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中游多沙粗沙区水保监测可研工作全面完成
来源: 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网 上传日期:2018-07-23 打印本文章 【字体】 大 中 小 本站4月27日讯(通讯员 马国力 赵帮元)黄河中游多沙粗沙区水土保持监测项目可行性研究工作从2004年11月正式开始,历时近半年时间的辛勤努力,并于近日全面完成。
黄河中游多沙粗沙区面积7.86万km2,不仅是黄河流域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区域,黄河下游主河道淤积泥沙的主要来源区,同时,也是黄河流域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的重中之重。近年来国家在该区先后实施了黄河水土保持生态工程、黄土高原水土保持世界银行贷款项目、国家水土保持重点治理工程、砒砂岩沙棘生态建设和淤地坝建设等水土保持工程项目,并取得了显著成效。为了探索该区域水土流失及水土保持治理对黄河泥沙的影响,黄委决定开展多沙粗沙区水土保持监测工作,希望通过对现有水土保持措施和水土流失现状进行调查和动态监测,分析治理效益及其对入黄泥沙的影响,从而为研究黄河泥沙问题、维持黄河健康生命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
根据黄委《关于黄河中游多沙粗沙区水土保持监测项目可行性研究前期工作任务书的批复》(黄规计[2004]266号),黄河上中游管理局遥感监测中心(黄河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监测中心)从2004年11月起正式开展可行性研究工作。在广泛收集、整理、分析多沙粗沙区基础资料和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先后开展了SPOT卫星及其影像处理培训、黄河中游多沙粗沙区水土保持监测专家咨询会等工作。2005年3月~4月,项目组在完成遥感信息源处理的基础上,又赴多沙粗沙区典型试验区进行了实地外业调查,完成了水土保持监测遥感信息源试验研究。并集中时间和人力,紧紧围绕黄委构筑控制黄河粗泥沙的“三道防线”和多沙粗沙区水土保持监测目标,遵循技术可行、经济合理、突出粗泥沙集中来源区和监测时效性原则,于近日编制完成了《黄河中游多沙粗沙区水土保持监测可行性研究报告》及其附件。
报告分析提出了多沙粗沙区水土保持监测的内容和方法,根据不同监测范围和对象进行了遥感影像和监测方案的比选,并完成了动态监测方案设计。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项目实施的进度安排和投资估算。可研工作的如期完成,为下一步多沙粗沙区水土保持监测的全面展开奠定了基础。
作者:马国力 赵帮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