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上游及西南诸河区科考组深入岷江上游生态脆弱区考察
来源: 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网 上传日期:2018-07-24 打印本文章 【字体】 大 中 小 2005年10月18-21日,以中科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朱波研究员为组长的长江上游及西南诸河水土流失与生态安全综合科学考察组一行7人,在四川省水土保持局、阿坝州政府、水利局、相关县政府、水利局的领导陪同下,对岷江上游的茂县、汶川和理县三县进行了实地考察。
岷江是长江上游的重要支流之一,其上游干流长341公里,流域面积23037平方公里,是成都平原乃至长江中下游的生态屏障。同时,岷江上游还是藏、羌、回等少数民族的主要聚居地。但岷江上游生态环境却十分脆弱,水土流失特别严重。究其原因,有天灾也有人祸。岷江上游沿岸大部分区域属干旱河谷地带,山高坡陡,岩石破碎,土质疏松,加之植被稀疏,极容易发生崩塌、滑坡、泥石流等重力侵蚀和水力侵蚀。行车于河谷的公路上,映入眼帘的到处都是崩塌、滑坡和泥石流。岷江流域水土流失恶化的另一主要原因是人为活动。一是从50年代到90年代的森林大砍伐,两岸山顶以下基本全部砍完,剃光头,严重破坏了两岸植被。二是90年代后的水电大开发。目前,松潘至都江堰沿途规划、在建和已建的水电站共有15座。梯级开发已造成部分河段断流,使干旱河谷更加干旱。同时,电站建设产生大量弃渣,多数直接入河,严重影响汛期排洪。三是人多地少,土地垦殖过渡,加上放牧和砍柴,特别是近年的村村通公路的建设,给岷江干旱河谷本身脆弱的生态环境造成极大破坏。
此次考察,科考组先后对茂县飞虹乡国家重点生态建设工程、干旱河谷生态退化现状、金龙潭电站、汶川县姜射坝电站、桑坪电站、理县米亚罗“天保工程”、哈尔木泥石流沟、狮子坪电站以及乡村公路建设造成的人为水土流失状况进行了重点考察和现场观测,走访了考察区内的部分农户,并在汶川县城与阿坝州、汶川县、姜射坝电站、福塘坝电站的领导和技术人员进行了座谈讨论,取得了大量可贵的第一手资料。