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土流失科考组浙江嵊州行——罕见的开发万亩桃形李基地所引起的水土流失问题
来源: 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网 上传日期:2018-07-24 打印本文章 【字体】 大 中 小 2005年9月20日,中国水土流失与生态安全科考红壤区浙江组来到了浙江省嵊州市进行考察,科考组的17位专家分别来自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太湖流域管理局、浙江大学、浙江省水利厅、华东勘察设计院及浙江水利设计研究院,主要考察了嵊州市金庭镇万亩桃形李开发基地的水土流失问题。
金庭江流域面积51平方公里,现有水土流失面积18.39km2,其中中度和强度的水土流失面积之和为9.95km2,主要分布在灵鹅村、华堂村一带的桃形李经济林开发基地。桃形李,是一种外形像桃子的李子(见图1),据说,生长在该镇上的桃形李口感特别好,市场上非常畅销,估计与花岗岩地区夏季温度高有很大的关系,而其它地区的口感差,因此金庭镇的农民开发种植的积极性非常高,政府部门也将种植桃形李作为主导产业,经过十多年的发展,目前全镇已有种植面积1.2万亩。以前,在类似的区域种植烟草,每年进行翻耕,导致严重的水土流失,后来政府部门采取了禁止种植烟草的决定,水土流失才得以控制。现在,农民把流失轻微的马尾松林开发成桃形李基地,同样也导致了非常严重的水土流失(见图2),据调查:侵蚀模数在8000-15000吨/平方公里.年,陡坡、顺坡、无水保措施,而且桃形李树下的草要统统铲掉,其目的是为了避免与果树争肥(每年要施4次肥,而且量很大),另一个铲草的理由是:冬季草枯死后,易引起火灾,担心把桃形李树苗烧死。开发时,也没有水保措施,将所有的马尾松砍掉,在坡地上直接种植,没有工程措施配套,流失量巨大。开发了桃形李后,村民对于园地的多次垦殖与施肥、除草,造成园地的面蚀、沟蚀严重,在今年的15号台风卡努登陆台州并带来大量将雨10个小时139mm的降雨量的情况下,大量的泥沙冲入水库、淤塞河道,流域的洪水危害严重。
图1 被老百姓称为“摇钱树”的桃形李
图2:水土流失极为严重的桃形李陡坡开发基地
当地政府与水利局在桃形李的开发过程中,也采取了一些防治水土流失的措施,如在坡面上开挖排水系统、修筑沉沙池、在桃形李林间套种茶叶等。但是由于工程措施、套种茶叶等存在投资大、成本高的问题,村民们运用的积极性不高。因此,当地政府部门结合此次水土流失考察,与当地技术人员进行交流,专家们一致认为:1)开发桃形李时,山顶最好带帽子,即将原来的马尾松留下来;2)首先修建梯田,田面种草,草不要铲除掉,草长高时进行割草。为了不影响施肥,可以把树的周围铲除,如果草很高,可以割掉,不要铲除,以保护土壤;3)在坡面上,可以间隔种植,一条带等高种植桃形李,另一条带保持原来的马尾松林,以防保护土壤流失。通过宣传水土保持是一项基本国策,通过宣传改变村民的不合理的耕作方式,禁止在30度以上的陡坡上和山顶上开发种植桃形李等多种措施,防止在经济林开发中造成的新的水土流失,同时在政策与资金上要给予支持,从而使水土保持与经济效益同步,并具有可持续发展性。(南方红壤区浙江科考组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