字体】 大 中 小--黄河水保生态工程生态修复试点项目建设成效显著
本站讯(通讯员梁其春 尤代强)2004年,黄河水土保持生态工程生态修复试点项目进一步加大建设力度,在继续开展一期12个项目区建设的同时,又新启动了二期10个项目区的建设。一年来,各项目区进一步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通过扎实工作,探索创新,在继续大力宣传,建设封禁标志碑牌和围栏工程,建立健全各项封育管护制度,充分依靠大自然的力量恢复植被的同时,积极开展林草补植抚育等人工辅助恢复措施,并充分发挥地方政府组织协调作用,促进项目区开展退耕还林、舍饲养畜、移民搬迁等工作,加强了项目监测工作,开展了一期项目的竣工自验工作,较好地完成了年度建设任务,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实现了生态与经济的双赢。试点经验再次表明,充分发挥生态的自我修复能力,是一项十分有效的水土流失治理措施。
--年度建设任务顺利完成,封育管护制度得到全面落实
2004年,22个项目区共新增建设工程围栏206km,生物围栏47km,新增各类标志、宣传碑牌623块,建设示范养殖圈舍206座,实施人工造林2165hm2,人工种草752hm2,补植抚育林草3580hm2,建设基本农田120 hm2,生态移民272人。各项目区从建立健全法规制度、落实管护责任入手,加强封育管护,初步形成了县、乡政府目标责任管理、水土保持监督执法管理和农村管护员的合同管理相结合的监督管护机制,有效地控制了人为干扰生态环境因素。据统计,一期12个项目区三年来共出台各类封禁管护制度60多项,落实管护人员254人。二期各项目区借鉴一期的做法和经验,也都出台了禁牧令、管理制度和乡规民约等,并按项目设计聘用了管护员121名。
--项目监测工作扎实有效,为科学评价生态修复效果提供了依据
监测评价是项目建设的重点内容,该项目从植被、水沙和经济与社会效益三个方面开展监测工作。一期项目区在继续开展监测的同时,还开展了监测资料的分析工作,取得了初步的监测评价成果。二期项目区按照项目初步设计进行了监测设施的布设。22个项目区目前共设置植被监测点316个,气象监测点63个,63个坡面径流小区,17个沟道径流站,典型监测农户180户。据山西省右玉县的监测分析,该县项目实施三年来,项目区内外的植被覆盖度已经明显不同,植物群落结构种类、荒草地产草量、土壤水分与土壤容重等也都发生了较明显的变化,项目区土壤的蓄水保土能力显著增强,土壤侵蚀模数大幅度降低。
--一期工程竣工自验工作基本完成,生态修复效果良好
根据水利部和黄委会的安排布署,一期项目按照黄河上中游管理局拟定的《生态修复项目竣工自验报告提纲》、《生态修复项目监测与效益分析报告编写提纲》,认真开展了竣工自验工作,先后编制完成了竣工自验报告和项目监测与效益分析报告。自验结果显示,各项目区都按批复的项目实施方案全面完成了项目建设任务,生态修复效益显著。并主要表现在:
1、自然植被有效恢复,水土流失得到初步治理。如陕西志丹县项目区植被覆盖度由实施初期的19.94%提高到70.18%,年均土壤侵蚀模数较项目实施初下降2000t/km2;吴旗县项目区植被覆盖度由项目实施初的30.2%提高到85.7%,年均土壤侵蚀模数下降3000t/km2。
2、转变生产生活方式,促进了经济社会发展。如甘肃省安定区,依靠发挥政府组织协调,大力推行节水保土抗旱农业耕作实用新技术,发展设施农业,压粮增经扩草、压夏扩秋调整作物种植结构培植优势主导产业,广泛推广节柴灶、太阳灶、沼气池等"以气代柴"、"以太阳能代柴"的农村新型能源技术,建立了"圈-沼-园"为一体的家庭生态开发模式,组织劳务输出等多项措施并举 为大面积开展生态修复创造了条件,促进了经济社会发展。项目区所在的安定区高峰乡,抓住实施生态修复项目的机遇,大力调整产业结构,发展集约高效农业,建成了柴胡、党参、板兰根等为主的千亩药材基地,综合开发药材,促进了农民增收。实施封山禁牧政策后,当地淘汰土种羊,积极引进小尾寒羊,改放牧为舍饲养殖,目前项目区小尾寒羊已发展到800多只,良种和改良畜种达到90%,养畜效益显著提高,羊畜繁殖率提高了2倍,出栏率由25%提高到48%,出栏时间缩短了6-9个月。
3、示范引导作用突出。如宁夏隆德项目区,实施封育后,植被恢复的效果非常明显,为全面开展生态修复起到了示范作用,该县组织各乡镇书记、乡镇长到项目区观摩学习,在全县树立了治理水土流失、建设生态环境、保护封禁治理的氛围;固原市人大在水保执法检查中,也在生态修复项目区进行了专项视察、调研,充分肯定了项目建设成绩,并要求水利部门继续坚持水土流失治理,推广生态修复好的经验和做法;固原市新闻中心还就隆德项目区项目建设的成效和经验制作成了专题片,在固原市电视台及项目区各县电视台进行了播出,取得了很好的宣传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