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辽委陪同全国水土流失与生态安全农牧交错区科考组对吉林省和辽宁省西部风沙区进行考察
来源: 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网 上传日期:2018-07-24 打印本文章 【字体】 大 中 小 2005年10月11日至15日,由陈广庭率领的有中国科学院寒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水利部牧区水利科学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应用生态研究所各位专家组成的全国水土流失与生态安全科学考察队农牧交错区考察组,到吉林省西北部和辽宁省西北部的风沙区通过现场考察、农户调查和座谈等多种形式进行科学考察活动。
2005年10月12日,农牧交错区科考组来到位于吉林省西北部属于松花江流域嫩江支流霍林河流域的通榆县。通榆县地处科尔沁沙地的东部,地貌类型为松辽平原的沙丘覆盖冲积平原,全年盛行西南风,最大可达30-40米每秒,一般为5-6级,最大风力可达11级,8级以上大风天数为年平均45天。在考察的现场可以看到沙丘、沙岗、风蚀水蚀沟、风蚀坑等到处可见,生产方式还是以广种薄收为主。据水利局的同志介绍,本地区的沙带为西北东南走向,由沙坨组成,6月前种的玉米、蓖麻等经常需要补种,因为风蚀小苗多半补打死或拨走,垄沟被吹平。风沙还危害到村屯,据调查一个有50多户的村屯,由于沙埋房屋25户搬迁,另外30户也被迫搬到高处居住。根据多年的实践经验,对于大面积的生态公益性防护治理工作采取种树、退耕还林还草、季节性和长年性禁牧、生态修复等措施十分有效。
2005年10月14日,农牧交错区科考组赶到位于辽宁省西北部彰武县,彰武县地处科尔沁沙地南缘,属风沙区,建国以来虽经多年防风固沙、植树造林种草等生态环境建设,为遏制沙地南侵和水土流失做出了一定的贡献,但生态环境尚未得到根本改善,尤其近几年的沙尘暴、干旱等自然灾害频繁发生,水土流失仍严重制约着农村经济的健康发展。农牧交错区科考组对地处科尔沁沙地延伸地带多为流动和半流动沙丘的北甸子和阿尔乡小流域进行了现场考察,随后召开了由农牧交错区科考组、地方政府、农民群众等参加的座谈会,在会上辽宁省水利厅水土保持局做了题为“加快我省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步伐,为重振东北老工业基地经济打造良好生态环境”的汇报,就辽宁省水土保持基本情况、“九五”以来水土保持工作开展情况、存在的主要问题、主要对策及治理方略以及几点建议进行了全面的介绍;彰武县水利局也就本地区的水土保持情况进行了交流;农民群众就最关注的生态问题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松辽委全程陪同了本次科学考察活动,陪同考察的还有吉林省水利厅水土保持局、吉林省水土保持科学研究院、辽宁省水利厅水土保持局、辽宁省水土保持科学研究所及地方政府、水利局的领导和专业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